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急救与健康》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实践和效果

2021-11-15李佳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实操我院

李佳莹

(厦门技师学院医务室,福建 厦门361004)

近年来,校园中因突发疾病、意外事件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学生群体繁重的学习压力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常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问题,成为诱发急症甚至猝死的危险因素[1-2]。

在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突发健康安全事件的处置极其考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单凭医务工作者的个人能力远远不足以确保整个校园范围的安全,叠加2020 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校医更加分身乏术,面临突发应急事件时,显得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如何建立学校健康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每个学校应该认真思索、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是制度保障,各层级迅速联动,实现第一时间救助;其次,增强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隐患;第三,也是最关键有效的措施,大力普及急救与健康知识,提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实操技能的掌握率[3]。前两点,大部分学校能有效实施,而第三点,大多学校流于形式。近几年不断有专家呼吁中小学急救教育进课堂,但推行难度很大。厦门技师学院在积极落实全院健康教育的大框架下,自2017 年起筹划《急救与健康》必修课程,2018-2020 年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至今已持续三年,培训6000 余名师生,极大程度提升了学院师生的健康安全意识和现场救助的本领。本文通过实践,探究适合技工院校开展急救必修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评估教学效果。

1 研究筹备及内容

2017 年以前,我院急救普及与大多数学校相同,主要依靠邀请红十字专家进校园讲座,该方式弊端为:1、受众面窄,难以覆盖全院师生;2、时间短,约1.5h 所能涉及的内容太少;3、效果一般,学生不经过实操训练,仅凭单薄的理论知识,在突发事件中无法冷静、快速地实施救助,即使勉强能实施,也无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要解决以上弊端,必须将急救教育加入必修课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上手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但这对场地、教具和师资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领导层面2017 年即提出开设该必修课程的想法,医务室积极主导,教务处、文化基础部大力支持,明确了《急救与健康》课程授课对象为每年的五年制高级工新生,年龄层在16 岁左右,总学时10 课时,班级为单位授课,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顺利于2018 年9 月正式开课。

为实现理论和实操一体化教学,我们准备了专用教室,2/3 面积用于理论教学,1/3 面积为实操场地,可容纳50 人分组练习,装置大屏幕液晶显示屏,采购了一套共12 具含迷你电子显示反馈器的QCPR 半身复苏小安妮模拟人,可同时显示12具模拟人按压反馈情况,确保一名授课老师能高效完成实操指导和操作考核。

笔者本人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但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不单纯是校医行业,许多医院的在职医生对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较薄弱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为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学院两名校医先后参加了厦门市红十字会为期7 天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以及美国心脏协会BLS(半天)、HS(1 天)、HS导师课程(4 天)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学内容基本可以涵盖课程所需的知识和授课技巧。

我们结合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授课对象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以达到普及效果为目的。最后确定的课程内容如下:第一课介绍应急救护概论及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及生理知识,第二课讲解心肺复苏术、AED 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并进行演示和实操训练,第三课介绍创伤与出血的处置并进行止血包扎实操训练,第四课进行实操考试,第五课讲解学校常见急症和常见传染病。

课程筹备之初未了解到有开设急救必修课程的同类学校和适用的教材,故结合课程安排,以红十字教材为主体进行汇编,形成校本教材《急救与健康》。

课前调查,调查对象为我院生源,主要为厦门本地及省内其他地区初中毕业生。2019-2020上学期开课前,我们选取部分班级采用自编式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406 名学生参与,其中男生346 人(85.22%),女生60 人(14.78%),年龄在15-19 岁。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急救知识学习,学生们学习渴望较强烈,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学习的态度

2 研究效果

课程理论部分采用讲授、PPT 演示、视频演示等方法授课,实操部分采用互动式边演示边讲解,最后集中练习,实时纠正的方法进行,内容符合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基本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度适宜,提升了学生的自救互助意识、提高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课后对原406 名调查对象(因退学等原因失访的对象已在课前调查数据中剔除)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紧急情况下施救的信心与课前相比增强。

表2 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课前课后对比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对所学知识掌握较 好甚至完全掌握,对课程安排、教材及教学表示满意,并且希望该课程能够增加课时、进一步扩充内容、继续巩固所学急救知识。

3 总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突发健康安全事件被报道,许多案例中,很多学校没有配置AED,或者虽然配置有AED 等急救设备,由于医务人员不足、培训未同步等原因,关键时刻“救命神器”毫无用武之地,痛失黄金四分钟。通过本院近三年的实践,可以看到急救与健康知识通过必修课的形式在非医学院校、面向初中毕业的新生进行普及,是完全具有可操作性且效果显著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抱有较高的期待和热情。开设该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起到科普作用,更是提高院前救助效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充分培训的前提下,我院同步配置了5 台AED,实现了在校园范围内相对均衡的分布,让全校师生都能用、会用、敢用,使“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在校园内真正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实操我院
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