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021-11-18阮英政
阮英政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大冶 435100)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是现代临床中一种发病率较高且普遍可见的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冠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血氧缺失所致[1]。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不但会加重原发病,而且还会引起心源性猝死,威胁到患者安全健康。该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多见,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使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越来越多,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引起心功能衰竭,增加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2]。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以药物为主,旨在减轻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防范并发症。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目前在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减缓心动过速,使其恢复窦性心律[3]。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本研究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尝试采用胺碘酮治疗,以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课题对象为10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入。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入组标准:通过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证实为心律失常;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WHO;可正常交流沟通,意识清楚,无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征得当事人同意下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标准:窦房传导阻滞;易过敏体质;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窦性心动缓慢;预激综合征;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其他原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要求,结合数字随机表法,将观察主体划分成对照的两个小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3例。研究组包括男29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2.4±13.3)岁;14例阵发性房颤、13例室早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13例室性心动过速。常规组包括男30例,女23例,年龄45~79岁,平均(62.6±13.5)岁;13例阵发性房颤、13例室早性房颤、14例持续性房颤、13例室性心动过速。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给予常规组53例患者常规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记录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心电监护、抗血栓形成、氧疗以及除颤;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洋地黄,帮助患者控制心率、血压,补充适量镁、钾。
给予研究组5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选取3 mg/kg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20 ml混合之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20 min之后将用药速度改为1~1.5 mg/min,6 h之后再改为0.5~1.0 mg/min,每天使用剂量不得超过1 200 mg。期间根据患者具有病情适当减低用药量,坚持用药3 d,并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1.3观察指标:①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内容如下:心律失常症状在患者用药24 h之后消失,心电图结果提示一切恢复正常,视为显效;心律失常症状有所好转,偶尔期前收缩,视为有效;无任何变化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水平,测定其左心室射血分数。③观察患者有无眩晕、心动缓慢、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总体疗效最高,达到了96.23%,与常规组总体疗效83.0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血压对比:用药前,研究组与常规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血压明显降低,与常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血压对比
2.3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用药前,研究组与常规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心率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其改善幅度较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2.4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者不良反应最少,只有5.66%,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15.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冠脉缺血、冠脉管腔狭窄、器质性病变有关,可导致心肌血氧不足而发生坏死[4]。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快、室性心动加速,一旦室颤,便有可能会增大患者死亡风险[5]。
快速减轻心律失常症状是临床改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关键。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在目前临床中普遍可见,可以轻微的非竞争性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促使心肌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抑制钠离子内流,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6]。静脉注射胺碘酮不会抑制左心室功能,但是对于人体肌力会形成轻微的负荷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其四周血管,故而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广泛应用[7]。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总体疗效96.23%高于常规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效果更佳。属于多通道受体阻滞剂的胺碘酮,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谱、静脉滴注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可以消除折返激动,抑制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恢复窦性心律,提高临床疗效[8]。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心率、血压更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胺碘酮扩张了冠状动脉周围血管,为心肌提供了充足的血氧,从而改善了患者心功能。
相较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而言,胺碘酮安全性较高,静脉滴注之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引起呕吐、恶心症状;另外,胺碘酮应用之后,有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为眩晕症状,程度较轻,通过对症处理后便可改善[9]。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5.66%明显少于常规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胺碘酮药物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疗效更高,能够让更多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