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①的结果分析
——基于APIKS全国问卷调查

2021-11-18黄福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层面国际化大学

吴 娴 黄福涛

(1.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40; 2.广岛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日本)

当今世界,大学作为现代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与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必然会受到国际化的影响。大学国际化包括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国际拓展等几个方面。目前关于大学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国际化研究方面,有关教师国际化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对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它的规模,也不是它的位置,更不是它的预算,而是它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能力和参与。(1)Maurice Harari,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the Campus: Guidelines for AASCU Institutions(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981), 29.因此,大学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对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甚至各国的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换言之,大学教师国际化是21世纪许多国家的大学教师质量的提高和大学改革的重要对象。(2)有本章编著.変貌する日本の大学教授職.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08.297-311.

另外,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例如,日本通过文部科学省主导的“全球30”计划和“超级全球大学创建支援”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教师,招揽优秀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为了打造国际化的研究环境和提升国际共同研究的学术研究水平,通过实施“外国特别研究员”“外国研究者”和“外国著名研究者”等制度,从海外招聘人才,包括年轻的研究者和诺贝尔奖级的著名研究者等。虽然日本政府出台了教师国际化的政策,但是根据2007年的CAP数据,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日本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综上所述,为什么政府主导的国际化政策和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活动现状之间存在着偏差?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学教师国际化顺利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关键,需要对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大学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国际化活动的研究成果和日本国际化相关政策和现状进行梳理后,使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学术职业”(Academic Profession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APIKS)调查的日本地区数据,从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分析日本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研究中的国际化活动。首先,描述不同类型高校中日本大学教师个人层面的教学和研究的国际化活动的现状;其次,从个人和学校层面分析对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学校类型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文献分析和研究框架

(一)有关教师国际化内容的研究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体系,涵盖制度、理念、文化、内容、目标等方面。我国学者顾明远等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概括为“人员要素、财物要素、信息要素和结构要素”(3)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38-350.。人员要素的国际化指的是各类教育主体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其中,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国际交流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以下研究通过对1992年卡内基调查和2007年CAP调查数据的分析,将教师的国际化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韦尔奇使用1992年的卡内基调查数据,从机构和个人层面对教师的国际化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指标: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教师的国际交流活动和教师对国际交流的重要性的认识。(4)Anthony R.Welch,“The Peripatetic Profess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Higher Education 34, no.3(1997): 323-345.也有学者根据1992年的卡内基调查研究,指出了有关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内容,包括到海外留学和研修、在国外工作、在国外发表论文、与国外教师共同研究、在教学中加入国际化观点以及提供国际化教材。(5)Elaine El-Khawas,“Developing an Academic Career in a Globalizing World,”in Higher Education in a Globalizing World, ed. Enders Jürgen and Fulton Oliver(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2), 241-254.黄福涛以日本的事例研究为焦点,使用1992年卡内基调查和2007年CAP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过去的15年间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和观念是怎样变化的。(6)有本章编著.変貌する日本の大学教授職.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08.297-311.具体来说,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教师国际化包括(1)教学的国际化活动,即以留学生为对象的授课活动,(2)研究的国际化活动是指教师在国外出版的论文、著作,或者用外语执笔的论文和著作。另外,从机构层面来看,大学教师的国际化包括教学和研究国际化活动的四个侧面即外籍教师授课、举办国际会议和研讨会、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派遣学生到海外留学。根据2007年CAP调查的相关数据,黄福涛从本国和国外两个层面来考察教师的国际化活动,同时将其内容划分为高低两个阶段。(7)黄福涛.中日韩大学教师国际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4,(6):2-6.其中本国的国际化活动包括教学和研究中使用外语、教学中的国际视野、接收国际学生、与国外学者合作研究、与国外学者合作发表文章等。海外的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招聘外籍教师、国外出版和跨境教学三个方面。另外,根据CAPA调查的相关数据,黄福涛从国际比较的视点出发,以教学、研究活动为焦点,分析了关于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的观念和行动的指标。(8)有本章编著.変貌する世界の大学教授職.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11.86-98.具体来说,(1)教学的国际化活动包括教学中重视国际化的视点和内容、留学生的增加、研究生中的留学生数、教学中的国际化视野和志向等,(2)研究的国际化活动包括与外国研究者的共同研究、研究中国际化的视点和内容以及出版物的形态等。

(二)有关教师国际化的研究

根据1992年卡内基学术职业调查的结果,有学者发现美国除教养学部以外的教师中,侧重研究的教师比侧重教育的教师在国际化活动中更活跃。(9)Maurice Harari,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the Campus: Guidelines for AASCU Institutions(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981), 35.史威茨(Michele S.Schweitz)在明确了学术职业在教育和研究活动上的国际化内容后,分析了教师的个人特性、校园的氛围、教师的国际化态度对教师国际化的影响。他还指出,对国际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10)Michele S.Schweitz,“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culty Attitudes, Beliefs and Involvement at Public Universities in Pennsylvania,”(PhD dis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2006).芬克尔斯(Martin Finkelstein)等人通过调查大学教师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和预测因子,来分析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国际化的特征和程度。研究发现,教育的社会经验(特别是成人后的海外经验)是美国教师国际化的最强预测因素。(11)Martin Finkelstein et al.,“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Faculty: Where are we, What Drives or Deters us?”RI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Reports13, (2009):113-144.卡明(William K.Cummings)等人通过2007年CAP数据来区分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态度和活动。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态度是指在教育和研究活动中强调教师国际化视野重要性,包含课程中的国际视野或内容以及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内容两个变量。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活动是指国际共同研究和在国外发表。研究明确了美国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也发现了影响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因素。(12)William K.Cummings and Olga Bain,“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U.S. Academ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 Descriptive Study,”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0, no.1(2009):107-115.芬克尔斯等人根据2007年CAP数据,从国家、学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关于大学教师国际化的预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从国家层面来说,按国家规模、是否亚洲国家和是否英语国家分类,从学校层面,按照学校类型和教师能否自主决定参加国际活动分类,从个人层面对教师的基本属性和专业特征进行分析。(13)Martin Finkelstein and Wendiann Sethi,“Patterns of Facul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 Predictive Model,”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Academy: Changes, Realities and Prospects, ed.F.Huang et al.(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 237-257.黄福涛等人使用2007年CAP数据,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分析。(1)与外国研究者的共同研究;(2)为了学习的国际流动;(3)在海外出版、外语论文等的发表;(4)为了工作的国际流动;(5)教学和研究中重视国际化视点和内容;(6)在海外或用外语授课;(7)接收外国留学生等。研究中提出了大学教师参加国际化活动的影响因素模型,也指出了对学术产出的影响。(14)Futao Huang et al.,“Reg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Asia,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Academy: Changes, Realities and Prospects, ed.F.Huang et al.(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145-183.

综上所述,欧美各国的有关大学教师国际化的研究成果丰硕,其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美各国大学教师的发展。在明确了大学教师国际化的现状及其国际化态度和活动关系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影响大学教师国际化要因的模型。

我国对于日本大学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介绍,比如陈曦(15)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35-39.、马岩和肖甦(16)马岩,肖甦.日本留学生扩招政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64-69.、陈瑞英(17)陈瑞英.日本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举措——以“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6,(3):32-38.、陈晓清(18)陈晓清.日本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的启动运作与成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2):28-35.分别对“留学生10万人计划”“留学生30万人计划”“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和“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进行了分析,这些政策大都是突出强调教育内容的国际化,通过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学生来日留学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国际化,鲜有涉及教师个人微观层面的国际化内容的实证研究。

日本国内对于大学教师国际化的态度和活动的实证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并没有关于影响大学教师国际化因素的实证研究。具体来说,在日本,对比2007年CAP调查和1992年的卡内基大学教师调查的结果,对于教学和研究中加入国际化视角和志向,持积极或支持态度的教师有所减少。因此,还需用数据进一步探索以下问题:日本大学教师如何看待个人层面和所在大学层面高等教育国际化? 影响日本大学教师从事研究国际化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推进我国大学教师国际化提供哪些启示?

二、数据分析和讨论

日本的APIKS调查由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课题组主持。根据大学的类型和规模,调查院校包括19所四年制大学(含私立大学)。APIKS 调查发放问卷8808份,有效回收样本为2127份,回收率为24.1%。

如表1所示,通过对2017年的日本大学教师基本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在性别比例上,男性教师占比80%左右,这与日本文部省统计的女性教师总体比例增加相吻合(2017年女性教师的比例为23.7%)(19)文部科学省.報告書掲載集計(学校調査大学·大学院). 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toukei=00400001&tstat=000001011528, 2019-06-01/2020-05-21.。从年龄上来看,参与调查的日本教师中除去小于35岁和大于65岁的数量偏少之外,36-45岁、46-55岁以及56-65岁的日本教师年龄分布均衡,基本都在30%左右。调查中未婚教师比例为17.9%,已婚教师比例为82.1%。从职称来看,教授的比例最高,占到了43.3%,其次是副教授和其他,分别为24.2%和23%,最少的是讲师,只有9.5%。其他主要是指助教和助手。从学科领域来看,自然科学/医学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了45.3%,其次为工学/农学(21.1%)、社会科学(18.2%)和人文科学(10.5%)。工作侧重方面,以教学为主和教学较多的教师仅有26%,但以研究为主和研究较多的教师数比例达到了74%,这说明日本教师更加注重在研究上的投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大学教师强烈的研究意向。关于受调查教师的最高学位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日本教师都获得了博士学位,比例为81.6%,而硕士和本科的比例分别为14.8%和3.6%。最后是有关学校类型的分类情况,国立和私立大学的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5.2%和43.2%,公立大学的教师仅占11.7%。这与日本文部省统计的公立教师总体比例相吻合。(20)文部科学省.報告書掲載集計(学校調査大学·大学院) . 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toukei=00400001&tstat=000001011528, 2019-06-01/2020-05-21.

三、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的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属大学的国际化活动特征,本研究根据APIKS国际问卷中有关国际化的内容和数据,从教师个人和所属学校两个层面对其教学和研究的国际化活动进行考察。其中教学的国际化活动包括:教学中重视国际化视点和内容、留学生的增加、研究生中的留学生数;研究的国际化活动包括:与外国研究者的共同研究、研究中的国际化的视点和内容、在国外有出版物、与外国研究者合著。所属学校国际化包括:所在学校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所在学校为学生提供多项国际交流项目、所在学校为教师提供机会/资金出国研究、所在学校为国际访问学生提供机会/资金、所在学校为国际访问学者提供机会/资金、所在学校鼓励院系招聘外籍教师、所在学校为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提供机会/资金和所在学校奖励教师的国际发表,详见图1。

在关于教师个人层面的教育和研究国际化活动以及教师对日本教师对学校层面国际化战略的评价调查中,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被试教师依据自身的实际感受,用“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作答。本研究将“非常同意”和“同意”、“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类别分别合并,汇总到两个类别后,根据各学校进行交叉统计。

(一) 日本教师个人层面的教育国际化活动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设立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国立大学是指日本国家政府直接设置的大学,由国家全额出资建立。公立大学是地方部门管辖的大学。私立大学,是指主要由民间资本所维持经营的大学,一般是指由非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投资,全部或者部分依靠学生学费来维持大学的经营,而且校方是有权自主选择生源的大学。根据2017年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显示,全日本共780所学部大学(四年制本科大学),其中国立大学86所,公立大学90所,私立大学604所。(21)文部科学省.報告書掲載集計(学校調査大学·大学院). 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toukei=00400001&tstat=000001011528, 2019-06-01/2020-05-21.

从表2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国际化教学活动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关于“教学中重视国际化的视点和内容”三类大学教师同意比例都高于不同意,但显著性差异不明显,这说明日本教师在教学中都有重视国际化的意识。但对于“教学以来留学生数一直在增加”和“最近的研究生都是留学生”,除了国立教师对“教学以来留学生数一直在增加”比较认可外(同意比例为35.8%,略高于不同意比例31.7%),地方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认为留学生数增加的教师比例较低,仅为21.5%和29.7%,而且不同意“研究生基本都是留学生”的比例很高,达到了80.2%和71.4%。同时国立大学的教师也持相同的观点。这说明日本地方公立和私立大学中留学生数相对较少,而虽然国立大学的留学生数多于地方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但其中研究生的留学生比例相对较低。

(二)日本教师个人层面的研究国际化活动

表3和表4显示的是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国际化研究活动的对比分析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教师中“研究中强调国际的视野和内容”的比例较高,同意的比例分别为39.6%和38.9%,而在地方公立大学中不同意的比例较高,为39.7%。这说明日本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的教师在研究中更加重视国际化的视野和内容。

从表4中具体的教师国际化研究活动的分析来看,本研究具体考察教师是否参与了国际化的研究活动。首先,三类大学中“与外国研究者的共同研究”人数相对较少,尤其是地方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比例仅为25.6%和21.3%,而国立大学为40.1%。其次,私立大学中有国外出版物的教师比例较高,达到了半数以上,而国立大学和地方公立大学中在国外有出版物教师的比例仅为38.8%和41.7%。最后,三类大学中与外国研究者合著的教师比例都相对较高,这说明从调查来看,日本大学教师在外国研究者的合著上参与度较高。

(三)日本教师对学校层面国际化战略的评价

最后是关于教师对学校层面国际化战略的评价。从表5中可以看出,三类大学的教师对学校层面的国际化战略评价较高。只有公立大学教师在“所在学校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所在学校为学生提供多项国际交流项目”“所在学校为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提供机会/资金”和“所在学校奖励教师的国际发表”上不同意的比例略高。

从具体的各项战略分析来看,私立大学中“所在学校为教师提供机会/资金出国研究”和“所在学校为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提供机会/资金”同意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大学,说明私立大学在提供资金和机会上面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而国立大学教师在“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为学生提供多项国际交流项目”“为国际访问学生和学者提供机会/资金”“鼓励院系招聘外籍教师”和“奖励教师的国际发表”方面同意比例远高于其他两类学校。这说明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学校层面的国际化战略表现上面侧重点不同。而地方公立大学在相关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上有待提升。

四、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影响因素

为明确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选择其作为因变量主要是因为根据1992年卡内基调查和2007年CAP调查,日本大学教师与其他国家教师相比更注重研究,重视研究国际化活动也是目前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之一,相比较于问卷中使用的其他指标,使用该指标更能精确衡量并反映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的程度。近年来我国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通过提高研究水平,加强研究国际化,提高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竞争力等。自变量的设定分为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学校层面包括学校类型、教师对学校层面国际化战略的评价。在个人层面上,选择个人背景特征(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称、最高学位、专业等)、工作侧重(教育或研究)等变量。表6总结了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相关影响因素的变量设定。

表7表示将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活动作为因变量,将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变量都对国际化活动产生了影响。首先,在个人层面上,职称、最高学位、工作侧重以及年龄都对国际化活动有显著影响。其中,教授和博士以及工作中侧重研究的日本教师参与了较多的国际化活动。而年龄与国际化活动呈显著负影响,即教师年龄越大,其参加的国际化活动越少。另外,国际化活动在男女教师、已婚和未婚教师以及不同专业教师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从学校层面来看,国立大学的教师有着更多的国际化活动。从教师对学校层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国际化战略并没有对教师的国际化活动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仅有“为教师提供机会/资金出国研究”和“奖励教师的国际发表”两项可影响教师的国际化活动,而“为国际访问学生提供机会/资金”却对教师的国际化产生了负影响。究其原因,我们把“与外国研究者共同研究”作为因变量,考察的是教师的研究国际化活动,因此,提供出国机会和资金以及奖励其国际发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与外国研究者更多的共同研究。同时可以看出,教师国际化不仅需要学校层面制定相关国际化战略,更需要教师自身提高对国际化的认识并积极参与。

五、总结与启示

吸引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项活动中投身于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议题。(2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5-13.目前中日两国的教师国际化研究中,从实证微观视角开展的研究尚较少见。本研究使用APIKS日本问卷调查的数据,总结了日本大学教师有关教学和研究的国际化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推进我国大学教师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首先,关于教育的国际化活动,日本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国际化视野和内容,但只有国立大学的留学生数增加较多,且集中在本科阶段。关于国际性的研究活动,国立大学中“与外国研究者的共同研究”人数比例相对较高,私立大学中有国外出版物和与外国研究者合著的教师比例都相对较高。

其次,关于教师对学校层面国际化战略的评价可以看出,三类大学的教师对学校层面的国际化战略评价较高。相比较来看,私立大学教师在提供资金和机会方面评价较高,而公立大学在相关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上有待提升。

第三,影响因素方面,在个人层面上,职称、最高学位、工作侧重以及年龄都对“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有积极影响,而年龄与国际化研究活动呈显著负影响。从学校层面来看,国立大学的教师有着更多的机会参与“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从教师对学校层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国际化战略并没有对“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仅有“为教师提供机会/资金出国研究”和“奖励教师的国际发表”两项可影响教师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而“为国际访问学生提供机会/资金”对“教师与外国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的产生了负影响。

从中日比较的视角来看,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具体任务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建设一流师资团队。通过对日本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提升教师参与国际化活动的自驱力,大学国际化最根本的是需要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国际化的视野和内容,积极参与各种与国际科研接轨的国际化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对国际化的见解和认识。(2)普通高校应积极争取加大引智计划,目前中国有国际化经验的教师大多集中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普通高校中有国际化经验的教师还很少。因此,普通高校应加快教师国际化的建设,引进一批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前沿学术知识的教师。(3)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和资金,以及奖励国际发表等国际化战略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国际化活动,尤其是研究的国际化活动。但是目前各类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一,各类型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本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情况的国际化战略。

最后,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样本量规模有限,只分析了部分大学教师,并不能完全代表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整体状况。另外,本研究从客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没有涉及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的主观因素,即影响日本大学教师国际化活动变化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层面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