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探讨

2021-11-20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隐匿性脑血管畸形

李 蓉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指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瘦 素(Leptin,LP)的高表达有关。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易发生脑出血[1]。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畸形血管切除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进行该手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患者的病灶,但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2]。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等特点[3]。本文对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8 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LP、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1 年1 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3 例、21 例;其年龄为25 ~55 岁,平均年龄(38.48±4.32)岁;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25 例,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患者有1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 例、20 例;其年龄为26 ~55 岁,平均年龄(38.53±4.39)岁;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26 例,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患者有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颅脑CT 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2)存在头痛症状;3)神志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5)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有全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3)合并有精神疾病;4)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5)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6)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畸形血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其进行开颅处理,使其脑血管畸形处充分暴露。结扎畸形血管,使用吸引器和脑压板分离血管瘤。切除畸形血管及血管瘤,进行止血处理,然后关闭颅腔。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其连接心电图监护及脑保护装置。将微导管与弹簧置入患者的血管瘤内,对其血管畸形的形成情况、畸形团的大小进行判断。在血管畸形部位注入优维显(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规格:100 mL:37 g)及Onyx 栓塞材料(由美国MTI 公司生产),并采用Seldings 技术置入QSIS0511 型5F 导管鞘(由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找到其颈内动脉、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双侧总动脉,然后对其实施动脉造影。根据患者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处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栓塞治疗。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切口及穿刺点处进行包扎。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 有 效 率。2) 两 组 患 者 血 清VEGF、LP、Ang-1、Ang-2 的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8 周抽取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血清VEGF、LP、Ang-1、Ang-2 的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占63.64%),为有效的患者有14 例(占31.82%),为无效的患者有2 例(占4.5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9 例(占43.18%),为有效的患者有16 例(占36.36%),为无效的患者有9 例(占20.4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LP、Ang-1、Ang-2 水平的比较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者 血 清VEGF、LP、Ang-1、Ang-2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LP、Ang-2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血清Ang-1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LP、Ang-2 的水平均更低,其血清Ang-1 的水平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LP、Ang-1、Ang-2 水平的比较(μg/L,± 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EGF LP Ang-1 Ang-2组别 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 8.02±1.26 3.58±0.29a 6.77±0.82 3.91±0.66a 3.26±0.49 5.25±0.61a 6.77±0.61 3.91±0.41a对照组(n=44) 8.05±1.31 5.06±0.38a 6.75±0.84 5.19±0.71a 3.31±0.51 4.82±0.54a 6.75±0.65 5.12±0.51a t 值 0.109 20.537 0.113 8.759 0.469 3.501 0.149 12.266 P 值 0.931 0.000 0.910 0.000 0.800 0.001 0.882 0.000

3 讨论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偏瘫、失语等,脑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发生脑出血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可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4]。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畸形血管切除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进行该手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患者的病灶,但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将弹簧圈置入血管动脉瘤腔内的微创手术[5]。与传统手术相比,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高等优势[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这说明,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较好。这可能是因为,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从而有助于缩短手术的时间,减轻对患者脑神经的损伤[7-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LP、Ang-2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血清Ang-1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LP、Ang-2 的水平均更低,其血清Ang-1 的水平更高,P<0.05。这表明,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清VEGF、LP、Ang-1、Ang-2 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使畸形脑血管彻底闭塞,使畸形血管与各动静脉之间的联系被阻断,从而可避免脑神经受到损伤,减少VEGF、LP、Ang-2 的产生。

综上所述,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清VEGF、LP、Ang-1、Ang-2 的水平。

猜你喜欢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