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干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2021-11-16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0期
关键词:合理性围术骨科

张旭

根据我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临床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并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其主要是由于Ⅰ类切口手术切口属于清洁切口,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手术无菌操作之后可以显著避免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1]。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的主要情况是用于评价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常被作为测评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本院骨科内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75 岁,平均年龄(46.84±9.3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75 岁,平均年龄(45.92±9.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实施。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不存在其他器官以及疾病合并感染的情况;②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临床实验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①患者的体温>38℃;②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不够完整。

1.3方法 两组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药学干预,实验组患者进行药学干预,药学干预详细的内容如下。首先,医院需要积极实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措施。医院内的感染科联合医务处、药剂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共同组成药学干预小组,并按照2006 年中华医学分会制定的抗菌药物指南的内容,结合制剂情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根据骨科的科室特点,设定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方法,并加大医师、药师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临床医师还需积极参与治疗方法的制定,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小组,需定期开展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专项点评,针对点评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追踪,以此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另外,临床骨科医师通过交接班以及查房等措施,药师需及时解答医师针对抗菌药物提出的疑问,并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临床药师需对清洁手术以及药物使用不合理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告知医师,并与医师进行沟通,共同改进、完善。最后,医生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实施,以此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以及创伤等几率,并注意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灭菌,预防Ⅰ类切口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估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性,术前1 h 内给药,患者合理预防用药的抗菌药物种类需为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或者克林霉素,且患者用药持续时间≤48 h。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性比较 实验组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性比较 [n(%)]

3 讨论

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类以及由真菌或细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抗菌药物,其具有抑制或者消灭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3]。由于临床骨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创面比较大,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以及愈合时间比较长,针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医生常采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防感染干预[4]。Ⅰ类切口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医生需要考虑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从而合理选择预防抗菌药物,显著提高临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5]。而评估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其主要的评估指标为以下几点。①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通常情况下Ⅰ类切口手术治疗并不建议患者使用抗菌药物[6],但是,当患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则需要对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a.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符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其主要包括器官移植、感染后果严重等情况,如开颅手术、心脏手术等手术时间≥3 h,且范围较大的Ⅰ类切口手术[7];b.高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远端存在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8]。②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医生需要根据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原则进行分析,通常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常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人体腹腔、盆腔等部位的手术则选择二代头孢菌素,一些手术复杂、容易引起感染的手术则选择三代头孢菌素[9]。③合理性评价。对使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按照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进行[10]。与此同时,预防用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11]。通常需要在患者72 h 之后停止给药,且延长患者的给药时间也不能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12]。根据《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来看,对于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医生常会选择患者手术前0.5~2.0 h 给药,部分医生也会选择对患者进行麻醉的同时给药,促使患者的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时局部组织内已经实现可以杀死手术过程中侵入细菌的药物浓度[13]。若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3 h,或者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超过使用药物的2 倍半衰期以及术中出血过多,都需要追加1 次抗菌药物[14]。

对于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由于此类切口手术属于清洁手术,医生需要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对患者治疗,所以Ⅰ类切口患者并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5]。临床常针对免疫能力较差、创面较大、治疗时间较长的情况,为了预防患者出现感染,才会限定抗菌药物的应用。虽然,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可以预防患者出现感染,但仍需注意使用频率以及剂量,以免影响预后。因此,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感染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进行药学干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感染率。

猜你喜欢

合理性围术骨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