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活动课程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2021-11-19凌珑
凌珑
摘 要: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主要角色,通过课堂讲授将学科知识、考试技巧传授给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历史课程标准方面规定了五大核心素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实践的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下一番功夫。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思考。活动课程即在课堂中加入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践环节,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文章研究了历史活动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课程;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7-0066-02
一、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 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课程在经历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似乎并未得到全面改变,受应试教育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水平影响,其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
目前,国内大多数初高中历史教学受国内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在授课方式上,依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教师所讲内容,将教师归纳、罗列出的知识点对应做好课堂笔记,学生所学内容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以中考、高考为重心,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地位。教師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注入式教学”,未考虑到学生能力,如自主思考、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在升学考试压力下,教师为了赶规定的教学进度,往往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通常会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背诵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一堂课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为教师讲授,学生几乎全程在倾听,无需多做思考。教师的讲授也多为纯口头讲授,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学生不需要发言,更没有任何实践、实操的机会。为了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学生需要做的只有认真听课,用脑去记,从教师的讲授中间接获取知识。教学模式单一的纯讲授式课堂,学生未能接触更多生动直观的历史材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渐渐会对沉闷的课堂提不起兴趣。课堂是学生接触、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阵地,一旦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就会慢慢对历史这门学科失去兴趣。
(三)忽略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
中学历史是中考、高考的考查科目,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各类考试及升学压力。故在课堂学习中,大部分教师会以教材内容为教学的全部,认为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知识的讲授即可,并未注重课本知识的延伸。学校、教师对于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结合当地文化开设校本课程也并未认真对待,具有乡土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未能通过教育的途径得以传承、弘扬。传统课堂中,教师上课方式固定、讲课观念固定、课本内容固定,尤其是大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仍沿用传统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未转变教育观念,因此今天的历史教学未能及时跟上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历史活动课程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历史课堂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来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并未获得自主探究的时间。长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师未能将学科知识与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中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便于他们接受。如在这个阶段进行教学时只注重知识讲授,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将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降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历史课失去兴趣,认为历史课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容易产生上课不听课的现象。教师可在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活动课程,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课程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想法,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历史活动课程与传统讲授法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应用传统讲授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只需有“一张嘴、一个PPT、一面板书”即可完成一堂课,而活动课程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获取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在教师不直接教授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在面对教师布置的课堂学习任务时,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或者是小组讨论,认真研读与课文相关知识和教师提供的课堂材料、学案等方式才能得出结论。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再直接等着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自行“寻找”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生能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究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可以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
地方历史文化是中学历史活动课程的最佳载体。不同的地区受环境等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历史人物故事、风俗习惯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资源。教师通过设计地方特色活动课程,将地方特色文化穿插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让知识不仅限于教材,让与课本相关的课外知识得以延伸,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课程,可以了解到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可以深入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有利于学生树立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及归属感,也有利于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了解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归纳、总结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因环境而产生的差异。学生可以从此类活动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三、历史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一)组织课堂合作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声音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的课堂。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活动,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好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讨论结束后,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点评,对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观点, 学会综合不同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制作历史教具
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教材内容包括了文字和图片,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针对课堂内容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具,在课上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提前制作教具或在课堂上提供材料供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教具,让学生在制作历史教具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地感知课本中的文字、图片等。
(三)组织历史研学旅行
近年来,研学旅行被频繁使用在学校教学中,“以研促教”成为新兴的教学方式。研学旅行,即将知识学习、外出游玩结合起来,将校外实践活动和校内课程有机整合,是书本知识和经验深度融合的课程化路径。在参加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走出课堂,体会学习的乐趣,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开展研学旅行,一方面便于学生走近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在选择研学路线时也能发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参与研学旅行,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学生可以接触到实物, 有利于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结语
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前已在少数学校得以实施,并开始出现普及的趋势,但仍有许多教育欠发达地区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历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历史活动课程将传统课程生动化,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经验,挖掘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生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通过运用组织课堂合作探究、制作历史教具、组织研学旅行等策略,促使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晓凡.谈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刊),2020(7):58-59.
[2]姜 冲.挖掘教材资源 开发历史实践活动课程[J].辽宁教育,2020(13):68-71.
[3]高欣欣.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策略[J].知识文库,2019(24):177,179.
[4]闫长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版),2019(3):135.
[5]方凌雁.略论研学旅行课程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版),2018(10):3-6.
[6]陈丹丹.初中历史课程的有趣课堂活动与教学[J].才智,2017(4):127.
[7]林 新.浅析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和形式[J].大众文艺,2011(24):326-327.
[8]曲萬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版),2019(7):109.
作者简介:凌 珑(1996— ),女,瑶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