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2021-11-18赵镇美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师生关系

赵镇美

摘   要: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是一个教师以专注和动机移位来对学生施以关心,并收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等特征,因而该师生关系的建构,需重视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关心,并要采用多元方式,维系师生之间的信任。

关键词:关心伦理学; 关心教育;师生关系;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0-0035-04

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以描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地位、相互之间的作用和态度。师生关系虽是一种人际关系,但又带有独特性。良好的师生关系蕴含着师生互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下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在反思男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我们当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视角。作为学校场域中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诺丁斯关心伦理学启发我们,师生之间需要形成相互关心与信任,构成关心型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寻觅学校教育的真谛。

一、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师生关系内涵

从“关心”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出发,关心是在精神上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责任感和牵挂感。在中文词源上,“关心”是指“挂念”或者“注意、留心”。这表明关心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关心者对被关心者“全身心投入和接受”的过程,同时,真正的关心是认真倾听、观察和感受他人的问题和需要,接受他人传递的一切信息。

诺丁斯曾提到关心者的心理状态是“以专注和动机移位为特征的”,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决定着“关心”能否发生,即言之,关注的时间虽可长可短,但从“关心”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关心者的精神必须是专一的,是心无旁骛地关注被关心者的问题和需要的。动机移位是关系双方能量流动的过程,这种能量常常是心理上的接纳和行为上的反应,关心者要先接受他人的信息并作出针对他人需要的相应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关心者敏感地反映被关心者的需要或愿望,并设身处地地站在被关心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且愿意给予帮助。

关心伦理以需要和反应为基础,强调具体情境中的人际关系。同理,师生关系产生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不断接触和不断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被关心者在这个关系中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和关注,但是关心并不是程序性的语言或者动作,它是基于被关心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有这样,被关心者才能感知到这种关心,并作出积极的回应。在此过程中,关心者经过倾听、观察、感受之后给予的关心必须要得到被关心者的接受、确认和反馈,这样关心的关系才能够确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充当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角色,在这种双向互动中建立的师生关系才能保持相互的关心和信任,才能长久地影响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特征

关心型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过程,它既强调师生双方的能动性和持续过程,又强调教师在其中的特殊责任,因而它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的特征。

(一)关系性

诺丁斯认为关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关系,而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某种连接或接触。首先,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而师生之间的接触必然要构成某种关系。教师与学生所形成的关心关系,是一方付出关心,一方接受关心的过程,这就要求付出方需要具备敏锐的察觉能力,且接收方需要对关心有所反馈,如果双方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关系都将不复存在。换言之,师生双方构成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是形成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石。其次,我们要把关心者置于关心的关系之中,因为关心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品质。需要注意的是,乐于关心只是一种心理倾向,真正实施的意义在于创造一种能够被感知到的关心关系,因此教师需要高度专注、体察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作出关心反应。同时,教师要成为关心者,因为关心能力也是教师育人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关心关系建立的推动者,还是学生关心能力培养的榜样示范者。通过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获得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该能力不仅包括关心自己,也包括关心他人、他物、社会和知识。最后,要重视被关心者的作用。人们都期望被关心和被接受,但被关心者在关心关系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无尽的索取者,而是需要对关心作出积极的回应,这样关心的关系才算成立。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具体的人、个性发展的人,重视被关心者的作用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是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学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才能給予教师积极的反馈。由此可以看出,关心关系的产生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双向性特征的。因此,关心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性,强调关心者和被关心者在关系中都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连续性

教育中的关心发生在特殊场域中,关心关系建立在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类比生活中的信任关系,不难发现,时间是影响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关心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关心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的打磨。因此,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需要相应的保障,包括教育目的的连续性、场所的连续性、人的连续性和课程的连续性。

教育如果需要一个目标来协调整个教育活动,那就是学会关心。教育目的作为教学活动的统领,对师生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将关心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形成与他人、他物、社会和知识之间的关心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关心能力的发展以及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反作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关心关系的建立。对学生而言,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新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此外,师生之间形成的关心型师生关系需要固定的场所,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归属感和熟悉感需有利于学生产生信任感。同时,同伴之间的相互陪伴可以使他们有时间发展相互关心的关系,这对于延续和巩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心关系有促进作用。

此外,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教师要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合理的帮助;学生信任教师也需要在长久接触中不断增加对教师的了解,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此同时,课程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教师需围绕关心的主题来制定课程,包括教会学生关心自我,关心周围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非生命的物体以及关心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关心关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鼓励师生充分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活动中,可以在活动中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推动关心关系的形成。

(三)责任不平等性

教育赋予教师神圣而艰巨的责任就是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成熟的教育者,其思维的发展水平是高于学生的,因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总是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同时相比于家长,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既不是亲子之间的“血浓于水”,也不是朋友之间的单纯友谊。关心型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作为关心者,需要对被关心者施以无条件的、敞开心扉的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包容精神,需接受一切的学生,接受学生的一切进步和变化,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此外,关心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在付出关心的同时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因而,教师关心的方式必须是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同时,教师认为好的关心方式不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样教师认为的关心也不一定是学生需要的关心,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洞察学生真正的需要和兴趣,进而在施以关心的同时收到学生积极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关心型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并不是关系的控制者,而是参与者和促进者,不仅要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还要让学生“体验关心、理解关心、感激关心和回报关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

三、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师生关系建构

诺丁斯强调关心的关系性和连续性,他曾提及的以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为途径来培养学生关心能力的观点,为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了启发。

(一)重视学生反应,给予恰当的关心

关心伦理的最基本思想是关心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并予以恰当的反应,这有助于关心关系的建立和长久的维持。首先,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心关系需重视学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教师满足关心者的心理特征,二是学生接受关心并有所反馈。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并在多种情景下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语言,以及其行为表达出的自身特质。其次,教师要想对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就需要了解和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明白学生的所需所想。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的独立思想和个体感情,忽略学生的个体主动性。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清楚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同时,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关心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特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二)建立师生信任,给予学生连续的关心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关心关系的维系需要教师的不断关心和学生的不断反馈。学生不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和生活,还需要与特定的人保持一定时间的交往。 诺丁斯认为“不管是以个人还是小组为单位教学,在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工作至少超过3年。”而在当前教育中,教师通常上完课就会“消失”,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仅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因而没有机会真正了解学生。此外,就同一教师而言,教师的任教时间也不固定,有些科目的授课时间只有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接触甚少,教师来不及关心学生,学生也来不及适应教师。因此,这样短暂的接触容易让学生失去来自教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教师是向学生提供安慰、理解和建议的人,教师对同一学生的关心应该是持续的,不是在有问题的时候才开始关心,而是从一开始就要给予学生关怀。同时,在关心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观察学生的反馈,调整关心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某个学生的关心方式,发挥关心的作用。

(三)采用多元方式,促进关心关系的建立

关心不仅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的方式不断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关心关系的建立。

首先,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学校中,除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教师。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重任,而且是师生交往的关键引领者。因此,教师在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要通过身体力行让学生感知关心,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关心意识,推动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次,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对话是一个探寻人内心深处想法的过程,教师在与學生的对话中,双方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以及相互包容的心理状态,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自己的关注和专心,倾听、理解学生,而不是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预和批判。再次,教师要设置以关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能力。例如,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学生们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明白关心的重要作用,提高关心他人的意识。最后,人们的行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无论做法是否被赞同,教师都应该肯定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理解,这样学生才会试图借助更好的行为方式与教师形成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刘美东.试论中小学师生“关心性”关系的建立——基于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J].辽宁教育,2017,(24).

[3]倪   颖.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阈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1).

[4]黎琼锋.周凤霞.关心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4).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