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丝吹奏教学提升小学生读谱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11-15李翔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李翔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小学音乐教师改变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葫芦丝引进课堂。在葫芦丝吹奏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吹奏出简谱中各种音符,掌握节奏、力度与速度、装饰音等,还能提高对音乐的表达和创造力等音乐素养。通过葫芦丝读谱吹奏,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读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关键词:葫芦丝吹奏教学;小学生读谱能力;策略研究

读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生演绎音乐的前提,也是他们充分表达音乐作品内涵的保障,更是学生准确把握音乐风格的重要路径。著名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乐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既然器乐教学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那么,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利用便携易带、音色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读谱教学?应用葫芦丝吹奏这种直观、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模式为载体,促进学生的读谱能力。结合《中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文章以葫芦丝吹奏教学为突破口,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认识简谱音符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作为一种优秀的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它的音色亮丽,而且旋律富有诗情画意,并且其固定音高、音准,能直接反应在听觉、指法上,具有直观性,这与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非常吻合。学生可以通过吹奏的学习模式来认识简谱音符。

以C大调葫芦丝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简谱音符“3”音的时候,教师可先示范吹奏“3”音,美妙而富有民族气息的乐音一下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听辨是哪个音符,并且在黑板上板书:“3”,并告诉学生用左手指腹轻轻按住葫芦丝的第一个孔,葫芦丝就能神奇地发出“3”音,“3”在简谱音符里面排行第三。这样学生就非常直观、有趣味地认识了简谱音符“3”音。接下来,教师再做两种示范:一种是左手食指指腹没有完全覆盖葫芦丝第一个吹奏孔,而且吹奏时吐音不明显,气息不足,吹奏出来的“3”音的音准跑偏;另一种是左手食指指腹完全覆盖贴紧葫芦丝第一个吹奏孔,吐音清晰,吹奏时气息足,此时传到学生耳朵里的“3”音音准是标准的。教师借此两种示范比较告知学生按孔的严实、吹奏时气息的量和吐音的清晰直接影响音符的音准。这样,利用葫芦丝的吹奏教学,既让学生认识了简谱音符,也让学生学会了吹奏。同时,学生还清楚明了哪种音高标准才是“3”音的音高标准。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在音乐课堂中,借助葫芦丝直观的吹奏教学,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摸索学习剩余的七个简谱音符。这样既让学生认识了简谱音符,又锻炼了学生对音高标准的听辨能力,为接下来继续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二、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认识节奏型

江苏音乐教研员余静在其论文中强调:“普及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她提出:“读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歌曲作品演唱、演奏要求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乐谱,将会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更新思想意识,从认谱意识抓起,借助演奏乐器之一葫芦丝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器的辅助下,促进和提升学生读谱能力。

例如:在学习“× ××”前八后十六这个节奏型的时候,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教师先单吐音吹奏“×”八分节奏,然后学生紧跟着双吐音吹奏“××”十六分节奏。这样,教师与學生一前一后地吹奏,而且吹奏的速度由缓慢——稍慢——慢——稍快——快——很快,在速度的变化中让学生感知原来前八后十六这个节奏型“× ××”的节奏就是在一拍里单吐音吹奏满前半拍,后半拍则是平均双吐音吹奏。学生初步学会后,教师还可以用游戏接龙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分为八组,一组五个学生,第一组吹奏“×”八分节奏,然后第二组紧接着吹奏“××”十六分节奏,以此类推,剩下的组别接龙吹奏,比赛看看哪些组吹奏出来的节奏又快又准确。在熟悉“× ××”前八后十六这个节奏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在一拍内前半拍先平均双吐音吹奏“××”十六分节奏,紧接着后半拍单吐音吹奏“×”八分节奏,让学生明白反过来吹奏即是前十六后八节奏“×××”。

利用葫芦丝这种有趣地吹奏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学习节奏型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多种节奏型,还有效提高了小组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器乐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营造欢快愉悦的音乐氛围,亲身感受艺术的熏陶,解放天性,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那么,教师利用葫芦丝进行吹奏教学,既用这有趣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愉悦欢快的上课模式促进师生间友好和谐的互动,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温暖。

三、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认识力度与速度

欧美国家在音乐教育中推崇器乐教学进课堂。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小型乐器识谱演奏,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际上就是把器乐学习和识谱教学联系起来,综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便携易学的葫芦丝乐器进行课堂吹奏教学,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识读乐谱,促进读谱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吹奏《虫儿飞》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葫芦丝吹奏版,柔和优美的旋律一下就让学生安静并随乐沉醉。接下来教师通过介绍歌曲背景,结合旋律走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柔和、孤独和忧伤的。然后,教师用对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辨:第一遍教师用强烈饱满的气息支持吹奏歌曲的每一乐句,第二遍则用三分之一的气息支持吹奏歌曲。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吹奏歌曲时气息强烈支持歌曲,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气息只用三分之一支持时,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又是怎样的?”学生便可以在听辨中对比和思考后得知:当气息十分充足且强烈时,歌曲的力度是强的,速度随之是稍快的,歌曲的情绪也相应是欢快的。当只用了三分之一气息的时候,歌曲的力度是弱的,速度也随之是稍慢,歌曲的情绪也是温柔安静的。借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便可总结出:“吹奏柔和凄美的歌曲时,不必用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吹奏,而且吹奏的力度必须是较弱的,速度必须是稍慢的。”

用葫芦丝进课堂这种创新的音乐学习模式,比起单纯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等枯燥单一的教学,学生的读谱能力能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在葫芦丝吹奏教学中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认知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四、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认识装饰音

全国杰出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暨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朱则平先生认为学习器乐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他在“四元综合”音乐教育理念中特别提出:“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人的音乐听觉、音乐视觉(读谱)、音乐动觉(指法),三觉聚合形成音乐联觉。这样才能让人的音乐素养真正提高。”朱则平先生花了几十余年的时间去推广器乐化教学,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作为基层小学音乐教师就更应该广泛应用和推广朱则平专家花了几十年心血得出的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葫芦丝吹奏教学中教会学生认知装饰音,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

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临时音符,或者是记有特殊记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装饰音多用来丰富曲调,给乐曲增加特色与效果,所以很多乐谱上会出现装饰音。那怎样跟学生讲解装饰音?以装饰音里的“颤音”为例,如果直接生硬地把颤音的概念灌输给学生:“颤音是指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是无法理解这个音乐术语概念的。

那么,换另一种教学模式——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因为在葫芦丝吹奏中,颤音是常用的技巧,用葫芦丝吹奏来示范讲解颤音,起到直观明了且事半功倍的效果。以C大调葫芦丝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葫芦丝吹奏曲《金色的孔雀》进行讲解。在这首歌曲前奏中需要颤“2”音——“tr2”,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用左手的食指按住一孔,中指按住二孔的三分之一,吹奏的同时食指按住不动,中指则快速抬起再放下按三分之一孔,如此反复并快速均匀地交替颤动。这样“2”音的颤音音响效果就深入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通过葫芦丝直观的吹奏效果明白了颤音就是颤自然音阶上方的二度音,同时也感受到了原來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使用可以让歌曲更加优美动听,让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艺术感染力更强。

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促进学生认知颤音比用传统歌唱教学模式教授颤音更有意义。因为歌唱中的颤音是通过气息控制得到的,这需要长时间且专业的声乐发声训练才能做到。如果用这种教学模式去让学生感知颤音将事倍功半,学生也难以接受和理解。另外,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去讲解颤音,能够让一些嗓音条件不好或者五音不全的学生更积极和自信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葫芦丝吹奏教学是学生读谱识谱的突破口,以有趣生动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

吹奏葫芦丝时,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协调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填补了单调、枯燥的识谱过程,使学生学习乐器与学习识谱同步进行。同时,利用葫芦丝吹奏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音响效果,丰富听觉训练和行之有效的读谱训练。读谱识谱比单纯的视唱、识谱练习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力。这些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达和创造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把葫芦丝引进课堂,利用葫芦丝的吹奏教学促进学生的读谱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并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使他们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红.低年级音乐趣味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8(06).

[2]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王耕、叶忠根等.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提升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