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与社会支持在院舍丧偶老人个案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8郑子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丧偶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广东省广州某老人院丧偶老人个案工作的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进行总结、反思,可知认知行为疗法及社会支持理论对丧偶老人问题具有实际效用,以此为社会工作者介入院舍丧偶老人个案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理论;丧偶;老年个案工作;

目前,我国的养老结构也逐渐从机构养老作为补充部分逐渐转化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养老部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多数为丧偶老人,夫妻入院后面临丧偶的风险也极高,程新峰(2017)指出,丧偶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影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因此探究院舍新丧偶老人个案工作的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案例背景

李奶奶(后用“案主”为称),女,86岁,现居老人院。老伴由于二次中风,经历一段缚床的时间后去世。老伴在世时,两位长者的感情非常好,自其去世后,案主一直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希望自己早日去“陪伴”老伴。

二、社会工作服务介入过程

(一)个案分析

在生理上,案主为高龄老人,身上有多种老年病并伴有行动不便,案主因忧虑老伴的病情及今后的生活导致头痛加重,睡眠不佳,食欲下降,身体状况急剧变差。在心理上,案主伴侣离世后,其对于往后要面临独自一人的生活感到剧烈的不安及孤独感。在社会系统上,案主与伴侣一直为伴,因家庭内部原因,与儿女间关系不佳。

(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消极非理性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偏差是产生情绪痛苦和不良行为的根源,治疗的关键是改变案主的非理性认知,只有案主的认知偏差得到识别和更正,案主的情绪和行为才会改善。个案干预过程由心理诊断、领悟、修正、再教育组成,首先对案主循序渐进地进行认知及行为的正确引导,再进一步引导案主回归正常生活。

1.心理诊断

本阶段主要任务为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信息。由社会工作者进行探访,以陪伴、安抚为主,运用个案访谈技巧逐步引导案主说出自己内心的忧虑及悲伤,帮助社会工作者及案主进行心理诊断并引导案主尝试改变自己的认知。老伴的离世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让案主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及孤独感。在了解了案主的心理活动后,首先对案主进行安抚,引导案主尝试转换自身的思考角度。

2.领悟

本阶段主要任务为以质疑、引导的方式协助案主识别自身的非理性认知,澄清案主的问题,引导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认知及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有了前期的信任基础,案主更愿意与社会工作者交流以及跟随社会工作者引导的方向。通过质疑式提问针对案主的叙述进行质疑及引导。针对案主认为失去老伴就无法生存下去的非理性认知,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进一步地同理案主当前的情绪,认同她所面临的悲伤,同时通过身边的例子鼓励案主学习转化消极情绪的办法并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

3.修通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与案主进行深度的话题探讨,帮助案主理解死亡,更好地接受丧偶的事实,与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改变认知。经过几次的个案访谈后,案主的情绪已经逐渐平稳,社会工作者尝试与案主探討关于死亡的话题,引导案主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案主接受伴侣离世的事实后,社会工作者进一步与案主的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进一步的提问帮助案主正视自己的非理性认知,协助案主认识到身边依旧有可以依靠的人,自己也可以在院舍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尝试把生活重心转移到身边人身上。

4.再教育

基于前期的工作,在本阶段主要任务为巩固前期的服务效果,通过合理情绪想象,即“奇迹问句”的引导方式,社会工作者设定情景进行发问,由案主进行想象通过自己想要的景象,从中获得很大的愉悦感。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案主进行相关的学习及练习。适度宣泄、发展新的社会关系是帮助丧偶老年女性顺利渡过丧偶反应的各个阶段,摆脱抑郁,面对现实,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有效途径。当案主开始逐渐适应丧偶后的生活,开始有意识进行改变后,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改善案主的消极人际交往行为,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案主应对生活的能力、消除孤独感,彻底摆脱丧偶的悲伤。

(三)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改善消极人际交往行为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案主的消极认知问题后,案主对自己的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想要改变现状的意愿。从案主的社会关系环境来看,院舍同辈群体及家属是构建案主社会支持系统的可行性主体。从融入到提升,帮助案主从行为上增强愉悦感进而巩固理性的认识,达到认知到行为再到情绪的良性循环。

1.融入:加强社会支持

(1)增强与院舍同辈群体的互动

增强案主与院舍同辈群体的互动,能够让案主更快地融入新生活,消除孤独感。李凤辰(2019)认为,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活动,培养老年人兴趣爱好,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自身的价值感和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2]在日常时邀请案主参与活动,或者邀请楼层其他较为积极的老人与案主共同参加小组,帮助案主与其他积极的老人交朋友,相互鼓励,建立院舍同辈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

(2)搭建案主与女儿的良好关系

周云(2001)在研究中发现,家庭各类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3]女性老人与家人的关系要比男性老人显得复杂,她们需要更为紧密的家庭关系,需要来自子女的更多的支持和照料。将丧偶的孤独转向依靠女儿,使案主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孤独感明显降低,睡眠中出现哭泣的情况逐渐消失。

2.提升:实现自身价值

促进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只是外在环境的改变,要根本上地改善案主在院舍的幸福生活,还需要案主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力量及自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在活动中引导案主参与,同时也需要激发案主潜能,展示案主的优势,与其他老人建立亲密关系,从根本上改变案主的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未来的生活。

(四)个案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及社会支持理论进行个案介入,从关怀、疏导、鼓励到共同学习,案主不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认知同时通过行动改变自己的认知,学习了情绪转移的方法,能够自主应对不良情绪,意识到身边其他关系的支持,与院舍部分老人建立了亲密关系,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向女儿分享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案主基本能够接受丧偶的事实,并适应新的生活。

三、结论及反思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及需求更加多样性,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从实际效果评估中可以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及社会支持理论介入院舍新丧偶老人的适应性问题是具有实际效用的,通过对案例的梳理,也希望能够给社会工作者介入新丧偶老人的服务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新峰,姜全保.丧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7,23(04):59-69+79.

[2]李凤辰. 丧偶老人精神需求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周云.从调查数据看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J].中国人口科学,2001(S1):34-37.

作者简介:郑子霞(1996.03—),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初级社工师,南宁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领域、老年领域;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丧偶
“他离开后,我再也无法安然入睡”
六招治愈丧偶综合征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丧偶善调理 回归正常态
全球约有2.59亿丧偶妇女 近半数贫困潦倒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老年丧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