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促进数学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2021-11-18蒋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6期

蒋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数学作为小学学生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的期末考核与之后学习生活中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对此来说,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研读能力是其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的衡量指标之一,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要从学生下手,也要在教师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能力;数学文本解读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教师的行为与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根据对教材的仔细研读,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情况之下,数学教师应将提升数学文本解读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相结合,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使得教材的知识载体作用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与质量提供了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1基于核心素养培植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依旧保留传统式教学

在当下的教学情况下,多数教师对核心素养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部分教师虽然对核心素养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但是在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在一些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有的教师认为重视学生思维教学或者过程教学就是培养核心素养,并且采用“再现性”“总结性”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讲解时,并没有尝试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也没有给学生试错的机会,仅仅是按照教师自身对习题的理解与思路,提出回答范围很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教师自己预料中的答案,带领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线上一步步向前走,到最后学生虽然熟知了习题的解法,但是却因为缺乏开放性问题的启发而没有得到独自探索解题的能力。

1.2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刻,缺乏系统的学科思维

核心素养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与课程内容的调控能力都达到学校的标准,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对教学知识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课上以引导学生广泛思考为目的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因为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不深刻,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自身思维,而不了解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包含这三种思维活动,即教师、学生以及隐藏在课本中数学家的思维,通过对当下教师的调查,了解到虽然现在多数教师的观点是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工作,但是还是会出现课堂上,教师更关注自身的思维活动,而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进程的了解,使得整体的教学活动偏向于“教”而非“学”。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充分理解其中文本所表现的思维,通过对数学家思维活动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思考惯性,转换为适合学生理解学习的说法。

2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2.1多多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整体知识结构

教师在数学教学之前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解读,了解到所讲知识其中的知识点关键,把握整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知识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课上要运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慢慢接受并且学习熟练的运用此类知识。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懂得循序渐进,由简至难,使得章节知识可以有顺序的学习下去。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教师不可在课堂开始就进行此类知识的讲解,要先让学生对之前一位数相乘、两位数相乘的知识内容熟悉,完成准备环节之后,在进一步的向三位乘两位的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2.2 遵从学生认知特性,充分利用教材载体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明确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对课本内容有深刻的解读,摸清其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接受并学习的难易程度,其次就是要清楚,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根据教材一步步走,而是根据学情来进行教学的及时调整,在遇到学生的认知难点时,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利用之前的知识将新知识合理化。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学习中,学生因思维能力有限,仅仅凭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想象不到图形的三位变化过程,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对图形的变化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旋转、平移等的原理,在之后的相关计算中也会起到帮助作用,锻炼学生图形结合的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对于数学文本的解读能力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這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教师对教材解读能力的提升,使得教材的使用可以更加的活泛,充分发挥推动学生发展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会凌.“新师范”背景下中文师范生教材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43-49.

[2]李健,钟炎炎.新手教师文本解读失当的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0(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