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15谭结珠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发生率

谭结珠

广东省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广东 佛山 528200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在临床治疗中血液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之献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献血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无偿献血者明显增加,但是献血属于有创操作,且献血后易出现献血反应,很多初次献血者容易出现恐惧和担忧心理,尤其对于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的群众,对献血存在偏见,献血率不足,提高血站对初次献血者心理安抚工作效率意义重大[1-2]。在血站常规工作开展中,对初次献血者以常识介绍为主,按规定和操作要求采取,可保证献血者安全,但心理护理干预工作有所缺失,对于初次献血者护理服务存在弊端,因此考虑到初次献血者存在心理波动情况,结合初次献血者心理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2-4]。本文探究了不同护理方式对献血反应的影响,旨在为献血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2017年2月—2019年1月212例初次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6例。对照组男56例,女50例,年龄24~57岁,平均(40.23±3.82)岁,其中大学生38例,军人30例,公务员19例,其他19例;试验组男57例,女49例,年龄23~58岁,平均(40.76±3.77)岁,其中大学生37例,军人30例,公务员19例,其他20例。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对研究之情且自愿参与者;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神志清楚且语言能力正常者;无凝血功能障碍问题;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近3个月未接受手术治疗[5-6];采血前1 h和采血后2 h积极配合相关评估者。排除标准:伴有代谢性疾病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急性感染者;经期、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8]。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初次献血者,态度温和、衣着整洁、语气和缓,与献血者积极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献血者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判断是否符合献血要求,随后向献血者介绍献血流程,说明器械的安全性,介绍可能存在的不适情况,并做针对性处理说明,让献血者全方位了解献血情况,对献血者疑问进行有效回答,献血过程中安抚献血者,并在献血后做好恢复指导,说明近期生活注意事项。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环境干预,营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务必保证献血环境干燥、整洁、无菌,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清洁,社会温馨标语;(2)心理干预:对于伴有明显不安状态的献血者,可在允许范围内播放舒缓音乐,转移献血者注意力,消除陌生感导致的不良情绪,与献血者亲切交谈,说明注意事项,让献血者安心、放心,强化采取过程中心理疏导工作,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保证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与献血者进行适当交流,若献血者紧张、交流情况明显,需强化心理疏导工作,可采取心理支持方法,给予献血者鼓励,说明无偿献血的价值,增强献血者信心,也可采取系统脱敏方法,在采取刚开始让献血者想象整个采血过程,护理人员在一旁进行说明,献血者仿佛经历了一次采血,进而消除其紧张感和陌生感。告知献血者采血所需时间以及大概的疼痛强度,对其公益行为予以赞扬,即将穿刺时,通过问答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例如:是否已经做过血液检测?是否空腹?等等,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若患者表现的十分紧张,则进行鼓励安抚,带其情绪稳定后再开始穿刺采血;(3)行为指导,同时叮嘱献血者避免过度空腹或饱腹,可在采血前口服葡萄糖水,有效预防献血反应,此外询问献血者睡眠情况,若存在睡眠质量不佳或睡眠不足情况,叮嘱献血者调理后再进行采血。

1.3 观察指标

(1)献血反应发生率统计比较,具体包括如下情况: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乏力、心悸、血压偏低、心率减慢、惊厥、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采血后2 h内评估。

(2)焦虑状态评估比较,于采血前1 h和采血后2 h评估,采取自我评价方式,使用Charles Spielberger编制焦虑状态评估问卷,共计20个条目,采取1-4分4级评估法(程度由低到高),其中正性情绪为反向计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状态越严重,具体评估内容包括:心情平静状态、自觉安全情况、是否伴有紧张、烦躁情况、是否有恐惧感、自信心状况及神经过敏情况等[9-10]。

护理满意度,于采血后对献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估,使用调查问卷,评估献血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环境、业务素养的满意度情况,以分值评估满意程度,69分以下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后两个等级占比之和[11-1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表示形式为n(%),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后者表现形式为±s,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献血反应发生4例,发生率为3.77%,试验组献血反应发生13例,发生率为12.26%。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80,P=0.023(P<0.05),

2.2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采血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血后上述评分低于采血前,且试验组采血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s,分)Tab.1 Comparison of anxie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s,分)Tab.1 Comparison of anxie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06 106采血前45.33±3.54 45.21±3.62 0.244 0.808采血后32.31±3.87 39.63±3.72 14.040<0.001 t值25.558 11.068— —P值<0.001<0.001— —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97.17%)高于对照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血液需求量较大,且献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无偿献血者不断增加,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但是受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操作情况等影响,献血后存在献血反应情况,很多献血者在献血时存在明显心理不适情况,尤其对于初次献血者,献血车或者血站环境较为陌生,且受外界误传信息影响,献血时伴有明显恐惧和焦虑情况,导致献血者处于不安状态,若控制不当会引发生理异常情况,影响献血者献血信心和积极性,甚至威胁其身体健康,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确保初次献血者顺利献血,并提高其再次献血信心[13-14]。目前临床多采取常规护理,可保证采取顺利开展,但缺乏系统性心理干预,献血反应预防效果不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主要与外源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相关,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环境嘈杂、献血准备功能不充分、过度疲劳等,后者则指恐惧、焦虑或紧张等负性情绪,而上述因素均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予以改善和消除[15]。本次研究针对初次献血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常规护理以献血前指导和献血后行为干预为主,可保证血液采集工作顺利开展,但未能很好地兼顾献血者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人文关怀不佳,护理效果不理想。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模式,以改善心理状态为主要目的,针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采血前注重环境干预,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指导献血者行为,进而达到消除外源性不良影响效果,采血过程中则主要采取心理支持法、系统脱敏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献血者对采血操作的不信任感,同时消除其对疼痛的恐惧,采血后除常规营养供给和注意事项说明,护理人员向献血者致谢,给予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护理要求,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并强化其再次献血意识,较常规护理针对性较强,且直接针对献血者心理状态开展工作,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针对初次献血者,受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献血者情绪紧张、焦虑,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上述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