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44 例

2021-11-16芬,周颖,曲哲,高

福建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肌力痉挛踝关节

苗 芬,周 颖,曲 哲,高 甲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脑卒中后因缺乏脑高级中枢调控,牵张反射亢进,偏瘫侧肌张力异常是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 其中肌张力失衡和肌力异常导致的足内翻,是行走功能的最大阻碍,临床发现即使足内翻患者能行走,也容易在行走过程中发生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降低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等肌张力,增加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等肌力是改善足内翻的关键[2]。 笔者总结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近年来采用的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足内翻44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脑梗死、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3],足内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偏瘫治疗学》[4]。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亏虚证。

1.3 纳入标准 ①30~85 岁;②初次发病3 个月内就诊者;③下肢偏瘫,Brunnstrom 分期均在3 期以上,且伴有明显的足内翻;④能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已使用抗痉挛药物或踝足矫形器者;②生命体征不平稳,其他疾病造成的足内翻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及并发症者,或肿瘤患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沛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87 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4 例。 2 组性别、年龄、病程、综合痉挛量表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 下肢运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3。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3 44男24 23女19 21年龄/岁58.19±11.44 59.36±9.06病程/d 39.40±15.95 42.39±14.50脑卒中类型脑梗死18 20脑出血25 24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予以基础康复治疗:①牵拉小腿三头肌,站立床训练时站楔形板,斜度20°,足固定在背伸外翻位,髋、膝关节约束带固定,患膝腘窝处放一软垫,防膝过伸,健腿适当抬高,置于站立床前放置的踏柜上,保证患腿承重状态下牵伸踝关节,降低跖屈内翻张力,每日2 次,每次20 min。 ②按照Brunnstrom 分期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牵伸小腿三头肌,诱发足外翻主被动训练,常用的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Rood 技术、肌力训练、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每日1 次,每次40 min。 ③低频脉冲治疗,选择小腿三头肌、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对痉挛肌和拮抗肌交替刺激,每日1 次,每次20 min。④台阶与步行训练,保持踝关节加沙袋情况下做高抬腿运动,增加屈髋屈膝踝背伸足外翻协调控制力,步行训练迈腿时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每日1 次,每次30 min。 以上均由康复治疗师完成。针灸治疗:穴位取风市、伏兔、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漏谷、悬钟、中封,气虚血瘀证加血海,痰瘀阻络证加丰隆,阴虚阳亢证加太冲,肾精亏虚证加太溪。 由针灸师操作,常规消毒后,取0.25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穴位,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足三里、中封穴加电针,采用SDZ-Ⅱ型电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治疗,断续波,波幅15V。 每日1 次,每周6 次。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揿针治疗。 揿针取穴:承筋、承山、丘墟、解溪。 由针灸师操作,常规消毒后,将规格为0.25 mm×2 mm 一次性使用揿针刺入穴位,并固定留针2 d,隔日1 次,每周3 次。

以上治疗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l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6],依据足内翻度数变化判定。 显效:足内翻的度数降低≥10°;有效:足内翻的度数降低≥5°,<10°;无效:足内翻的度数降低<5°。

2.2.2 痉挛程度评定 采用综合痉挛量表评分[7]评定,项目包括跟腱反射、踝阵挛和踝跖屈肌群肌张力共3 项。 评分范围0~16 分,评分越高,说明痉挛程度越严重。

2.2.3 下肢平衡能力评定 采用Berg 平衡量表评分[8]评定,项目包括从坐位站起、无支持站立、转移、站立位从地面捡起物品、一脚在前无支持站立、单腿站立等共14 项。 评分范围0~56 分, 评分越高,说明下肢平衡能力越好。

2.2.4 下肢运动能力评定 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量表评分[9]评定,项目包括下肢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活动、协调和速度共7 项。评分范围0~34 分,评分越高,说明下肢运动能力越好。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2。

3.2 2 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3 4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综合痉挛量表评分12.21±1.71 10.16±1.341)12.55±1.69 9.02±1.551)2)Berg 平衡量表评分29.44±6.11 34.21±6.241)30.75±6.29 37.52±6.151)2)Fugl-Meyer 下肢运动量表评分13.95±2.98 18.53±2.461)13.82±2.55 23.89±2.561)2)

4 讨 论

脑卒中后肌张力异常、足内翻导致踝关节不稳、偏瘫侧踝关节本身的深浅感觉障碍均影响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诱发划圈步态,康复治疗需要不断强化踝关节的控制力,维持踝关节稳定性[10]。

本研究发现康复治疗时牵伸跟腱,可降低下肢伸肌张力,特别是踝跖屈肌群肌张力;刺激胫前肌、足背外侧,可诱发足背伸外翻,增加拮抗肌肌力;台阶与步行训练增加了踝背伸足外翻协调控制力,强化了下肢平衡与运动能力。 针灸可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肢体运动感觉恢复[11];局部取穴部位解剖下是相应的异常肌群,配合电针,双向调节,能松弛痉挛肌,增强拮抗肌肌力[12],共达舒筋通络之效。揿针与传统毫针治疗相比,揿针耗时短、操作简便、可以长时间留针,可持续性增加局部的有效治疗量,康复训练运动时也不受影响,反而能加强有效刺激,依从性高。 承筋、承山穴解剖下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是治疗痉挛常用穴;丘墟穴位于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千金方》曰:“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附筋脚挛。 ”解溪穴在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下肢痿痹。 本研究发现基础康复治疗配合揿针能减轻下肢痉挛程度,特别是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增加踝背伸足外翻活动,通过不断强化刺激,能更早诱发协同运动脱离、分离运动产生,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 踝关节的控制力及稳定性得以更好提高,从而改善下肢平衡及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显著,可抑制主动肌的肌张力,增强拮抗剂的肌力,降低痉挛程度,改善足内翻,提高平衡能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力痉挛踝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