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1-11-16田苗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0期
关键词:利拉鲁甘精抵抗

田苗苗

2 型糖尿病是目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削弱了控制血糖的效果,导致血糖水平失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疾病,只能通过终生用药来维持血糖稳定。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能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但在国内临床上尚未作为常规降糖药使用。2 型糖尿病的主要生理变化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它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导致微血管、大血管和神经病变。随着胰岛β 细胞功能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进行性下降,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早期应用胰岛素等药物辅助二甲双胍可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本研究探索了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0 例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女为21∶14,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6.23±2.93)年,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46.41±10.53)岁。观察组男∶女为22∶13,病程2~15 年,平均 病 程(6.35±2.89)年,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46.61±10.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继续用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不变。对照组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为0.3~0.8 U/(kg·d),以患者的血糖情况变化为依据,根据血糖情况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观察组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利拉鲁肽初始剂量0.6 mg/d,而甘精胰岛初始剂量为0.3~0.8 U/(kg·d),以患者的血糖情况变化为依据,根据血糖情况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1 周后利拉鲁肽的用量增加到1.2 mg/d,并根据血糖情况对胰岛素用量调整。两组均治疗8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 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糖达标;有效:血糖改善;无效:血糖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25±1.26)d 短于对照组的(8.2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 肽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 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 肽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 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0 例,有效16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74.29%(26/35);观察组显效21 例,有效12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4.29%(33/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各发生1 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之一,2 型糖尿病是其主要类型,发病年龄多在35~40 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呈快速增长趋势,而我国2 型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还不到30%[2],许多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是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对于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降糖药仍是首选。虽然目前降血糖药物种类繁多,但仍有大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在理想的正常范围内,导致糖尿病相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2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 细胞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本病的治疗,关键是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不仅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还能减少患者葡萄糖的产生,从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二甲双胍作为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不仅能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减缓体重的快速增长,同时还能促进糖原合成,有效降低肝脏葡萄糖输出,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其可以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糖异生,上调胰岛素受体,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抑制动脉壁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3]。二甲双胍类药物通过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受体后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且二甲双胍能有效提高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防止脂肪分解,有效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免疫。

但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体重增加、低血糖风险、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水肿、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 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改变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发生在2 型糖尿病的早期,贯穿于2 型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4]。通过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皮下注射1 次,效果可持续24 h,且无峰值,在治疗2 型糖尿病中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它还有效地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5]。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稳定,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安全有效稳定,可修复患者自身胰岛细胞,顺应性高,可以模拟正常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状态,根据生理特性更好地发挥胰岛素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可起到长期稳定的作用,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改善血糖水平[6,7]。

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GLP-1 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延长胰岛β 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改善胰岛β 细胞的功能和总量,有效抑制胰岛β 细胞的衰竭。当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更加活跃,同时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糖效果持久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的血浆半衰期。因此,如果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当患者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药物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然而,它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没有影响[5]。利拉鲁肽具有有效和持久的降血糖作用,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时,不会增加二甲双胍的用量[8-10]。

本研究的结果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25±1.26)d 短于对照组的(8.2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空腹C 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胰岛素功能和控制血糖。

猜你喜欢

利拉鲁甘精抵抗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