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行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2021-11-16许家珂赵坚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0期
关键词:消化复发率内镜

许家珂 赵坚敏

胃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球第四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术是早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经手术治疗后,患者5 年的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是因为手术切除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患者的胃生理解剖,进而影响患者的胃功能,外加较大的创伤,容易增加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住院费用,从而影响康复[1]。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微创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因其一次切除全病灶,术后复发率低,已成为日本、韩国等国家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早期胃癌患者共8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行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早期胃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1~78 岁,平均年龄(53.21±8.56)岁。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2~79 岁,平均年龄(53.12±8.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主要器官功能良好;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③患者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④合并消化内镜和全身麻醉禁忌证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根治术治疗,全身麻醉插管,腹中行环形切口,观察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近端切除线位于距肿瘤边缘4 cm,远端切除线位于幽门括肌缘2 cm,经淋巴结切除后,行胃大部切除术。将黏膜标本取下,放入含有甲醛溶液的试管内,进行病理检查。残胃、残肠缝合,切口分步缝合。

观察组患者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应用0.2%靛蓝胭脂红对病变组织进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以确定病变范围。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和亚甲蓝混合注射液,使病灶突起,沿标记点外侧环切病灶至黏膜下层。病变剥离后,应保持黏膜下剥离层的保留,并尽可能彻底切除病变。用止血钳将伤口的血管止血,并将伤口封闭。手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抑酸剂和静脉补液,并要求禁食1 d。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疗效、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肿瘤完全清除,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1 个月;显效:肿瘤缩小≥1/2,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1 个月;有效:肿瘤缩小<1/2,癌细胞活检阴性持续>1 个月;无效:肿瘤体积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25±1.21)ml 少于对照组的(49.21±2.91)ml,手术时长(71.21±4.51)min 短于对照组的(89.45±3.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较()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2.50%(1/40)与对照组的2.50%(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10 例、显效19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0 例、显效19 例、有效11 例、无效0 例,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期胃癌临床症状特异性差,有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发展为隐匿性病变,患者治疗时已为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只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存在,不侵犯肌层,大多数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及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胃部分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或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术、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

开腹手术创伤大,其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与消化内镜下黏膜下清扫术相似。但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4],因此已不适用于早期胃癌。

近几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逐渐被广泛应用。由于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低,更适合内镜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近20 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早期胃癌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但内镜切除术只能切除部分胃黏膜,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使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仅能切除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的病变,具有手术局限性[5,6]。在肿瘤直径>2 cm 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不能将病变完全切除,从而增加复发率。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使肿瘤从黏膜下层移出。对于整个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得更广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弥补了其不足之处,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复杂[7,8]。

与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和根治性胃切除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机体损伤小,出血少,费用低,能一次彻底切除较大病灶,防止肿瘤在体内残留或复发,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9]。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25±1.21)ml 少于对照组的(49.21±2.91)ml,手术时长(71.21±4.51)min 短于对照组的(89.45±3.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胃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根治手术,虽然此法能有效地切除病变,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治疗费用高,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疾病的诊治。从本研究结果可见,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但能彻底清除病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同样有效控制复发率,对预后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行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达到和根治术相当的效果,控制复发,但相对于根治术,可更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消化复发率内镜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