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长”:一片林子的故事
2021-11-19张玮
张玮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二次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4-0045-02
学校就像一片生命的林子。走进这片林子,走近每一棵树,能看到它们的生长。一棵树从种子到长大,都会经历发芽、扎根、抽枝、长叶等过程。教师的成长亦如树的生长一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科小教师的生长样态,那就是“眾生长”。“众”字由三个“人”组成,每个“人”代表一个群体。让我们走近科小林子中的三棵树,听听他们的故事。
走过职初焦虑,唤醒成长内驱力
985名校毕业的李老师,怀揣教育梦想,带着满满的期望来到科小,不料入职后就陷入苦恼和自我质疑。“感觉工作的头绪很多,总是不能很好兼顾,不知道该怎么做”,她向我倾诉困惑。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远不止她一人,新教师都面临一个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目前看来李老师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个角色,对一些事情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学生时期的模式。此外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缺少针对性,需要有人指导。同时她事事追求完美,总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此前也听其他教师谈起过。
怎样才能让她尽快适应岗位、减少职初焦虑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她发挥长处的机会,帮助她树立信心。我们找到一个关键切入口,那就是课堂教学。我和教导处的同事商量后,鼓励李老师参加区创新融合大赛,又给了她一次区级教学展示的机会。在团队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李老师取得了区一等奖的成绩,公开课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听课教师们的肯定。
“周老师表扬了‘链接读读童谣,表扬了‘金话筒的设置,特别说了方言环节很好!”课后李老师兴奋地和我分享教研员对她的课的评价,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悦和振奋。
这之后,李老师果然变了,她不再手忙脚乱,而是从容淡定了;她不再自我怀疑,逐渐有自信了;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德育工作等全面开花。从新踏上岗位的“菜鸟”转变为现在的“优等生”,李老师的“逆袭”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自信心、自觉性的重要性。促进教师发展需要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唤醒其内驱力,为他们的成长建立持续的动力系统。
打破专业界限,拓宽成长路径
一棵树的生长需要阳光,需要更多自由的空间,它会顺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生长,长成与众不同的样子。
充满艺术气息的程老师是一名美术教师,擅长设计,喜欢手作,动手能力强。看到这样的她,我们就想是否可以由她牵头来开发一门课程,将美术与劳技结合,打造科小艺术学科的特色。当我把这个想法向程老师提出后,她欣然接受了挑战。
《百变团花》一课初次试水,就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课堂上充满灵气的姑娘,也让程老师发现了劳技学科的魅力。她由此打开了劳技学科的大门,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参加区评优课以及区、市、省基本功比赛,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拿到了劳技学科省一等奖的荣誉,成长为区、市的劳技学科骨干。
在劳技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她原本的专业美术学科也没有落下。程老师的这次成功“跨界”,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教师成长的更多可能。学校进行“节气课程”研发,组建了一支由科学、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我们希望科小的教师都能像程老师这样,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向多个学科、多个方向发展,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教育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突破“高原期”,激活二次成长
成长期的年轻教师发展容易,难的是有多年教龄、处于“高原期”的教师。“高原期”的教师往往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和进一步提升的突破口,个人发展趋于停滞,工作的热情下降。这时的他们在静默,在蓄能,如果能进入二次成长期,就能突破发展瓶颈,迎来再一次的爆发。但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经验吃饭”,停留在“高原期”不再成长。这时换一个环境,换一片生长的土壤,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有着20年教龄的王老师是科小近几年引进的骨干教师之一。本以为凭她的经验到哪里工作都能得心应手,谁知初到科小的第一个月,她就被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弄得手忙脚乱,似乎之前20年的工作经验都回归到了零。看到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王老师也不甘落后,很快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抛弃之前那些所谓的经验,把自己看作刚入职的年轻人,在新的环境里不断学习。
于是她开始了专业阅读。《数学史走近小学数学课堂》《与一线老师谈科研》《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合作的力量》《学习的本质》……一年40本左右的书,一开始是她自己读,后来她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教研组内的青年教师们。她带着青年教师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她还带着青年教师们一起写作。组内老师们从最初对她不了解,到现在把她视作贴心的大姐姐、引路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也走出了“高原期”,实现二次成长,再次焕发了青春。
在一个团队中不仅有“老带青”,也有“小推老”,互相作用下产生的力量会更大,可能性会更多。个人的自我循环,同伴的互相影响,会形成一个生生不息、循环生长的圆环,让我们远离倦怠,成长的脚步永不停歇。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同伴,相伴生长,直立向上,不是为了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而是为了始终保持向上的、积极的姿态。一棵又一棵的树木成就森林,一个个的“小众”聚在一起形成“大众”,这里充满了向上的意志,不断迸发生长的力量,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