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2021-11-19李勇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8期
关键词:共同成长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李勇生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是融合集体的力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新教學手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思路,尊重并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亦不愿与同伴共同思考与交流,数学老师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互补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经验,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共同成长

学习中有两种东西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一为信念,二为合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日渐活跃,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情景学习模式下,数学老师的教学效率应实现质的飞跃。当下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尚存在很多不足,教师需要从问题剖析着手,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组成员随意拼凑。部分数学老师认为将学生的桌子任意拼凑后组织学生讨论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成员不合理的安排和布局导致生生间合作存在冲突与低效现象。不合理的人员安排,包含学生性格搭配不合理、人员设计不合理等,影响整体的交流效果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第二,合作过程缺乏有效指导。部分数学老师认为对学生的指导仅需要停留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甚至高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将问题抛给学生后便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难以明确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难以实现未知信息和既有生活经验的融合,缺乏快速将小组团队带入正轨的意识,缺乏有效指导。

第三,合作学习的契机不正确。部分数学老师为应用合作学习而刻意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忽视了数学教学内容的难与易,套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对讨论学习失去兴趣。问题无论大小,笼统的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第四,合作学习过程缺乏监管。六年级的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容易浑水摸鱼,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数学老师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管,组长和副组长难以承担相应的职责,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缺乏外在影响力的约束,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自觉为团队贡献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第一,合理分配组员,奠定小组合作学习基础。数学老师要观察并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呈现的性格差异和能力差异,对各个小组的组员进行科学搭配和优化配置。小组成员最佳个人为4-5人,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促进组内和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欠优的学生合作,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学生合作,人人都是小组内部的一份子,可以落实小组内的分工,观察学生的内心实践活动,实现组员共同提升。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时,数学老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基于学生的方向感和理性思维能力进行科学分组,每个小组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和观点陈述者等,为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第二,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把握合适的难易尺度,过于简单的问题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即能获得正确答案,没有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设计对个人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的欲望,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思路,从中获得灵感与想法。合作学习能共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例如,在组织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学习时,数学老师设计这样的合作问题“大家认为,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有何关系呢?”这一问题对学生个人而言略有难度,各个小组组织有针对性的探究,从体积推算公式着手展开交流,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三,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数学老师若要组织有效数学合作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在一定阶段内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效果的提升。合作学习并非意味着将课堂讨论环节全部交付给学生,教师更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前期合作准备、中期合作参与和后期合作总结中提升参与度。数学老师要将自己视作合作学习的重要部分,真正了解并观察学生的合作表现,倘若发现学生的合作学习逐渐偏离主题时,数学老师要作一把戒尺,将学生拉入正轨。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分数除法》教学时,组织分数除以整数教学时有的小组在探究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时难以把握技巧,数学老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角色,提供给学生一点正确的思路和有意义的提示,提升教学的效果。

第四,传递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数学老师要向学生传递合作学习的技巧,即在他人发言时尊重其言论和想法,若持有不同意见可以平和的讨论,在讨论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倘若对方有精彩的意见和观点,要给予来自组员的支持,多方在共同参与中分享思路和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问题解决思路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共享。数学老师自身要保持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关系,在教学相长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倘若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提出质疑,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输出,倘若学生认为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快捷,也可以实现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课堂环境与氛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合理分配组员,奠定小组合作学习基础,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传递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在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宏梅. 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19(7).

[2]梁燕玲.  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猜你喜欢

共同成长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