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三力齐发”赋能村级监督
2021-11-15文刘欢
文刘欢
“她家有小汽车,还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是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的,你有没有了解过真实情况就帮她递交申请书。”近日,四川省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纪委书记王作平针对辖区内一居民的低保申请问题,对居民小组长王某开展了提醒谈话。
今年8月,王作平及时叫停了社区居民王某英违规申请低保事宜。该问题的发现和及时纠正,源于丹棱县纪委监委开展的村级监督。村(社区)“两委”换届后,面对村级事务监督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等基层治理难题,丹棱县纪委监委以“巡审联动”、群众监督和村级纪检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破解村级监督难题,推进乡村振兴。
巡审联动,消除村级监督盲区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你镇村、组集体土地、果园、办公用房闲置普遍,请积极盘活村组闲置资产资源。”9月,县委巡察办向各乡镇反馈了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首轮巡察的结果。
为全面提升农村资源利用、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靶向治理村级“微腐败”,丹棱县以“三资”管理为切入点,县委巡察办同县审计局开展联动监督,同时明确巡审联动监督原则、内容、方式、成果运用、工作纪律等15条要求,巡察和审计同步进驻,运用大数据分析、走访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全县50个村(社区)的“三资”开展了全覆盖巡察。
在“三资”管理巡审联动中,县委巡察办将巡察组分为资金、资产资源和项目三个小组,分别查找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三个小组中均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巡察时发现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中的疑点问题时,交由审计人员核实印证,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性,提升村级监督的质效。
“引入审计专业监督力量,增强了村级‘三资’巡察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查找隐患、对症下药,从而消除村级监督的盲区。”丹棱县委巡察办主任游利萍说,通过巡审联动,发现问题183个,移交问题线索5条。
线上监督,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有了这个平台,手机上一点,就能看到村里的小微权力清单,还能一键举报,太方便了。”张场镇河湾村村民杨利红一边用手机扫描宣传单上的“监督一点通”二维码一边说。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为强化对村(社区)干部的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搭建“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打通基层监督的任督二脉。
平台上线之初,县纪委监委在全县5个乡镇50个村(社区)全覆盖收集小微权力清单,编制30项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搭建符合全县实际的“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让数据和信息跑路,实现不出家门就可以监督。
为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该县纪委监委制作了专门的村级权力监督二维码,结合“问情联心”大走访和赶场天“摆摊”,进园进村进户宣传该平台,群众通过二维码登录即可进行投诉,实现“掌上监督”。
对群众线上反映的问题,丹棱县将11家纪检监察组织作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配置事项的监督主体、14家县级职能部门作为责任主体,群众在线上即可查询办理进度,确保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给村级权力戴上了群众监督的“紧箍咒”。
标准化建设,补齐村级监督短板
“请各协作区围绕镇环保办通报曝光的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监督检查。”7月上旬,齐乐镇纪委书记张鑫在工作群里向4个协作区的组长下发了本月村级纪检组织片区协作任务清单,各协作区按照任务清单开展了监督。
据张鑫介绍,他将18个村(社区)按地域划分成4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一名村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由1名镇纪委委员联系指导。镇纪委每月结合全县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为村(社区)纪检干部“量身打造”工作任务清单,开展交叉监督。
丹棱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部实现“一肩挑”,为确保“一肩挑”后村级组织工作规范运行,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和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丹棱县开展村级纪检组织标准化建设,统一设纪委委员(纪委书记)岗位,纳入“两委”常职干部序列,建立工作报告、定期督查、专项监督、片区协作交叉监督等制度,印发《月任务清单》《纪检工作手册》及3本台账,轮流抽调村级纪检干部参与监督查案等实战,并落实纪检工作经费和场地保障,进一步发挥村(社区)纪检组织职能,补齐村级监督短板。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就要盯紧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把监督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织密‘监督网’,有效破解村级事务不透明、基层腐败难监管、执纪问责盲区多等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丹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