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1-11-19谢晓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8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新课改初中数学

谢晓彬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严谨性与抽象性色彩,使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对部分学生而言是个人综合素質提升的重点与难点,使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大增加,变成数学学习的学困生。数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乎到他们的长远发展。数学老师若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即从学困生的成因着手,以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九年级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初中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下滑,数学学习积极性也逐渐丧失。青春期的特殊发展阶段,学生成绩下滑导致严重的自卑情绪,个人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低迷。学困生是班级的特殊群体,是需要数学老师给予更多关注的群体,也是影响班级整体成绩的群体。基于此,数学老师要从学困生成因为起点,重拾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以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终极目标。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探析

第一,学生自身成因。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逻辑性大大增强,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也大大增加。倘若学生在小学阶段和七八年级的学习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九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课后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在教学进度日渐推进的情况下,学困生不懂的知识经累积后学习理解的难度大大增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出现怀疑的情绪。这一过程容易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难以突破,对这一学科的厌烦情绪也日渐累积。

第二,家庭方面成因。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前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大大增加。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作比较,导致孩子自身的学习压力增加。家长将孩子的成长核心置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上,导致孩子内心存在严重的心理不适感,久而久之,孩子自身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逆反情绪。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难以提升数学学习的动力。部分家长为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在成长的关键期不愿做数学学习的正面导向,导致小孩在数学学习上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第三,学校方面因素。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部分数学老师因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题海战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容易忽视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老师用“一刀切”的教学战术,难以在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方式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部分数学老师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学困生的个人成长,甚至主动放弃学困生的转化,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第四,社会方面因素。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受外界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在网络媒体发达和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个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有自暴自弃的倾向。部分学生在面对中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逐渐认为读书无用而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了个人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日渐偏离正确的轨道,影响了个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第一,依据学困生实际状况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数学老师要推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保证学困生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以学困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数学老师要适当增加理解力较高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难度,引导他们深度地探索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应适当降低对数学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要求,即应用分层式教学方式,引导不同的学生在个人基础上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数学老师要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注重他们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和参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引导他们列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数学老师要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培育他们基于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能力,从因材施教的原则着手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重视对学困生的”一对一“帮扶。九年级的数学学困生正处于学习的低迷状态,难以跟随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节奏。部分学困生因个人内向和思想敏感,不愿主动和数学老师沟通。在数学教学日渐深化的背景下,学困生累积的难点也大大增加。基于此,数学老师要展开生生之间的”一对一“帮扶,即让优等生帮扶学困生并实现共同进步。一方面,优等生能在帮助他人中巩固数学知识并获得成长的满足感,而另一方面学困生可以借助优等生之力,与优等生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在互相帮助中共同成就。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图形如何旋转和变化,而学困生对于图形旋转缺乏抽象的认知,数学老师给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困生理解动态图形变化,使他们更好地融合到平面图形的学习实践中。

第三,与家长统一学困生转化目标。学困生的转化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努力,家长的配合和引导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环境中教师做好正向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受家庭影响的程度也比较强。学困生的思想态度、性格想法亦是家庭教育的产物,数学老师要和家长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统一目标。现阶段部分家长尚未认识到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影响,将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学校。基于此,数学老师要促进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将来的学习规划。老师与家长如若能够达成共识,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步调一致,那么学生就能将更多的心思用于学习上,促进学生从学困生的角色脱离出来。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转化关乎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成功转化学困生可以降低师生的教与学的压力,坚定家长的心理负担。数学老师要依据学困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重视对学困生的“一对一”帮扶,与家长统一学困生转化目标,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心无旁骛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李瑞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5):52-53.

[2]蔺胜娟,刘俊山.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现代教育,2016(6).

[3]席建磊.如何激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11).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新课改初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探索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不抛弃,不放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