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本位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践
2021-11-19俞霞朱涤瑕
俞霞 朱涤瑕
【摘 要】为响应省域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进行了“童心本位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践,围绕师德学习、文化建设、项目推进、组织管理四个方面,探索了“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路径。
【关键词】童心本位;教师发展;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4-0065-03
【作者简介】1.俞霞,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江苏宜兴,214200)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2.朱涤瑕,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江苏宜兴,214200)园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9年,江苏省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四有”好教师成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2020年,我园(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以《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指南》为指引,进行了“童心本位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践。
我园“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目标指向帮助教师树立童心本位的教育理念,并影响家长、社会从关注儿童短期发展转向生命成长,以解决童心被漠视、被误解的普遍问题。我们认为,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前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效果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则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间接导致社会对学前教育认可度低。因此,我园“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打造专业能力扎实的教师团队。
一、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理想信念
为了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践行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实施师德涵养工程。我园组织教师参与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及远程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论述;开展“实幼大讲堂”“做一个温暖的师德实践者”等专项学习,聚焦良好的师表形象,引领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二是弘扬立德奉献,开展先锋模范宣传活动。我园依托“实幼大讲堂”宣传先锋模范,传递正能量,激励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四有”好教师团队核心成员率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定教育信念,厚植教育情怀,凝聚推动团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夯实文化基础,涵养教师道德情操
在“童心”理念的指引下,我园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进行文化建设,以守护儿童童心、滋养教师童心、唤醒家长童心为目标,打造“童话的环境”,营造“童心的氛围”,探索“童趣的管理”,形成坚守童心的园所文化。
(一)物质文化打造童话环境
结合我园童话课程的建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着力于打造童话环境。一是园所童话环境创设,在户外空间中借助迷宫、果林等自然资源创设童话游戏区,在室内空间中打造森林、城堡等童话故事经典场景,在走廊上挖掘童话元素拓展为童话角色区,将班级教室打造成各具风格的童话空间。二是童话功能室创设,打造童话书吧、录音室、小剧场等童话功能室,满足儿童对童话欣赏、体验、表达的需要。层次分明、功能多样的童话环境既是教师童心本位理念的体现,又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发展注入动力。
(二)精神文化营造童心氛围
围绕“营造童心氛围”的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以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为抓手,建设“平等、信赖、温暖”的师生氛围。二是以班级、年级、园部的课程审议为切入点,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倾听、互助的机会,建设“尊重、理解、真诚”的师师氛围。三是以家园共建课程为契机,提升课程建构中家长的参与度,建设“开放、和谐、共育”的家园氛围。通过师生、师师、家园氛围的建设,实现童心氛围的营造。
(三)制度文化探索童趣管理
针对现实管理中自上而下、脱离实际的普遍问题,依据制度文化的作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制度文化改革。其一是进行行政管理改革,根据我园规模大、班级多的现状,重新明确中层及各部门管理职责,全面实施考核条例和动态评价,确保教师工作有序高效。其二是进行课程管理改革,建立《“童心·童话”子课题负责制》《“111”课程审议制》,明确了园本课程建构的目标和方向。其三是进行班级管理改革,赋予教师班级管理和课程实施的自主权,鼓励个性化班级管理,为教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依托项目建设,积淀教师扎实学识
我园以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学科组建设三个既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项目为抓手,使教师在思想、本领、学识方面得到发展。
在课题研究方面,我园建立三级课题负责制,以省级规划课题为主,市级规划课题以及教师个人课题为辅,多管齐下,确保每位教师课题研究的参与性和主体性。目前,我园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课题1项、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宜兴市学科微课题3项、朱涤瑕名师工作室课题1项。教师团队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持续研究和定期交流,提升教师整体研究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园优化传统课程审议,创新“111”课程审议模式,即每日一次带班交流、每周一次半日调研、每月一次核心研讨,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师研究能力。一是在班级层面上,班内教师成立课程小分队,每日开展一次带班交流,共同反思教育行为和问题,使班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在小组层面上,我们按课程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好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担任小组负责人,每周开展一次半日调研,组内成员轮流开放半日活动、汇报课程进展,实现教师互助发展。三是在园级层面上,我们成立课程核心组,由好教师团队的领衔人担任组长,核心成员为组员,为全园课程做顶层设计和规划。核心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会,旨在发现教师困难、研讨支持策略、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科组建设方面,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立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学科组,由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领衔,我园骨干教师任组长,其余教师每学年按研究兴趣加入一至两个学科组。各学科组结合半日调研定期开放教学活动,组织现场教研,探索各年龄段儿童领域发展进程及支持策略。通过学科组建设,有效提升教师团队领域教学能力。
四、完善组织管理,践行教师仁爱之心
我园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一是提升教师发展通道,落实《一三五七十教师发展计划》,即一年入门、三年入行、五年成长、七年成熟、十年成才的教师发展规划,让教师从新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优化完善教师培养模式,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细化指标、指明方向。同时,我们根据《一三五七十教师发展计划》实行“双导师制”,为各发展阶段的教师配备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实现教师发展的阶梯式递进。
二是建立基层学校、教育行政机构、高校基地三方协作机制。从内部层面看,我们成立“四有”好教师团队发展职能部室,形成园长总领—副园长分管—教师发展部负责的三级管理网络,从问题梳理、规划制定、过程实施、总结评价四个步骤规范教师团队建设工作。从外部层面看,我们创新团队建设模式,与我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幼儿师范高等学校成立发展联盟,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三是依托园长、特级教师朱涤瑕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展示活动、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推进活动、教师跟岗活动等。我园与我市薄弱园、乡村园结对,传播“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经验,助推区域内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彰显“四有”好教师的仁爱之心。在朱涤瑕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城乡幼教互动增加,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儿童的自我管理、自主意识、情绪情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发展,家长也改变了以习得知识技能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园所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