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探讨当下传播环境中新媒体的功能拓展

2021-11-18陆湘芸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时代

摘要:麦克卢汉在其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中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的感觉和奇观是协调作用的,并且是在整体上发挥功效的。进入媒介时代尤其是印刷时代之后,人们更多的依靠视觉感官来进行信息沟通,眼睛这一单一器官被无限延伸与扩展。在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之后,所有媒介都对人类自身及其环境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延伸影响,不同媒介所着重使用的器官与情感被无限放大扩展,媒介的发展扩大了人类五官的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这也在凸显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子媒介;突发公共事件

一、现代新媒体环境下的“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中,媒介的含义更多与“工具”相通,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媒介。

在新媒体环境中,电子媒介占据了几乎所有的份额,传统媒体让位于它。同时,电子媒介使得人的中枢神经得到延伸,电子媒介影响加倍,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变成电子机器的一部分,并导致了使得社会走向整体化。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认为,与传统媒介线性的、连贯的等特性不同,电子媒介是非线性、重复、不连贯、直观的,新媒体时代下的电子媒介不断重新书写着人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人体的延伸”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这类事件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关注,并唤起一种社会聚集性的意识。

突发公共事件常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与讨论,公众不断表现出对信息的渴求,期望获得更详尽的事件消息。各类媒体也是通过各种媒介采集最新消息,赶赴第一现场观看或是采访聆听事件相关人士诉说以获得更准确更详细的分析判断。这实质上都体现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中——人类的感官系统与中枢系统在媒介发展下得到了更大的延伸。以去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1月10日发生的栖霞金矿事故和5月22日在大连发生的一起轿车撞人逃逸案为例,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清楚地在类似的突发公共事件下不断刻画其事态发展进度和披露细节。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不仅仅是单一的一种,而通常是多个媒介的叠加,这些媒介对人的眼、耳意识等各个器官和中枢神经进行了延伸,使得公众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应对事件,并不断促使各类媒体持续跟进报道,在另一方面使媒体自身也获得了发展。

1.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

2020年-2021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酵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验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全面扩展了媒体功能,极大地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和触觉感受,并不断介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现实世界。

疫情期间,大量节目制作是在线上完成的,采用线上录制、线上配音、线上连线、线上剪辑与发布等方式来制作。使得电视参与者与录制设备都得到了延伸与功能的拓展,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尤其是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闻发布会上只有发言人出席,通过5G技术线上连接各家媒体代表记者,并进行全平台直播,防止公众错过重要信息更新。还有“线上课堂”“线上会议办公”等满足了老师学生们、老板员工们的实际需求,成为他们各种感官的延伸。这些新技术与模式介入人们现实生活,极大地拓宽了媒介原有功能,使得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人们将各类媒介增添了日常生活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更新。

2. 大连“5.22”轿车撞人逃逸事件

2021年5月22日在大连轿车撞人逃逸案造成了4人当场死亡,1人抢救无效和2人受重伤。在案件侦办方面,公安机关加大对犯罪嫌疑人刘某的审讯力度,固定相关证据,对案件进行全力侦办。在这起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表达了极大的愤怒情绪,尤其是事件刚刚被爆时,未经过马赛克处理的监控画面显示,从小汽车驶向行人再到视频中看到的毫不犹豫地撞向他们,几条血淋淋的尸体,被撞飞的四分五裂的陈列散落在马路上,让所有观看的人们都触目惊心。监控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延伸了观众的耳目,观众通过观看悲惨的现场视频仿佛亲眼目睹了事故发生的过程,仿佛几条生命就消失在自己眼前,人们如耳闻目睹的身临现场,并不断流露出对小轿车驾驶员的愤怒、谴责等情感,无数观众产生共鸣,这是对观众内心情感的延伸。

3. 栖霞金矿事故

2021年1月10日,山东省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冲击波使得罐笼无法正常运行。企业瞒报突发事故,导致错过救援最佳时间,至2021年1月25日,仍有22名矿工被困。

许多人每日都在关注救援现场的进展情况,更为井下的工人生命安全祈祷,因此,在获得许可后,现场媒体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使观众可以更深入的看到救援现场的情况,了解救援的难度与现场的救援工作进展程度。声画兼具的直播极大地延伸了观众的感官,让观众体验到身处现场的感觉,与救援同步,见证着救援人员抢救被困人员生命的过程。1月17日23时,救援人员拽出系着补给物资的钢丝绳,并收到从井下传回来的一张纸条。被困工人写下了井下至关重要的信息:“我们在井下22人,在五中段有11人,六中段1人,4人受伤,另有10人情况不明。”“现在大家体力透支严重,急需胃药、止痛药、医用胶带、外用消炎药,另有3人有高血压,急需降压药,我车上有两种,请把药带下来。”“由于井下空气不流通,炮烟浓度大,现在井下水特别大,望救援不停,我們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这张皱皱巴巴的纸条给救援工作进展带来了很大的进展。直播将人们的眼睛和耳朵连同产生的关于自然流露出的情感带入到事故现场。数家媒体对纸条这一细节进行了报道,引发了无数共鸣,人们内心情感得到延伸。

“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空间延伸。今天,经过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以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 ]新媒体环境下,人的需求与人的延伸拓展了媒体功能的边际。突发公共事件中,现代媒介体现出其对人体的延伸,这也是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的又一印证。

参考文献:

[1] 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04):5-9.

[2]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J]. 王平,谢耘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3)

[3] 理解媒介[M]. 商务印书馆 , (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 2000

[4] 栖霞金矿事故救援记:第15日11人升井,10人仍情况不明,澎湃新闻

作者简介:

陆湘芸(2001—),女,汉族,浙江,本科,研究方向:文化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620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时代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