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概念、方式和量化方法:文献综述
2021-11-15包也
包 也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一、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概念演变
对印象管理的早期研究以个体为出发点。Goffman于1959年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The Presentait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中提出印象管理概念。他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与戏剧表演结合起来,认为整个社会交际相当于戏剧表演时的舞台,每个自然人相当于戏剧表演中的演员,他们通过自身行为塑造角色,这种角色的塑造会受到外界影响。Goffman的思想为日后学者研究印象管理开辟了道路,学者开始关注自我表现和印象管理行为。但是,Goffman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认为个体印象管理行为与自我表现是被动使然,反而忽略了个体自我表现时的主动性。鉴于Goffma思想的局限性,陆续有学者对印象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大和补充。Jones认为印象管理中存在主动性,可能包含主动操纵他人对自己印象的思想。这一思想迅速引起社会心理学家对印象管理的关注,印象管理则开始进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Leary和Kowalski提出了双因素模型,他们把印象管理进一步分为动机和建构两个部分,为之后的学者研究印象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随着对个体印象管理行为研究的逐渐深入,不少学者将个体印象管理理论引入组织,认为组织会采取与个体相似的印象管理行为。因此,渐渐有学者借鉴之前对个体印象管理的研究,将印象管理扩大到组织层面,提出组织印象管理(organizational impression management,OIM)的概念。Elsbach和Sutton将组织印象管理定义为组织为了展示自身形象、提升合法性所做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出现形象威胁事件时组织的解释行为。张爱卿等将组织印象管理定义为危机后的解释和防御行为,遭遇危机后的组织会设计并执行印象管理行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操控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属于组织印象管理行为的一种。Bekey最早提出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他指出,公司年报由于内容的主观性和选择性较强,因此易被管理者操纵,而管理者在年报中也只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公司信息披露的动机与印象管理行为的动机是一样的。公司披露信息的动机是塑造良好形象,获得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认同,以取得更多投资。公司在披露信息时会采取一系列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这就产生了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公司通过印象管理增强信息披露的效果,影响和控制信息受众对公司的认知和评价,建立和维护优秀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合法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信息披露的市场营销效果,公司也会有意识地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融入印象管理的成分。
McDonnell和King认为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是公司维护公众形象的一种战略选择。杨慧和王国明将公司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定义为信息提供者依据印象管理理论在对外披露信息时采取一定方式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操控信息。
随着各学者对个体印象管理行为的定义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在个体印象管理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组织印象管理行为,进而细化到组织印象管理行为的一个方面——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定义一致,均认为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是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影响公众的决策和评价,从内容和形式上操控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管理层投机心理的具体反映,会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投资者、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群体产生错误的资源配置行为。
二、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方式
(一)隐藏和归因
在一般的公司报告中,管理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印象管理:隐藏和归因。隐藏是指隐藏负面信息,不提负面信息或者对负面信息一带而过,对正面信息则积极强调,着重渲染。归因策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主要发生在公司业绩较好时,而外部归因主要发生在公司业绩不太理想时。当公司业绩较好时,管理者倾向于将功劳归于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当公司业绩不太理想时,管理者则倾向于将原因归于经济政策不稳定、制度变更等外部因素。Wagner和Gooding也表示,管理层进行决策时,都倾向于将积极结果归因于内部,将消极结果归因于外部。Talbot和Boiral研究发现,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会采取隐瞒和辩解的方式在环境信息中弱化公司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发现公司某些行为对环境产生了损害,这时公司会对其行为进行辩解或寻找其他借口推脱责任。同时,公司也会有选择地披露环境信息,只披露积极信息,而隐藏消极信息。
国内研究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代表学者孙蔓莉,对于归因策略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孙蔓莉等选取我国上市公司在2002年度财务业绩最好和最差的公司年报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业绩优秀的公司倾向于将好业绩归因于管理层的努力和付出,业绩较差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差业绩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语句表达
Merkl-Davies指出印象管理行为主要方式是隐藏,他将隐藏这种方式进一步细分,建立了印象管理隐藏方式的基本分析框架,并指出管理层一般通过操纵可读性、操控语句表达和强调积极结果这几种方式来隐藏负面结果。Cho等研究环境信息叙述性语言的有偏使用。他们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且这种叙述性语言的偏倚程度显著受到公司环境表现的影响。相比环境表现好的公司,环境表现差的公司在其披露的环境信息中会出现更多的乐观性词语和模糊性词语,较少出现确定性词语。Gao等指出公司具有将公共语言作为战略工具吸引利益相关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动机。公司发布信息时,会使用具有特定战略意图的词语以操控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的感知。张秀敏等的研究指出,管理层通过提高语气强度和语气乐观性来强调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好消息,同时使用模棱两可、确定性较低的词语模糊负面消息。张继勋等通过实验发现,相比平实语调,社会责任报告中采用积极语调时,投资者感知的社会责任更好。
(三)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信息内容吸引读者的程度。社会责任报告的视觉呈现效果直接关系到报告的可读性。Jones研究管理者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是否具有使用图表的倾向。他以英国企业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行业相比,采掘行业使用图表频率最高。他进一步表示,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广泛使用图表就是一种印象管理行为。Talbot和Boiral的研究指出,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会操控图表,借以隐瞒自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Isabel-María等以35家西班牙公司在2013、2017和2018年发布的105篇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报告中图形和照片的大小、颜色,进一步证实了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通过操控视觉呈现效果进行印象管理行为。Bilgili等的研究表明,当公司高管面临退休时,公司股东可能产生高管更替使自身利益受损的顾虑。为了安抚股东情绪,公司在发布高管退休公告时,会使用较多的文字详细叙述高管退休的相关说明,以表明公司维护股东利益的形象。
阎达五和孙蔓莉指出操纵可读性这种策略在公司报告中使用较多,属于印象管理行为的常用手段。吉利等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存在可读性操控这种印象管理行为,且可读性操控程度和管理层权力之间成正向关系。柳宇燕和张鼎祖以美国州政府财务报告为样本,研究政府财务报告中图片使用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财务报告会利用图片进行印象管理,以提升积极形象或者挽回消极形象。
三、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方法
根据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策略可知,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依赖于文本挖掘技术,而文本挖掘则依靠人工或者计算机处理。国外学者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进行量化时大多使用Diction软件,它能对英文文本语义的乐观性和确定性等特征进行测量,并形成相应指标。Cho等研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否存在自利性偏差时使用软件Diction对乐观性和确定性进行评分,他们研究得出:当公司环境绩效比较低时,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体现出更强的乐观性和更弱的确定性。Barkemeyer研究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否客观真实地表明了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他利用软件Diction和General inquirer(GI)dictionary对可持续发展报告和CEO声明进行情感分析,并构建确定性和积极性两个情感指标以及一个可读性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
相比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国内学者在初期研究中多采用人工阅读挖掘信息的方式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进行量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文本挖掘的方法逐渐出现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
在国外学者的影响下,国内学者阎达五和孙蔓莉率先展开信息可读性的研究,他们使用Flesch指数法测量信息可读性。Flesch指数法是通过计算句子长度和词汇音节数量衡量信息可读性的一种方法。由于Flesch指数法适用于英文文本,因而他们的研究样本是上市公司英文年报。他们主要对英文年报中的经营情况部分进行可读性分析。
孙蔓莉等衡量年报自利性归因时使用内容分析法,采取人工阅读和提取的方式。沈洪涛和李余晓璐使用内容分析法,对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从显著性、量化性、时间性三个维度赋值打分,研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沈洪涛和马杰在2010年研究披露质量构建的三个指标的基础上,加入披露数量指标,把年报中与披露内容相关的行数作为披露数量的得分值,研究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吉利等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于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几类印象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并赋值,最后得到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总分。
谢德仁和林乐研究管理层语调与公司预示未来业绩的关系时利用Python中文分词模块对业绩报告进行分词,而后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进行词频统计并构建相关指标衡量管理层语调。张秀敏等在研究环境信息中的语义分析方法时,也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他们基于计算机编程技术,以Hownet情感词表为处理依据,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对环境信息披露语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学者的做法构建衡量语义的三大指标:确定性指标、语气强度指标和乐观性指标。张秀敏等继续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基于Hownet情感词典,通过编写程序收集社会责任报告中特征词语的频数,建立“语气强度”“乐观性”和“确定性”指标,研究影响社会责任报告修辞语言的因素。
黄艺翔和姚铮参考盈余管理中Jones模型的方法,将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分为预期和未预期两部分,设立相关模型并把模型残差作为印象管理行为的代理变量。张正勇和李玉在后续研究也采用了这种“残差法”衡量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行为。
以上各种印象管理行为量化方法中,Flesch指数方法最开始被美国用于评估儿童读物的难易程度,并不是在专业文献研究中产生的。因此,对Flesch指数法是否适用于专业文献的质疑越来越多。此外,Flesch指数法是按照英语语言习惯建立的,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有很大差异,Flesch指数法是否适用于汉语语言环境也值得进一步商榷。残差法参考盈余管理中的Jones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但其对印象管理行为程度的量化是间接的,并不是直接测度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误差。词汇匹配技术法和内容分析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印象管理行为广泛采取的方法,它们从印象管理理论最根本的内涵入手,直接对印象管理行为程度进行量化,且对文本对象以及语言环境的适用性较高。
四、总结
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由个体印象管理、组织印象管理发展而来,国内外学者主要对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概念、方式和量化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对于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方式,国内外学者主要从隐藏和归因、操控语句表达、操控可读性这三个方面研究。对于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国外学者大多使用Diction软件,国内部分学者使用词汇匹配技术法和内容分析法。其中词汇匹配技术法用于识别信息披露中的词语,对特征词语形成相对应的指标,体现信息披露语义的情感倾向,以此衡量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程度。内容分析法用于信息披露的字数、图表数量等方面,构建相关指标衡量信息披露的可读性,进一步丰富了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范围。目前国内外学者大部分仅从语句表达或可读性的单一方面研究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鲜有学者把语句表达和可读性置于一篇文章中系统研究。此外,国内研究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实证文章较少,其中很少涉及产权性质和行业研究。然而很多学术研究都表明,在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上,产权不同、行业不同的公司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产权性质和行业性质的差异有可能影响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程度,这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概念和方式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信息披露印象管理行为的量化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