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2021-11-18陈惠萍
陈惠萍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特殊社会关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由教育的本质从而演化出教师和学生这两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社会角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专业才能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全面接收知识,掌握学法,增长才干,完善道德观念,提高思想水平,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是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关系。具有以往社会的师生关系所未有的全新内容。然而,就教育教学活动本身而言,在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差异所构成的矛盾关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若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条件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以“爱”为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关心爱护教育对象,给予学生以真诚的、满腔热情的“爱”。以“爱”作为施教的基础,以“爱”打开学生的心扉,以“爱”温暖学生的心灵,以“爱”塑造学生的灵魂。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纯洁美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有可能实现。教师唯有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关怀、热爱、坦诚和期待,才会换取学生的信赖、热爱、坦诚和尊敬,学生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无论学生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有教无类,是教师的职责。曾有一个案例是,班上有一位较贫困的学生因母亲患痴呆、父亲又忙着生活,家里没人管,教师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没完成,每次测验分数都很低,对学习丧失信心。笔者对他的境况十分同情,于是,本着师爱去扶他振作,帮他补习,结果以“爱”唤起了他旺盛的学习斗志和兴趣。因此,教师给予学生们以伟大无私的“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益的基础。
二、丰富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讲求教育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更大效益。以先进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讲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应做到“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行”。施以言教和身教,使学生口服心服。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全面公正地看待学生,关心体贴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身体方面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学生自然会把教师当作亲人和朋友,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也能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善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变为才能,教学本身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由教师的善教,则引来学生的乐学。学生则会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产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也就达到最佳和谐状态,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有极大的帮助。
三、师生交往的手段多样化
师生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师生交往超越了一般的交往含义,它不仅具有人类文明延续的作用,而且具有塑造灵魂、净化社会、开一代新风的意义。一个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学生尊敬的教师,自然被学生引为楷模。这时,教师的思想作风、品德修养、治学态度,做人准则及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因此,一代教师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锐意拼搏、严以律己、自强不息、正派无私的品格,通过代代相传,将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交流实现和完成。
1.语言交往。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普通的交往形式是语言交往。教师主要借助语言传授知识,表达思想,而语言表达一般又分开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口头语言主要用于直接的面对面的讲述,如授课、讲演、谈话等。书面语言主要用于墙报、书信、评语等。
2.非语言交往。教师除了使用语言同学生交往外,还必须借助情态手段和时空手段等非语言形式进行交往。情态手段包含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其中面部表情是人类最主要的表情动作及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师生沟通就是借助面部表情实现的。如眼睛,美国心理学摩尔说过:“你越喜欢的人,你就越故意用眼睛和其接触。”因此,适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可以收到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3.体态手势。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体态及手势语言也很重要。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教师是以潇洒的风度还是以猥琐的动作上课,都会影响交往的效果。教师的衣着、饰物、手势、动作,在某一特定的场合也能起到沟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到好处的手势,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时空手段。时空手段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之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时空的特殊组合,常常能为师生的交往提供“最佳时刻”——机遇。这种机遇往往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时间,包括教师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如,要求准时、守时、适时等。空间,则指地理位置对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的影响,为方向距离的变化,对师生心理产生一种“距离效应”。如,教师向学生提问时,或是居高临下,直呼其名,或是走向讲台,稍加示意,情况显然是不相同的。总之,师生进行交往,必须借助这种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媒介,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手段,只有多种手段同时使用,才能增强效果,在师生交往中提高教学质量。
四、善于理解学生
理解是彼此思想感情的沟通、情感的共鸣,它就如一般强烈的火焰,常能使师生之间的“冰块”于瞬间融化。运用理解在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时,会使师生关系变得自然、融洽、亲切、和谐,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解缩短师生的距离。当代学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来自比自己年长的人的理解。因此,在理解基础上教育学生,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消除师生之间的感情隔膜,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举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学生平时上课叽叽喳喳的,这次回答却吞吞吐吐,音量非常小。笔者平静地叫她坐下,叫别的学生来回答。再一次,笔者又提到她,她依然别无两样。当时,笔者也没有指责她,并问了一句:“感冒了,喉咙痛?”她依然沉默不语。再一次地提问,她仍然是保持沉默。课后,笔者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她的父母离了婚,她跟着爸爸和继母生活,继母对她百般刁难,造成她胆小怕事、性格内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她循循善诱,多次鼓励。后来她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讲得很流利,毫无紧张之感,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神色。教师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点拨学生,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慌乱的情绪,协调心理平衡。这样学生才能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良好的情绪投入学习,效果就会不言而喻。反之,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势必会使学生常处于一种敬畏、自卑、讨厌的心态中,哪有心情、哪有兴趣、哪有动力去学习呢?这样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2.理解缓和了师生冲突。在教育学生中,有的教师对“严师出高徒”存在一定的解读偏差,只是做到了字面意思,时时事事 “管”“卡”“壓”学生,认为只有“恶”“严”才能教好学生。但是,严之无度,不问理由,对违纪的学生严加训斥,当众批评,甚至“体罚”他们,可谓管得严了。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呢?学生多是心里不平,胆小怕事,如惊弓之鸟,惶恐忧虑;胆大的,愤愤不平,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因此,对学生,教师应多些关心、理解,少些呵斥,这样才可以避开师生当面冲突,巧妙缓解师生的矛盾。
3.理解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对违纪的学生,如果教师一味训斥,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和处理,了解其违纪的原因,属于有意违纪的就要严格管教。有时可能无意,值得理解、宽恕的,就要网开一面。总之,要公正严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往往会点燃起其内在的希望之火,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曾有过这样一位学生,经常拖欠或抄别人的作业,笔者多次教育无效,经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务担子重,无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教师并与家长商量,取得其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此后该生不但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也大大进步了。教师从了解到理解,真真正正地帮助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才能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