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①

2021-11-16祝孔辉常建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丁苯脑部缺血性

祝孔辉,李 浩,常建军

(1.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是指脑部供血动脉难以供血,使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软化或缺血性坏死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伴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年化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缺氧多由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所致,需及时、有效改善凝血机制,促进脑部血液供应,同时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减少神经损伤[2,3]。抗血小板聚是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均为抗血小板药物,二者合用可改善脑部高雪凝状态,丁苯酞可改善患者缺血脑区微循环,保护神经功能,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03~2020-03于医院治疗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51~77岁,平均(63.12±5.12)岁,病程0.25~15.15h,平均(10.27±1.01)h。对照组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50~78岁,平均(63.61±5.35)岁,病程0.23~15.34h,平均(11.32±1.20)h。。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标准,经磁共振成像或颅脑CT及其他检查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首次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③家属及患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颅内出血、肿瘤患者;②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③有丁苯酞、抗血小板药物过敏史;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神经、预防脑水肿、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治疗,早期并给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阿司匹林(平光)(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32026317),规格:25mg×100s,每日1次,每次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J20180029),规格:75mg×7s,起始剂量300mg,此后每次75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1 个月。(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H20050299),规格:0.1g×24s,每日3次,每次0.2g,空腹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脑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狭窄血管的血流速度,采用经颅多普勒(我们医院的机器是DWL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椎动脉 (VA) 的、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2)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清晨),采用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min,离心完成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NO、VEGF水平,试剂盒由南京信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3)神经功能:采用NIHSS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表包含意识水平、指令配合度、眼球活动(水平眼球运动)、视野(上、下象限视野)、面部表情瘫痪程度、上肢体运动障碍程度、下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共济失衡、感觉、语言表达、构音障碍、忽视症11个项目,总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6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NIHSS 评分减分率在85%以上,患者病残程度为0~1级,记为有效,NIHSS 评分减分率在50%~85%,患者病残程度为2~3级,记为显效,NIHSS 评分减分率在50%以下,患者病残程度为高于3级,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VA、MCA水平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BA、VA、MCA水平(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A、VA、MCA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BA、VA、M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VA、MCA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O、VEGF、NIHSS水平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O、VEGF、NIHSS水平(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O、VEGF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NO、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NIH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VEGF、NIHSS水平比较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98)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增加血液黏稠度、颈动脉不稳定斑快、颅内外动脉狭窄等密切相关[5],其会引起局限性脑供血、供氧不足,脑部相关组织缺血缺氧后,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同时会产生超氧离子、氢离子、阳离子等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诱发相关神经组织细胞死亡,脑部神经细胞受损,从而损伤脑部相关器官功能。故临床治疗需给予抗凝药物,纠正血小板异常,改善脑部循环,促进脑缺血组织血液供应,保护神经功能[6,7]。

阿司匹林[8,9]为水杨酸衍生物,是一种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和酶活性,阻断生成血栓素A2,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氯吡格雷[10]为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可不可逆性抑制二磷酸腺苷生成,阻断血小板与二磷酸腺苷的聚集和结合,活化扩增已经聚集融合的血小板和二磷酸腺苷,从而抑制血栓形成;两药配合,会促进血栓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也抑制血小板与动脉内破裂斑块处的血管内膜下基质结合,抑制其形成血栓。丁苯酞[11]是抗脑缺血药物,其可重构微循环,促进血液供应,降低脑组织、细胞损伤;同时其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分泌,提升舒张血管物质NO、VEGF等的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抑制血管病变,增加血流量,维持线粒体功能,提高机体抗缺血能力。黄坤[12]等运用早期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NIHSS水平降低,临床疗效提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BA、VA、M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升患者脑血流速度。研究组NO、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升患者NO、VEGF水平。研究组患者NIH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双抗方案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升患者脑血流速度,提升患者NO、VEGF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脑部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