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与乳腺癌外科的个体化治疗
2021-11-18赵宗盛吴香萍刘翔凌祝长华
王 韧,杨 斌,赵宗盛,吴香萍,刘翔凌,祝长华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持续升高,乳腺癌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1-2]。伴随着乳腺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体系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以精准医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临床干预乳腺癌的重要方式,为探讨其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4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46.2±14.2)年;病程(1.9±0.6)岁。干预组年龄(46.0±13.9)岁;病程(2.1±0.6)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治疗。干预组实施精准外科治疗:①精准术前评估:精准分期。给予乳腺癌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依据环周切缘判定)以及血管侵犯状况等,并根据上述信息,划分乳腺癌分期。本组20例乳腺癌患者中,7例为T1期,8例为T2期,3例为T3期,另外2例患者为T4期;可切除性判断:参照乳腺癌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开展可切除性判断。MRI检查期间,重点观察乳腺癌患者病灶周围血管受侵状况(是否有血管内皮环绕、血管内是否有漂浮状成团癌细胞)。如经MRI检查发现:乳腺癌患者伴局部肿瘤远处转移、肿瘤扩展、周围邻近器官受侵犯、胰腺及腹水周围血管受累状况,判定为不可切除。无上述状况者,提示其具有可切除性。②精准基因检测:多基因检测,根据乳腺癌患者需要,开展21基因检测、70基因检测以及复发评分检测等多基因检测;分子分型:根据基因技术(或免疫组化检测技术)确定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包含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型共4大类。③个体化治疗:肿瘤切除术:依据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经可切除性判断证实为不可切除性者,避免实施肿瘤切除术治疗;证实具有可切除性者,拟定肿瘤切除术方案;辅助放化疗及靶向:参照乳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制定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方案。21基因检测:经21基因检测后,低危、高危乳腺癌患者中,RS<18分者从化疗中获益较少,需避免为这类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RS≥31分者的化疗获益较高,实施化疗。70基因检测:经70基因检测证实,符合低危标准者,提示其从化疗中获益较少,可免于化疗;而符合高危标准者的化疗获益良好,拟实施化疗。分子分型检测:证实为Luminal A型者,拟定内分泌治疗方案。但如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符合高危标准,可在原内分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辅助化疗;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实施内分泌(芳香化酶抑制剂)加辅助化疗方案;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实施辅助化疗加靶向治疗(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因其化疗敏感性较高,拟定化疗方案(伴BRCA1基因突变者采用铂类药物实施化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70.00%)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71.59±6.35)分,低于干预组(76.62±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2例手术损伤,2例放射性损伤,3例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高于干预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乳腺癌患者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改善乳腺癌的预后及生存状况,逐渐成为乳腺癌临床管理面临的重点。依据既往经验,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在于:①患者病情差异较大。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危害各年龄层女性群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3]。由于受到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如采用统一化方案进行治疗,容易出现显效速度慢、病情控制效果不显著等状况。②复发风险高。乳腺癌的复发风险较高[4],在拟定治疗方案期间,所选治疗方法是否可抑制复发风险、是否做好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评估等,均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状况。③对不同治疗方法敏感性、适应性各异。化疗、手术、放疗、靶向治疗,均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乳腺癌患者对各治疗方法的适应性、敏感性水平各异。上述状况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精准医学于2011年初由美国国家科学院所提出,该理论的核心为:通过对患者组学信息的评估,建立完善的疾病知识网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5]。基于精准医学理论的个体化治疗强调依据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分型,准确制定治疗决策(方案),以达到肿瘤病灶去除、损伤控制以及脏器保护间的最佳平衡[6]。在乳腺癌治疗中,该方法主要经精准术前评估、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这一流程,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状况[7]。
乳腺癌治疗中,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优势在于:①疗效显著。对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肿瘤患者而言,所选治疗方案能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直接影响其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常规治疗主要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病程、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该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病情的评估欠充分,且其所制定治疗方案与乳腺癌患者病情的契合度欠佳。而在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中,该方法则可借助影像学技术,确定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并通过多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估、分子分型检测,指导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由于最终所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与乳腺癌患者的契合度较高,因此,患者的肿瘤增殖、生长状况可得到良好抑制,该方法的抗肿瘤效果良好。本研究提示: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安全性良好。虽然肿瘤切除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对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了明确证实,但经上述方法干预后,乳腺癌患者可能会面临术后损伤、放射性损伤、化疗不良反应等问题[8]。与常规治疗相比,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更加强调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微创性及安全性。在这一模式下,医师可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组学信息,制定具有微创性特征的手术方案,确定最佳辅助治疗方法。如乳腺癌患者经分子分型检测证实为Her-2过表达型后,可将其治疗方案制定为靶向治疗加辅助化疗[9]。一方面,靶向治疗的精准化特征,可有效抑制乳腺癌患者病情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靶向治疗与化疗形成的协同作用,则可强化该方案的抗肿瘤效果,进而确保Her-2过表达型患者病情的改善。本研究提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可改善生存质量。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欠佳,原因在于:乳腺癌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容易干扰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及正常生活[10]。此外,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癌的错误认知、对治疗方法作用的偏差认知等,也会造成其生存质量的进一步改变[11]。经常规治疗后,病情控制良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得到一定改善,但当患者出现复发、放射性损伤等问题时,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状况将受到明显影响。相比之下,实施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后,该方法的良好病灶去除作用、损伤控制作用以及脏器保护作用,可充分满足乳腺癌患者对抗肿瘤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的要求,并于较短时间内清除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使其生存质量逐渐接近于发病前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生存质量(76.62±6.0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优化患者获益,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既往乳腺癌治疗经验,不同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放疗、外科手术等方法的获益不同。常规治疗以医师的乳腺癌治疗经验为主导。经该方法治疗后,虽然部分乳腺癌可从治疗方案中获益,但其与获益最大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而推行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后,精确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则可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对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的获益状况,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获益良好的抗肿瘤方法,帮助乳腺癌患者实现获益个体化、最大化。这种治疗方法在抗肿瘤获益方面的优势,可促进乳腺癌患者满意度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宜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以借助该方法,保障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