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1-11-15吴静
吴静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注重自身的权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按照教材以及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现自主性,进而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降低了其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生涯的开端,是一个人正式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初级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很重要。初级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或者说可能对其学习方法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跟其他科目相比,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上就会主动掌握数学知识点,并且会认真学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对自己所存疑的问题进行提问与思考,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不会浪费时间在其他的事情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高了,也就能把更多的精力分配给其他科目。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上提高注意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课上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还能给予老师有用的反馈,教师就能及时更改教学方向,呈现更适合学生的课堂内容。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缺乏数学自主学习的认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有错误的认知,他们片面地认为预习就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仅仅代指预习。所以教师在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学生只会强化数学预习效果,而不会注重自我能力的发展。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就是没有系统地阐明自主学习具备的能力,没有全面讲解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家长同时也缺乏这一方面的引导,只关注于学生学习本身,注重督促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利用到自主学习中,而并非依靠教师的指导.但多数中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制约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
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因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一有时间就喜欢玩耍,不愿意在课后多花时间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又因为学生受到教师和家长及其周边人士的影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限制,觉得数学学科太难,学习太过吃力,自己学不好,这就导致学生更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中。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主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给他们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数学自主学习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思考能力等,将教学内容与稍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自主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分数意义的自主学习中,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而且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制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趣味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其獨立思维也越来越强。在以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基本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但是现在,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对教学方式的要求就越高。教师如果还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也不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要为学生构建趣味教学环境,使数学课堂气氛更活跃,这样才能激发出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思考。
(三)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
教师必须提高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发展课程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课外知识点,使学生充满探索世界的愿望。这可以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兴趣时,他们会独立学习课外知识,扩大学习范围。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来提高和补充教学和数学知识,掌握一系列应急措施,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正确回答学生的问题。这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举措,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提高教育效率
优化学习方法的关键是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识别问题,思考、沟通和探索,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此,在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创造必要条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努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探索、合作和交流,改变传统学习方法中被动接受的方法,将数字学习方法与书本知识和各种信息结合起来,并与教师建立双向和多方向的交流,在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效率时,教师还必须改变观点,不仅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还要考虑他们是否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知识。学习方法差别很大,学习效率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取决于学生对新技术的态度以及他们互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将其教学、研究、交流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发展数学能力的最佳阶段,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迅速掌握学习优先事项,从而扩大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以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林亮生.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9(73):88.
[2]张风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26+36.
[3]王煜伟.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
[4]詹桂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8):77.
[5]魏炳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