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11-15周莉姚雷鄢文强
周莉 姚雷 鄢文强
【摘要】《中医药创业法学》是本科生选修课程,也是融合专业技能、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针对以往《中医药创业法学》教学改革主要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塑造、思想的价值引领和启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本教学团队着力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OBE、创业、法学
一、《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实习相互脱节、偏理论轻实用、偏灌输轻产出,课程挑战度不高。
《中医药创业法学》坚持传统的理论灌输法,课程环节上理论传授占90%,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结束后,学生更多地掌握了创业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点,在碰到实际法律事件仍不知怎么做,也无从下手。课程缺乏启迪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设计,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联动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学起来乏力,认为课程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课程思政元素不够鲜明,缺乏对学生价值引领,课程高阶性不足。
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中医药创业法学》只有深挖法律法规中有关中医药创业内容,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创业法律体系,实施《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基础,应将中医药创新创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支撑式育人资源优势,应将丰富的中医药产业行业界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的补充式育人优势,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三)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程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评价主体缺乏综合性,难以对学生职业技能、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进行鉴定。
《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为考核标准,没有以实际运用、处理纠纷、解决问题完成度来考量,所以在平常操作中,评价方式多选择以卷面成绩为主、实习实践为辅,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在评价中,评价主体多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给予评价,少了社会、企业、学生等主体的参与,
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全面、实用的评价体系,达不到评估的效果。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是保障本科生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以创业需求为导向,以“OBE教育理念”为引领,重塑《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BOPPPS教学模式。
《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按照OBE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反向设计教学,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力与就业力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对应、岗位需求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双矩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技能塑造、思政教育、用人单位融入课堂。
《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构建了校内校外联动、理论实践结合、线上线下衔接的BOPPPS教学模式,围绕预期目标,学校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层:线上教学+第一课堂理论、实训+第二课堂实践实习。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课前搜集筛选优秀网络视频资源、前沿研究和文献综述等,布置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学习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第一课堂就重点难点精讲精训、第二课堂就核心技能开展就业创业实践实习,潜移默化中融入融入思政案例,落实铸魂育人,又能让难学知识通俗易懂、难掌握技能轻车驾熟。充分发挥课堂主战场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专业竞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程、校园讲座、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整合形成“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实践教学体系”。
(二)挖掘《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思政基因,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贯彻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方针。
在教改(《中医药创业法学》中‘思政基因’的挖掘及其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驱动下,我们深度挖掘《中医药创业法学》中蕴藏的优异“思政基因”和经典案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进行探索与实践,重构了《中医药创业法学》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案例“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每个章节。形式包括专题分享与讨论、翻转课堂及课外拓展等;内容涵盖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等不同维度。
(三)以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OBE教育理念为依托,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构建了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
本课程考核以OBE教育理念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评价机制,注重从“知识为核心”向“能力为核心”、“创新为重心”的转变,注重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引领。利用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反馈机制,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做到教学相长。
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线上教学+第一课堂理论、实训+第二课堂实践三个层次,线上教学考核占30%,第一课堂理论、实训考核占20%,第二课堂实践考核占50%。线上教学考核主要根据学生每次在在线云平台任务完成情况(包括课程资料自学、作业、测验、发帖等),第一课堂理论、实训考核主要根据课前测试、学生课堂表现、翻转课堂活动(项目式训练、团体心理训练、经验分享等)、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价。第二课堂实践环节,引入了“创新学分”机制,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规定学生必须修满实践教学体系中各大模块下的各类子项目,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在这个环节,考核的双方是活动组织单位—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环节,学校通过与机关、企业等单位合作,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服务,此环节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指标是考察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表以及学生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在这个环节,考核的双方是用人单位一学生。从多维度、多方面、多角度构建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综合能力。根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评教反馈、同行听课反馈等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整改。
作者简介:周莉,1988.5,女,江西南昌,硕士研究生,講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鄢文强,1988.9,男,江西高安,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