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学习成效

2021-11-15

读与写 2021年28期
关键词:社群成员设计

李 开

(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网络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良好的学习机会和便利条件。现阶段各种平台支持的“网络学习社群”已被众多学校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教学领域。同时“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也以其使用范围广、终端兼容性强、各类功能完善、快捷便利、易于维护等特点受到众多师生的喜爱和认可。

下面,我结合“网络学习社群”的概念、存在的问题探究规范学校“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法,以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社群进行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的学习成效。

1.“网络学习社群”的概念

网络学习社群是一种网络虚拟环境,利用教育科技与网络传播科技观念的发展而形成,参与者通过网络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并经由沟通讨论来互动。如此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与地域障碍,让处于不同地域及时空的社群成员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以达成资源共享、资汛共通、知识交换与经验交流。网络社群,具有使用范围广、终端兼容性强、各类功能完善、快捷便利、易于维护等特点。

2.目前“网络学习社群”存在的问题

我校师生也广泛使用网络学习社群进行学习研究,且一般规模都比较小(30人以内)。我们发现我校现有的“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大致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2.1 建立“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随意性较强,缺少规范的管理。很多网络学习社群的建立源于教师或学生的“一时兴起”,缺少相对长远的规划,对相应学习任务的达成预期比较模糊。

2.2 “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建立后,群内研讨、交流、分享的氛围差,严重影响群成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低。

2.3 “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知识分享”过于零散和重复,缺少相对合理的梳理和整合。群成员在本群内的收获不明确,学习资源成点状分布,缺少联系。

2.4 “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缺少评价体系。在群中,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缺少长期开展网络社群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那么,师生如何利用好“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来进行学习?现阶段“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还存在哪些问题?制约“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学习成效的问题有哪些?怎样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学习成效?

3.高效利用“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的措施与方法

3.1 学习任务的设计。针对各社群内的学习任务进行类别统计,发现现有社群内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针对各社团课程课后的练习、指导和反馈。通过研讨,我们确认了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任务布置不清晰。例如:合唱社团在社群内发布的任务——“把今天教的歌曲练习5遍,录音上传到社群”。其实在本次社团活动中学生练习的歌曲不止一首,到底是哪一首?以什么样的方式练习5遍,是一口气练习5遍,还是5遍歌曲要间隔一定时间?每一遍练习都要录音上传,还是挑一遍最好的上传?

(2)任务设计中缺少示范和引领。例如:合唱社团中的教师歌唱示范或者是其它优秀学习资源的示范。

(3)任务设计中缺少评价量规。例如:练习歌曲怎样才算达标,怎样算练习比较出色,练习的歌曲美不美怎么评价等。

(4)任务设计中缺少分层任务设计。例如:已经完全掌握歌曲的同学和歌曲不熟练的同学,练习任务的内容是一样的,缺少分层设计。

(5)任务设计中缺少奖惩机制。直接导致社群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热情较低,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和实践,通过不断开展的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活动记录寻找数据支撑。定制了网络学习社群学习任务设计的一般策略:

(1)任务要求写具体,任务描述举例子。在布置标题式任务的同时把任务细节、做法、要求说清楚,最好能以学生角度出发列举实例,如何进行。

(2)为学习任务设计提供丰富的学习指导资源。如微课资源,任务流程图解,教师示范资源等。

(3)在学习任务设计中设置星级梯度。例如:设置一星任务为最基本的任务达成要求;二星、三星任务梯度上升。充分考虑不同学情的学生,在确保基础任务达成的基础上,鼓励更优质的完成任务。

(4)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中要加入“学生自评成效”的方法设计。学生在学习社群活动中,评价自己任务达成度要列入教师的任务设计中,这样能有效指导学生任务的开展和自我调整。

(5)学习任务设计中要明确奖惩机制。充分鼓励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和有进步的同学,对于不完成任务或者敷衍任务的同学要给予批评指正。

3.2 运行机制的制定。在本环节的研究过程中重点聚焦社群“正常运行”社群,围绕以下问题开展研究:如何管理“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以提升网络学习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激励网络学习社群共建意识的形成;在研究过程中哪些社群制度能激发群成员学习热情,有效促进其学习成效的提高;社群运营过程中如何规范建群,群成员间互动、协作等规则如何设置;群活动如何有效开展,时间如何设置,人员如何组织、分工,学习资源如何分享等。

(1)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社群管理,定期发布群维护公告,监控群内学生学习行为。同时设置学生管理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社群的管理中,在协助老师管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社群“中心成员”,发挥积极作用。

(2)利用群特有功能群活动、群讨论等模块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互动、研讨,及时提醒未在群内开展互动交流的同学。除学习任务外,还可以适当定期开展其他互动类活动,增强学生网络社群内的互动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社群内互动的习惯。

(3)教师要定制合理的群内互动规则。包括发言规则、回复规则、讨论规则等。根据不同的社群逐步完善规则。

(4)教师要完善群相关软件设置。包括禁止匿名互动,统一群成员昵称为实名等。

(5)管理好学生互动方式,鼓励学生可以用语音、视频等形式开展群内互动。

(6)对于准守群内规则,积极开展互动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以上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研究,确保了网络学习社群的正常展开,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在不断提高,网络社群的共建意识初步形成的同时,学生网络学习社群环境下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3.3 学习方式、方法的形成。围绕网络社群共建意识,重点研究“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中,学生面对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方法。目前,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良好的社群运行机制,我们发现学生在社群中学习行为主要为:反馈、分享自身学习任务,听取教师指导建议;浏览社群内其他成员的任务成果,开展互动交流,形成新一轮的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对英国学者瑞吉内德·W.瑞万(Reginald W. Revans)提出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相关理论(图1),以及布鲁姆学习能力学习金字塔的相关学习研究(图2)。力求学生在网络学习社群内能建立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图1 主动学习vs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

图2 布鲁姆学习能力金字塔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开展学习时,比如和教师共同参与一项任务,比如向其他同学知识讲授后得到即时的、针对性的训练,此时,学习效果的留存率高达75%以上。

因此我们尝试设计了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社群内学习方式、方法:

(1)鼓励学生录制完成学习任务的视频,并在群内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你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同时,你也能看到其他学生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2)鼓励学生当社群内的“小老师”对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积极评价,并提出建议。

(3)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同一学习任务下的群内讨论活动。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4)鼓励学生进行“二次任务”,通过交流和反思进行即时、有针对性的任务训练。

在以上策略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新的实践,通过社群活动的组织开展,目前各社群内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乐观,整体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提高“小规模网络学习社群”学习成效的研究,基于培养学生在网络社群学习中开展“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归纳,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社群进行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使用社群资源,合理使用社群资源开展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最终提高其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社群成员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两只挂钟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我家的新成员
有种设计叫而专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