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宪法精神融入途径探究

2021-11-18隗维李菁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隗维 李菁辉

摘要:介绍宪法精神培育的理论来源和教学实践的现状,明晰宪法精神的内涵。结合2021年最新修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分析宪法精神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憲法精神;宪法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初中宪法精神培育的理论来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依法治国教育以宪法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为主线。宪法精神的引领,培养和加初中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让初中学生牢固树立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的观念。宪法精神显然需要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个过程。作为公民宪法精神培育的初级阶段,初中学生的宪法精神培育必须引起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视。

目前宪法精神培育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地位低课时不足,零散不成系统没有层次性。初中学生对宪法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师上课容易照本宣科,重视宪法教育的知识灌输而忽略对初中生宪法精神的培养。所以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除了明确宪法的知识性记忆,还要注重宪法精神的引领。宪法精神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依法治国。结合2021年最新修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实践,分析宪法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宪法精神培育的应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宪法精神

中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宪法与其他国家根本法的本质区别,是中国宪法精神的根本原则。2021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最新修订,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中国宪法是党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党领导人民制订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党在历史上形成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党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中国宪法的价值追求是从原则和制度上把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从而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民主自由。确保人民都能充分共享建设成果,充分体现宪法精神的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21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最新修订,系统的介绍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民通过参政议政、民主选举案、民主监督等方式真正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是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能让人民依法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规范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是宪法精神的内在体现。遵循宪法在国家治理的精神,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策略,并使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平衡和协调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指导,规范社会秩序。在这一过程中,居于首要的便是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2021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最新修订,最新修订的民法典纳入到教材内容,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新增加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继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的权利,已成为中国国家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2021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最新修订,依据宪法设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接受人民监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宪法精神的教学实践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有意义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像设置支架一样,帮助初中生把管理学习宪法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教师引导宪法教育的进程,使初中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宪法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宪法认知活动。这是基于维果斯基的“辅助学习”。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宪法精神传播的代表,引导教学,使初中生掌握并内化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的宪法精神认知活动的技能。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自我调节宪法知识的学习和宪法精神的理解。

在这种模式下,初中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包括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学习内容与个人的关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宪法教育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初中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对于宪法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初中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和六年级上册宪法、公民、国家机构和法律保障生活中,初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对宪法知识和宪法精神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宪法精神培育实践就是在初中学生已有的宪法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便于对更深层次的宪法知识和宪法精神的理解。除了宪法知识的增长和宪法精神的理解,有意义的宪法精神培育还是一种融合各种体验的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宪法精神培育实践中主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宪法知识,领悟宪法精神,它是一项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研究。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宪法精神的教学实践必须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投入到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的发现、获得和领会,从而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宪法精神的引领。

也就是说,只要思想政治教师信任初中生,信任学生的学习潜力,愿意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宪法知识,理解宪法精神,就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形成促进学习的最佳途径。宪法知识的学习和宪法精神的内化还不仅仅是初中学生个人完成的认知活动,还是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宪法知识的学习和宪法精神的内化是通过活动参与而实现的文化的内化。在此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和更为成熟的专家或专业人员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宪法学习和宪法精神领悟的“支架”,指导和帮助初中生完成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初中生也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助。在这种同伴互助模式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宪法学习活动中逐渐内化宪法精神。

(二)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

首先,宪法学习应该在类似真实宪法案件的情境下进行,以解决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宪法学习的内容应选择真实的宪法任务,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知识点,也不能简单地对宪法进行处理,使之远离真实的问题情境。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宪法知识与宪法精神的教学实践过程类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所需要的方法往往隐藏在情况中。真实的国家政策和政府、法院的运行过程来解决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引初中学生的推究。

由于宪法任务的真实性,中学生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认识和主人翁意识;任务本身具有全面性和挑战性,问题解决了就会有回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动机;它有有必要的复杂性,与简简单单的宪政课堂环境相比,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自己。

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利用课堂多媒体和线上线下智能系统辅助教学,可以提供真实的情境,达到完成真实的宪法学习任务的目的。

(三)活动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

初中思政课宪法精神的融入,除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还包含了线上线下两种辅助教学。通过线上普法网的“宪法小卫士”、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的宪法宣传视频、宪法答题等活动,让初中生真正了解宪法精神。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影片,提高学生对于宪法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深刻理解宪法精神。同时结合中小学综合素质平台,初中生通过上传分享自己对于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浏览和了解其他同学的宪法学习心得,将宪法学习活动转变为初中思政教师与初中生、初中生与初中生、初中生与社会的多方位互动课程。通过线下实践活动,丰富对宪法知识的学习和对宪法精神的理解。例如,学校、家庭、社会在宪法日组织宪法宣讲活动,鼓励学生作为演讲者主动参与到宪法宣讲的前期学习、中期准备和后期的宣讲活动中,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体会宪法精神。还可以有学校组织模拟法庭、民主选举、政府运行等活动,让初中生在活动的真正明晰宪法精神的内涵。

四、结语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宪法教育的教学实践结合线上线下智能系统的宪法教育活动,让初中学生明晰宪法精神,通过理解国家和政府运行机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切实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内化宪法精神。

参考文献:

[1]姜永红.我国青少年宪法课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3.

[2]张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3]梁钟毓.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构想——从法治意识观念培养角度出发[J].学理论,2017,2.

[4]李勇.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的使命[J].科教文汇,2008,33.

[5]龚浩然,黄秀兰主编.维果茨基科学心理学思想在中国[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作者简介:隗维(1995—),女,满族,北京人,教育硕士在读,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菁辉(1998—),女,汉族,山西太原市人,教育硕士在读,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初中思政课程中宪法精神融入途径探究》;项目编号:SYYJSJC—214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