APP下载

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2021-11-20邓剑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牙体舒适度口腔

邓剑兰,樊 勤

(1.南京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 南京 210000;2.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口腔科,江苏 南京 210000)

临床研究发现,牙齿过度磨耗和牙体缺损主要是由牙齿咬合关系紊乱和口腔卫生习惯不良所致。有研究指出,发生牙齿过度磨耗和牙体缺损不仅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导致其发生营养不良[1-2]。近年来,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已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口腔修复技术[3]。本文对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84 例牙齿过度磨耗或牙体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84 例牙齿过度磨耗或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存在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适应证;2)年龄为20 ~60 岁;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四环素牙、氟斑牙、牙釉质脱矿等其他口腔疾病;2)存在精神状态异常或严重的精神疾病;3)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观察组患者中有女24 例,男18 例;其年龄为20.6 ~59.5 岁,平均年龄(42.8±6.8)岁;其病程为1 ~6周,平均病程(3.12±0.57)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27 例,男15 例;其年龄为20.9 ~58.7 岁,平均年龄(42.1±5.9)岁;其病程为1.5 ~5.6 周,平均病程(3.19±0.60)周。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是:检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对其进行口腔检查,然后根据其牙体缺损情况与牙齿外形设计修复体。进行牙体预备,制取印模,并制作石膏模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再加工,反复试戴并做好调整后完成粘接。修复步骤见图1。

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数字化技术制作的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方法是:常规检查并清洗患者的口腔,采用3shape 扫描仪对其口腔环境进行扫描,将相关数据导入计算机CAD 软件,设计口腔修复体并创建模型。将模型转化为数字切片,整合二维模型的平面数据,将上述二维数据传送至3D 打印机中,堆叠处理平面模型后,打印三维立体模型,并制作修复体。对修复体进行打磨、抛光及一系列的固化处理后,为患者试戴修复体,并结合其舒适度等进行细微的调整。修复步骤见图2。

1.3 观察指标

1)修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参照改良的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4]评估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将患者的修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修复后2 年内,患者的修复体无损坏,颜色完全协调,修复体边缘处无着色,无继发龋齿及食物嵌塞,修复质量分级为A 级;有效:修复后2 年内,患者的修复体可见部分着色(可接受),存在牙线可清理的轻微食物嵌塞,未暴露牙本质,修复质量分级为B 级;无效:修复后2 年内,患者的修复体出现损坏或脱落,边缘完全着色或颜色不协调,继发龋齿,暴露牙本质,食物嵌塞严重,修复质量分级为C 级或D 级。(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牙体松动、软组织损伤、感染等。2)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修复流程、修复效果、修复体匹配程度、预后质量和口腔舒适度,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修复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修复的总有效率(85.71%),修复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

进行口腔修复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修复流程的评分、修复效果的评分、修复体匹配程度的评分、预后质量的评分、口腔舒适度的评分分别为(90.54±6.54) 分、(92.16±6.73) 分、(83.92±6.02)分、(86.94±5.96)分、(87.82±5.84)分,观察组患者修复流程的评分、修复效果的评分、修复体匹配程度的评分、预后质量的评分、口腔舒适度的评分分别为(93.61±7.24)分、(94.95±7.38)分、(93.77±6.83)分、(93.45±6.22)分、(96.34±7.59)分。观察组患者修复流程的评分、修复效果的评分、修复体匹配程度的评分、预后质量的评分、口腔舒适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分,± s)

表2 两组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分,± s)

组别 修复流程的评分 修复效果的评分 修复体匹配程度的评分 预后质量的评分 口腔舒适度的评分对照组(n=42) 90.54±6.54 92.16±6.73 83.92±6.02 86.94±5.96 87.82±5.84观察组(n=42) 93.61±7.24 94.95±7.38 93.77±6.83 93.45±6.22 96.34±7.59 t 值 2.0392 2.3789 7.0115 4.8975 5.7656 P 值 0.0446 0.0197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牙体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患者存在龋病、不良的口腔习惯所致。罹患此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以促进其咀嚼功能的恢复[5]。进行口腔修复主要是指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义齿或赝复体对缺失或缺损的牙齿进行修复[6-8]。有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技术对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欠佳[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修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修复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修复流程的评分、修复效果的评分、修复体匹配程度的评分、预后质量的评分、口腔舒适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技术,采用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制取印模的精确度较高,从而可缩短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舒适感[10-11]。采用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为患者重建咬合关系,可有效地缓解其咬合紊乱的情况,促进其咀嚼功能的恢复[12-13]。相比于采用传统的口腔修复技术,用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可以设计出更符合牙齿美观效果的修复体,从而可提高口腔修复效果。有研究指出,采用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优势包括:1)制取传统牙模时受操作局限性的影响,易出现误差,从而可影响修复体的制作。而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牙模制取操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扫描直接输出牙模数据,从而可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提高修复体制作的精确度[14]。2)采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取模操作,从而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3)采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凭借患者的基牙数据自动生成与其牙体一致的修复体数据,其修复成功率及匹配度较传统修复均存在一定的优势[15]。

综上所述,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牙体舒适度口腔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