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之于音乐学范畴与音乐史进程中的三个学科问题①(下)

2021-11-19韩锺恩

音乐文化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响感性感官

韩锺恩

内容提要:本文以经典话语作为导引,就音乐美学之于音乐学范畴与音乐史进程中的艺术学问题、美学问题、哲学问题进行讨论。

由此进入理论论域,从音乐美学学科结构而言,可关注者——

路径,依托,针对与围绕者。

首先是路径。

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

从哲学角度研究音乐仍然是音乐美学基本的立足点,同时又必须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以便运用它们所取得的成果,去检验、补充和修正从哲学角度研究音乐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说这三种角度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②

于润洋:《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音乐的本质,同时也涉及了音乐审美感受的性质、音乐的社会功用等问题。……上述三个问题涉及了三个重要领域:音乐本质涉及哲学认识论领域;音乐审美感受涉及心理学领域;音乐的社会功用涉及广义的社会学领域。③

叶纯之:《音乐美学十讲》——

同样将此视为音乐美学的三大基本内容,即音乐的哲学方面、心理学方面、社会学方面。或者说,将此三者视为音乐美学问题中内涵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内容。④

很显然,上述这三个问题牵扯到了三个重要领域——

音乐本质涉及哲学认识论领域;

音乐审美感受涉及心理学领域;

音乐的社会功用涉及广义的社会学领域。

对此,也可以看作是通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条路径切入音乐美学论域。

其次是依托。

值得关注并加以重视的是,叶纯之在上述三条路径的前提下又特别强调——

必不可少的是,还要加上对音乐本身结构形态的研究。⑤

对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是一个理论依托,其深层内涵似乎意味着——

音乐美学如果远离音乐结构形态去讨论美学问题就不是音乐美学,而只是一种胡说乱讲。

再次是针对与围绕者。

近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中,又提出针对并围绕感性学的问题,把听感官事实作为音乐感性问题的始端与终端,甚至于将此看作是音乐美学学科本体。

与上述相仿,其深层内涵即意味着——

音乐美学如果只是讨论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关系,而忽略感性问题就无须音乐美学,仅仅是一种白说废讲。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它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⑥

由此,依照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所言——

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使其是并且使其如是——相关本源问题的定位,

以及由此凸显的本体——

通过什么……的那个东西。

如果将本源、本质、本体叠加一起,其最终的追询性表述:之所以是的是——

使其照着它这样存在的样子以及它应该这样存在的样子存在着的那个存在。

因此,音乐美学学科本体——

就是如何照着它这样存在的样子,以及它应该这样存在的样子存在着的那个存在

——之所以是的音乐美学。

综观近40年伴随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历程,我个人的学科指向与学术路径,有一个互向驱动十分显见:

【自上而下→←由表及里】

一方面,沿着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的指向,自上而下:哲学→美学→艺术学;

一方面,通过音乐美学abc→音乐美学xyz→无须位序的to be的路径,由表及里:意向→意义→本体。

【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

(自上而下)

←无须位序的to be←音乐美学xyz←音乐美学abc】

(自下而上)

由此而呈现——

中西方文化互为依托的相属与互为依存的相生——

【道成肉身→←舍身取义】。

眼下,我设想编写的音乐美学教材《音乐美学七言》——

作品,经验,概念,基本问题,认知,范畴,无须位序的to be。

其中的第二言即为:经验。

其所言包括的内容——

临响,听感官事实并及纯粹感性表述,听式,直觉想象,概念性经验。

回到问题根本——感性经验的自有原在本是。

4)落花后10~15天,全树喷高钙液肥,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5次。可选高钙液肥有黄腐酸生态钙、甾醇钙、全能钙、硝酸钙、氯化钙等。

通过听感官事实聚合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作为感性表象元点与推论原作依据(所望之实底与未见之确据)的充分有效性如何考掘?

临响本体的确凿可靠性如何凸显?

从现实存在出发经由历史存在并参照意向存在之后能否钩沉本有存在?⑦

作为经验的感官事实与作为概念的意识实事⑧是否对等?

如果将听感官事实与音乐感性直觉经验实事分离,是否合乎胡塞尔现象学理论?

可否将经验理解为——现象学意义上的,在感性的具体性?即在感性自身显现中被把握的对象?⑨

在此前提下,触及三条通过听感官事实驱动的具结构性意义的逻辑环链——

听感官事实→

感性声音结构⑩→

感性结构力。

并及由此而呈现者——

通过听感官事实(形而下体现:意义滞留)→

凸显音乐美形式(形而中呈现:意义生成)→

彰显艺术美实事(形而上显现:意义显现)→

明显文化美本体(to be)(无形涌现:意义置入)。

听感官事实(作为现实存在的类原始经验的音响经验事实)→

音乐感性直觉经验实事(通过概念性经验成就的作为历史存在的音响经验实事)→

类概念的意识实事(作为意向存在的音响经验实事)→

作为先验存在的之所以是的临响(作为意向存在的音响先验实事)。

其核心,即听感官事实。⑪

三、哲学问题——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存在,想象中介在直接面对艺术音乐之音响结构形态的当下作为超结构性结构而成为不可或缺的审美—立美结构

康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形式,这句话的原意是针对审美问题的:Beauty is an object’s form of purposiveness insofar as it is perceived in the object without the presentation of a purpose。⑫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提出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

(1)鉴赏判断的第一个契机,即按照质上来看的:从第一个契机总结出来的对美的说明——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⑬

(2)鉴赏判断的第二个契机,即按照量上来看的:从第二个契机总结出来的对美的说明——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⑭

(3)鉴赏判断的第三个契机,按照在它们里面观察到的目的的关系:从第三个契机总结出来的对美的说明——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时。⑮

(4)鉴赏判断的第四个契机,即按照对于对象所感到的愉快的情状上来看的:从第四个契机总结出来的对美的说明——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⑯

由此可见,上述康德的美之四性,似乎可以如是概括——

(1)无利害关心且不带任何兴趣之感性愉悦;

(2)无须概念之普遍性愉悦;

(3)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形式;

(4)无须概念之必然性愉悦。

这里的问题是——

由此康德美之质性的纯感性而非理性定位,究竟该如何理解与解释艺术音乐之美?

以下,仅以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存在切入。

听本身作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存在,能否通过意向把握声音在听经验与听意识中的显现,一种有别于现实存在的意向存在?

进一步,作为现实存在的音响事实与音响经验事实,又通过什么可能转换成为——作为意向存在的音响经验实事与音响先验实事?

看样子,其核心环节,即想象,或者想象性意向。

同时,也是这里的问题所在——想象中介在直接面对艺术音乐之音响结构形态的当下,能够并如何作为超结构性结构而成为不可或缺的审美结构?

对此,就以下事例提出相关问题。

2012年2月23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经典94.7音乐专题节目,借播放电视剧《悬崖》插曲格鲁吉亚民歌《苏丽珂》时,提到了俄罗斯忧伤。

问题在于:俄罗斯忧伤,究竟是通过声音修辞体现的形态?还是通过音响叙事呈现的结构?或者是通过意向设入显现的意义?

作为一个声音概念,究竟是形而下的音响事实?还是形而下的音响经验事实?或者是形而上的音响经验实事?甚至是形而上的作为先验存在的感性显现?⑰

进一步设问:俄罗斯忧伤,究竟是声音的感知(由声音引发并直觉意识给出的声音概念)?还是想象的声音(由意向激发并统觉经验给出的概念声音)?⑱

2013年10月12日,提交“2015想象与意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命题——

想象与意识:悬置功能还原历史呈现以音乐存在自身名义存在着的那个存在(TMI:The Music in Itself,物自体、情本体、声常体、听元体),基于现实存在、历史存在、意向存在之上求其本有存在,一种通过艺术想象经由意识观照的结构发声,以美形式呈现独一无二的存在与不由自主的存在。⑲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写作工作坊“以c小调是一个问题”命题进行专题讨论。

对此,我预设的问题是——

调性是否有表情?

调性何以有表情?

如果调性有表情,c小调又有什么独特的表情?

尤其在音乐美学论域内,调性的表情如何在感性中呈现?

2015年5月28日,随我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张潇雪,在课堂报告中,以《“殉葬式悲情”——以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一乐章为个案探讨“c小调问题”》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c小调的某种特质契合了人们对送葬场面的声音想象,并成就了个人选择的历史约定:由压抑凝重的类表情推论c小调本身带有一种殉葬式悲情——为葬礼进行曲提供了一种最为合式的表情。

对此,我这样设问——

假如基于感性体验到的压抑凝重的类表情与绝非偶然的历史约定,在一个调域范围内绝对音高本身是具有表情性的,那么,声音想象能否合式置入调表情?调性的表情是包括了色彩、情感、品格的综合体,它通过联觉、联想、联感形成一种调性感,并呈现在主体的感性之中:由此,产生绝对音高控制下不同调域所引起的特定感受。

进一步追问——

绝对音高能否控制音响结构力并及听感官事实:调性感与绝对音高,绝对音高与音结构方式,音结构方式与音响结构力,音响结构力与感性结构力,感性结构力与调性感。

问题是,在此过程中,直觉置于哪里?如是逻辑链接以及循环的结构依据又是什么?

看样子,想像—想象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感性结构。⑳

就想像—想象概念以及相关问题,由我指导的学生周凌霄,在其本科毕业暨学士学位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中,给出相应的阐释——

想像力(Eikasia):仅仅把表象的形式呈现给直观,主要作用在于再现所看到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想象力(Phantasia):在没有对象在场的情况下,从感觉材料中或者通过虚构或者通过抽象而形成形象。㉑

问题是,难道不同者仅仅在再现性与创造性的差别吗?

之后,又进一步在其硕士学位论文㉒的写作过程中,就此跟她进行了相应的讨论与提问——

先验性声音想象与经验性声音想像;当想象中介果然成为超结构性存在的时候,想象本体是否可以就此确证?㉓

这里“想象中介成为超结构性存在”的表述,类似于“超生物性目的作为目的”。

“超生物性目的作为目的”,这是赵宋光先生的一个人类学本体论看法,认为——

不通过某种中介,他就无法获得那些目的物,他的本能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为了满足本能需要,他首先需要有中介,……对于一个双手已有一定技能的族类,所需要的就是工具,于是,工具成了目的物,这是超生物性目的物。㉔

由此可见,惟有超生物性目的成为目的的时候,人才可能真正进入属人的实践:通过将超生物性目的作为自己的目的的实践,以成就人自身之所以是的那个存在。由立美关联合目的性与对象化,并工艺学作为生产力底层结构问题。

结合音乐问题——

起初,声音作为载体,把人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作为目的(人们以此为音乐进行最初命名),然而,随着声音功能的愈益进化和强化,其本身似乎也有了结构的意义,于是,出现了一种纯粹的生产和消费:人们需要一种只供感性愉悦的声音,音乐就是这种需要的最后方式。

与此相应,听感官以及特定想象有没有可能在属艺术与具审美的范畴内,由连接性中介结构变成超结构性结构呢?假如没有属艺术与具审美性质的听感官(即马克思所谓“音乐的耳朵”)以及特定想象,是不是也意味着艺术的声音与非艺术的声音没有任何差别?如果说面对音乐的听是人的属自然的听本能通过听感官以及特定想象所生成的超结构性结构,尤其当面对艺术音乐的听以及特定想象作为超结构性结构成为结构的时候,音乐作为艺术作品才得以起源,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才得以发生;那么,面对艺术音乐的听以及特定想象作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存在,就有可能通过意向把握声音在听经验与听意识中的显现,一种有别于现实存在的意向存在。

人之所以感于音乐而动,就因为——音乐中所蕴含的生命体验依托听感官又通过听想象融入到了他的心中。于是,这个永远无法通过实证的想象,被人们默认为是一个事实。

进一步的问题是,在确认艺术中具有大量经验性想像的前提下,设问——

有没有先验性艺术想象的存在?

再进一步,当想象中介在艺术中果然成为超结构性存在的时候,设问——

这样一种先验性的艺术想象即艺术想象本体是否可以就此确证?

反过来,在先验性想象存在并为艺术想象提供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作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对象已然自足的情况下,设问——

经验性艺术想像对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来说是否还有价值存在?㉕

当人们面对完全陌生的艺术感性直觉对象,甚至对所面对的直觉对象完全处于无经验状态的时候,则必然会有一种处于先验层面的艺术想象,首先为人们提供一种对这些无经验感性直觉对象进行想象的可能性。

当想象中介果然成为超结构性存在的时候,想象本体是否可以就此确证?这种逼近先验层面的艺术想象,除了在理论上可能确证其存在条件之外,是否还可能在事实上确认其存在?㉖

声象→情象→意象:

通过听感官体现作为听感官事实的声音表象(物象、实象)→

通过听经验呈现作为音响经验实事的声音抽象(心象、虚象)→

通过听意识显现作为音响先验实事的声音换象(幻象、泛象);

进一步牵扯,声—情关系之根本——

音乐是人的情感的声音表现,

音乐是人的情感的声音存在。

进一步解答——

面对美形式呈现的听感官事实在哪里?

通过概念性听经验呈现的美实事是什么?

对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听经验事实与实事:既依托听感官事实,又作为听意识实事的动因与依据,同时,不乏新经验生成与已有经验的互向观照。

其中,想像—想象即不可或缺者,以至于成就基于并接续弦音之后的弦外之音——

依托弦音通过想像—想象去寻求弦外之音。

声音的想像→想象的声音——

依托声音想像去想象声音,通过声音想像再想象新的声音,甚至于是依托声音想像还想象不是声音的声音;一种通过艺术想象经由意识观照的结构发声,以美形式呈现独一无二的存在与不由自主的存在——经验性声音想像→先验性想象声音。

有关经验性声音想像与先验性想象声音的问题,可参见者,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与《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所言,即他在论及历史本体论(原称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或者人类学本体论)问题时,通过“三变”勾勒出历史本体论的大体轮廓——

经验变先验,

历史建理性,

心理成本体。㉗

由此可见,本体之原意:与生俱有的存在、惟其不可的存在、独一无二的存在、仅其自有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存在、无缘无故的存在、无须解释的存在、不由自主的存在、始终如一的存在、无中生有的存在、之所以是的是,以及自有、原在、本是,不由自主的自有存在、与生俱有的总有存在、始终如一的永有存在、独一无二的仅有存在、之所以是的本有存在,一种以其存在自身名义存在着的存在,等等㉘,则就有了新的诠释。

依此哲学终端退及音乐学写作,想象中介在直接面对艺术音乐之音响结构形态的当下作为超结构性结构而成为不可或缺的审美—立美结构——

是否就能够在音乐学写作的过程中,与美学情智相关联,运用特定学科语言,去构建属于书写者独有的美,即在美形与美听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想象成就美言。

(全文完)

注释:

①本文为第三届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讲坛暨艺术学理论暑期(线上)国际论坛演讲录,腾讯会议线上报告时间为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下午14:00-17:00。

②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第53页。

③于润洋:《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载《音乐研究》,1981年第4期,第17页。

④参见叶纯之:《音乐美学十讲》(Ten Lectures on Music Aesthetics)中的有关叙事,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第4页。

⑤同④。

⑤[德]马丁·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载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artin Heidegger:Holzwege)(Vittorio Klostermann,Frankfurt am Main,1994)(© Vittorio Klostermann Gmb H Frankfurt am Main,1950,Druck:Weihert-Druck Gmb H,Darmstadt),孙周兴根据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1994年第七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1页。

⑦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4年5月5日,上海。

⑧参见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中的有关叙事——实事或实事本身概念的一个内涵:无非是指被给予之物、直接之物、直观之物,它是在自身显示(显现)中,在感性的具体性中被把握的对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421-422页。

⑨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5年2月17日,上海。

⑩参见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中的有关叙事——感性通过对声音的识别和判断,有序地组织和结构了所听到的声音材料变化发展以及它们之间衔接的主要过程,因而,在感性中建立了完整而有序的声音运动的逻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了感性状态的变化,最终完成了整部作品的结构化体验的过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方向博士学位论文,导师:韩锺恩教授,2008年6月17日通过答辩,上海。

⑪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5年3月28日,上海。

⑫[德]伊曼努尔·康德:《判断力批判》(Immanuel Kant:Kritik der Urheilskraft),转引自《西学基本经典·哲学类》(西学基本经典工作委员会编),Philosophy 6:Kantant Critiqueof Judgment,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84页。

⑬[德]伊曼努尔·康德:《判断力批判》(Immanuel Kant:Kritik der Urheilskraft)上卷(审美判断力批判),宗白华据德文版本Grossherzog Wilhelm Ernst Ausgabe,Druco von Breitkopf und Härtel in Leipzig 译出,商务印书馆,1964,第47页。

⑭同⑬,第48、57页。

⑮同⑬,第57、74页。

⑯同⑬,第74、79页。

⑰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2年2月25日,上海。

⑱同⑰。

⑲案:这个议题,之后在2015上海会议上,通过我与陈卫平、孙月、周凌霄合作共同发表。

⑳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5年5月28日,上海。

㉑参见周凌霄:《从康德的“想象力”到汉斯立克的“幻想力”》中的有关叙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3届本科毕业暨学士学位论文,导师:韩锺恩教授,2013年5月,上海。

㉒周凌霄:《维柯艺术想象理论并及音乐想象相关问题研究》(Research on Vico's Theory of Art Imagination and Relative Issues of Imagination in Music),上海音乐学院2016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专业音乐美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韩锺恩教授,2016年5月,上海。

㉓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5年1月12日,上海。

㉔参见赵宋光(署名:方耀):《论从猿到人的过渡期》中的有关叙事,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6年第2期,第80页。

㉕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5年3月15日,上海。

㉖同㉕。

㉗参见李泽厚:《历史本体论》(A Theory of Historical Ontology)中的有关叙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㉘参见韩锺恩:《音乐学问域——音乐美学并及音乐学题库(问题辑录集)》中的有关叙事,2018年2月19日,上海。

猜你喜欢

音响感性感官
郭文景《川崖悬葬》多样化和声素材及其音响叙事研究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田野里的音响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诚实音响
感性理性不拔河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