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学业评价策略研究
2021-11-18白静
白静
摘 要: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局限、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反馈作用滞后等不足。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应当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手段多样、富有弹性、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指挥棒,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业评价;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0-0014-0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刷题”以及分数决定优劣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新时代需要智能型人才,需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评价作为指挥棒,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小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但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不相符。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逐步解决问题,最终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是有利于推进评价的革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积极推进评价的改革,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续写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不断拓宽评价的教育途径,并且评价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重结果性评价到同时关注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促使教师向课程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地与学生探讨更为多样有趣的课程。教师要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学校周围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形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前小学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评价主体只限于教师,带有主观性,评价视角单一,忽略了学生主体角度、家长角度和社会实践团体的角度。评价内容只限于学科知识,评价形式为纸笔测试,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二)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效果滞后
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这对于身心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生在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必然有所不同,而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寻找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传统的评价无法关注学生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未能得到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导致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与激励作用。因而评价应当重在诊断、激励和改进,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结果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比重大于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学业评价,终结性评价比重过大,过程性评价被架空,强调了评价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对学生学业促进的发展性功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针对个体不断给予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正确以及点滴进步和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构建完善的学业评价策略
(一)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的理念
现代学业评价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儿童发展”。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业质量评价,能够引导社会及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内涵式发展,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评价内容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教育学家梅耶说:“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人学习。”对中小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以下要素:学习者学到了什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评价指向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评价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全体的基础达标,又关注个性的成长;既注重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及学习品质的形成。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学生某一学科的评价,不应当只有教师一个主体,同伴、家长也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于分数,还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表达、与人的协作、身心的成长。这些在课堂或考试简短的时间段内难以真实完全显现,而同伴和家长更能观察到学生细微的变化和成长。
(四)评价手段弹性化
教育是否达成预期的目标,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对教育进行评价来检验,以此判断学习发生与否,是否达到规定水平,期末考试、毕业水平考试就是收集评价证据的一种手段,这一类评价即为终结性评价。从教学视角出发,通过某些检测手段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方式、学习程度、存在问题、呈现水平以及如何施教等,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这种评价为促进学习的评价(或促进教学的评价)。已有的前概念、学习过程中的迷思概念,都需要通过学情诊断来解决,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也需要通过测试来了解。这些都属于促进学习的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意愿、态度、自然观、价值观、责任感和道德心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科学业评价要消除分数化评价,实施项目化、等第化评价。从测评内容项目、测评方式和评价标准构建学业评价体系。项目测评类型通常分为纸笔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三类。表现性评价侧重听、说、写、读、讲、做、奏、演等方面;过程性评价通常分作业评价、课堂表现、学科活动等项目。纸笔性题目覆盖面广,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表现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和实践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过程性评价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等综合素养。由单一的纸笔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立体丰富,拓展了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四、建构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和评价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评价目标应该一一对应,而评价又是基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制造时代,需要创新性人才。人才的属性不仅仅是分数,关乎了学生的情商、智商、规商、逆商。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待人接物、语言表达、遇难求解、合作协商等个性成长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关注应当重于单一对成绩的关注,因此,构建全面合理、关注发展、关注个性的科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评价的维度要多样化、层次要梯度化、指标要等级化,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评价标准要多元,内容要多层多样,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为此,张家口市桥东区宝丰街小学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素质培养策略制定了多层次、多样具体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详见表1)。
五、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形式要多样
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要分学科关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发展,评价形式要多样。例如,开展课外阅读,需要学生自己、同伴、家长及教师等多元主体共同推动。评价内容可以分解为推荐词、读后感、诗朗诵、话剧表演、小品快板、相聲表演、朗读者等形式(详见表2),总之,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促进学生成果的转化,以另外一种外显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教育教学评价的开展。
除了建构“读书小状元”课外阅读家庭评价表,学校还可建构课外阅读学校评价表,唤醒学生阅读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成长的自我力量,使阅读习惯深入人心,固化为行动。此外,评价还要真实还原学习情境,树立阅读榜样,启蒙学生自律学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人生,找到方向,激励前行。
参考文献:
[1]言 宏.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路在何方[N].浙江教育报,2019-5-22.
[2]王旭东.项目化 等第化 校本化——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J].未来教育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