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路研究

2021-11-14李欣儒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处在由于传统经济增长驱动力逐渐减弱而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传统经济体制升级转型生成经济增长新驱动共存的发展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持续创新与突破的基础上,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融入到高等院校教育创新及教育活动的诸多方面,对高校师生群体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而新媒体的发展,对师生群體的思维模态与行为方式均带来明显影响,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国家在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方面不断探寻“良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重心也朝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相结合的方向倚重。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性,将新媒体技术巧妙地与传统优势相结合,以此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但体现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也彰显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新媒体的崛起和渗透,一方面,使工作问题越发繁杂,另一方面,教育责任也越发沉重。

一、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研究参考

很早以前,就有研究者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做了创新性探索,并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或著作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其中《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这本书中,分别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及存在的一些不足、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主导下如何创新的理论问题、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主导下的创新策略、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主导下,创新工具的选择。

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存在的挑战

1.以新媒体为媒介的西方思潮入侵

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妄想利用科技手段和网络话语权优势来占领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部分专家学者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民主与自由等观念的“优点”。如此一来,经过长期的西方意识形态“优越性”言辞的洗礼,不但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而且也弱化了社会群体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自信与认同。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平台中,广大用户在激烈争论社会思潮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对于多元社会思潮的科学解释及有效引导,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马克思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同时也会削弱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较为单调,固定的教授模式如果难以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则会在新媒体平台主导下的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失去主动权。因此思政教育人员要充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把握其中的优势,创新教育模式,从而牢固传统思想政治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强化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认同感建设,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精神基础。

2.思政教育传达的主流价值观面临价值认同危机

在新媒体视角下,价值流动性不断加强,且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诸多形式持续涌现的价值观如同“百花齐放”,虽然一定程度开拓了学生眼界,但不同价值观之间并非完全兼容,当新接受到的价值观与思政教育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产生矛盾时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尤其是价值观构建尚未完善的学生逐渐迷失自我,严重影响传统思想教育主流价值观的传承。

三、基于新媒体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1.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优势

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以及各类软硬件系统,如多媒体课件、电子公告与网络教育平台等等。这些新媒体工具与软硬件系统的使用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质量和效率方面得到明显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技术的力量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而且,校内外社交环境也会因新媒体的介入而受到一定影响,并且大学生们思维模态、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原则等亦会受到新媒体影响而有所改变,思政教育人员要敏锐感知这些变化因素,深化思政教育现代化及信息化进程,切实拉近师生距离,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2.革新思政教育固化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催化下更加关注新媒体平衡、合力与主体性等理论的应用及发展。一方面,在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时需要教师将新媒体作为催化剂,以此来推动师生平等交流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去,增强学生群体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前进路上,不可单纯地依赖高校、教师及学生等单一性主体,要充分聚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学生群体及家长等多方合力,实现思政教育体系的共建共享。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来说意义重大,现如今,正处于互联网技术腾飞,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为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产生很多新问题。随着学生能接受到的观念越来越丰富,高校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位的责任更是显得尤其艰巨和重要。一方面,如果想要顺利搭上这个“时代顺风车”,高校就需要对固定教育模式做出实质性的创新;另一方面,高校在享受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要探索如何正确应对与处理新媒体给传统思政教育传达的价值观所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总而言之,思政教育革新成果的优劣性关乎大学生意识形态导向和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新媒体的引进对革新的影响必然是利弊共存,因此既要对即将到来的全新挑战有清楚的认识,又要随时做好“迎接”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周芳,严敏.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江汉论坛,2021(09):41-45.

[2]杨菲,兰俊才.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6-7.

[3]王福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通的路径探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16-17.

[4]杨斌,沈秀芳,史张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三维考察[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9):21-23.

[5]胡阿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106-107.

[6]龚魏魏,李鹏.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99-100.

作者简介:李欣儒,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