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比伐芦定抗凝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围术期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18杨宜帆郭红菊

吉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抗凝肝素围术

杨宜帆,郭红菊,王 丽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治疗的重要手段。操作过程及疾病本身均对凝血系统有激活作用,导致PCI围术期为血栓事件的高发时期,因此抗凝治疗十分重要。出血是PCI抗凝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平衡出血及血栓风险,是围术期抗凝治疗的难点[1]。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芦定具有半衰期短,药代动力学呈线性等优点,是PCI围术期抗凝药物之一。目前,关于比伐芦定的研究以与肝素对比居多,出血事件的观察以术后30 d居多,本研究通过调查PCI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的临床特点以及围术期出血情况,分析该类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术并在围术期使用比伐芦定的患者87例。纳入标准:①当次PCI术中成功植入至少一枚支架;②PCI术中应用比伐芦定(规格0.25 g/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95,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抗凝治疗;③比伐芦定使用方法:在PCI前给予负荷量注射用比伐芦定0.75 mg/kg静脉注射,随后维持1.75 mg/(kg·h)静脉滴注至术后3~4 h。eGFR<30 ml/min的患者减少给药剂量,一次性静脉注射0.75 mg/kg,随后1.0 mg/(kg·h);血液透析的患者,一次性静脉注射0.75 mg/kg,随后0.25 mg/(kg·h)。排除标准:①当次PCI术中或术后4 h内同时使用比伐芦定和普通肝素;②临床资料完整度<70%。本次研究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及药物治疗资料,记录围术期出血情况。

1.3评价指标及定义:本研究的终点指标是围术期发生的出血情况。采用TIMI出血分级标准:大出血定义为颅内出血或临床可见出血伴有血红蛋白下降>50 g/L;小出血定义为临床可见的出血伴血红蛋白下降30~50 g/L;轻微出血定义为临床可见出血并伴有血红蛋白下降<30 g/L。

2 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纳入患者男58例(66.7%),女29例(33.3%)年龄为42~88岁,平均为(71.7±11.8)岁,75岁及以上患者51例(58.6%)。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17±3.14)kg/m2,有抽烟史33例(37.9%)、饮酒史21例(24.1%)、心脑血管家族史7例(8%),急诊入院64例(73.6%)。

2.2手术资料:术前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46.0%),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7例(54.0%)。行急诊手术42例(48.3%)。89.7%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路径PCI,多支病变比例为77.0%(67/87),植入多个支架的患者占44.8%(39/87)。术前合并使用低分子肝素5例(5.7%),术后合并使用低分子肝素21例(24.1%),围术期合并使用替罗非班27例(31.0%)。

2.3合并疾病情况:合并消化道溃疡13例(14.9%),高血压病53例(60.9%),糖尿病34例(39.1%),高脂血症11例(12.6%),中重度肾功能不全6例(6.9%),心力衰竭11例(12.6%),脑血管病26例(29.9%),外周血管疾病9例(10.3%),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9.2%),既往PCI5例(5.7%)。

2.4围术期出血情况:有14例(16.1%)患者围术期发生出血,符合TIMI出血标准大出血1例,小出血3例,轻微出血10例。见表1。

表1 围术期出血情况

2.5围术期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临床资料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性别、收缩压、消化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脑血管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行急诊手术、冠脉多支病变、植入多个支架、术前低分子肝素、术后低分子肝素、合并使用替罗非班、血小板计数、肌酐无差异(均P>0.05)。出血组较非出血组年龄大,BMI、舒张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围术期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临床资料比较

2.6PCI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围术期出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出血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舒张压高是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PCI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围术期出血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理想的PCI术中抗凝剂应在有效抗栓的同时降低或不增加出血风险。比伐芦定是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2000年和2004年先后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 (EME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择期和急诊PCI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180,是由20个氨基酸人工合成的水蛭素衍生物片段,与凝血酶可逆性结合,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对游离型及结合型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同肝素相比具有起效快(5 min),半衰期短(25 min),不激活血小板,不引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药代动力学呈线性的优点[2-3]。

本研究人群年龄普遍偏高,多合并慢性疾病,与既往研究[4]一致,考虑与高龄老年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多,出血风险高相关,同时指南[5]也推荐在高龄老年ACS患者急诊或择期PCI中,因出血高危或合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应首选比伐芦定。本研究人群行急诊PCI比例高,考虑与急诊PCI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及血栓负荷重,出血风险高相关;本研究人群冠脉病变严重,植入支架数目多,考虑同手术持续时间长、风险高,而比伐芦定药效稳定,药代动力学成线性,易于把握用量相关。本研究人群出血率为16.1%,高于既往研究[6],可能与入组人群本身出血风险较高、出血标准定义不同相关。

本研究出血组BMI低,与既往研究[7]一致,考虑与低BMI人群容易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出现抗血小板、抗凝过量相关。本研究出血组血红蛋白低,既往研究[8]证实贫血是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患者术后30 d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考虑低血红蛋白可能使血栓形成能力下降,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增加了出血风险。本研究出血组红细胞压积低,既往研究[9]证实,该指标是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为CRUSADE评分指标之一,考虑同低红细胞压积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易于出血相关。本研究显示舒张压高为出血的保护因素,舒张压体现血管阻力,ACS患者急性期可能合并应激性溃疡或隐性出血导致血容量下降,因而血管阻力降低,舒张压下降。既往研究[10]提示舒张压与出血呈“V”型相关,在8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出血风险最低,本研究患者中舒张压≤80 mm Hg占比72%,因本研究样本有限,舒张压的具体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PCI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多为高龄老年,合并慢性疾病多,急诊手术占比高,冠脉病变严重,植入支架多。对于低舒张压人群应格外关注其出血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抗凝肝素围术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