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2021-11-14张曼玲
张曼玲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里面关于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主要是体育类的、做实验的、美术类的还有就是音乐这一类型的课程。而陶艺课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好像都比较陌生,因此陶艺课对小学生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需要探索的领域。陶艺课程作为美术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个特别课程类型,主要的特点是设计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潜能。被称作是“土与火”的艺术。
关键词:陶艺;劳动;实践
小学生们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成长,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比如可以协调自身,调整情绪、创造出许多想象不到的陶制品、协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等等,是又非常好的价值的。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自然、历史、美术以及化学等学科的小知识会进入到学生们的脑海里,形成基础的学科认识,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一、陶艺课与劳动的关系
普遍来说,小学生们对陶艺课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一块小小的泥巴在他们手里经过打造,就会形成一件艺术品。而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就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装在袋子里的粘土容易干,那么怎么想一个办法能够保湿呢?作品完成后,自己的工具边边角角全都是泥土,怎么做才能清洗干净呢?这些都是学生们需要动手去完成的事情。
而现实中,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学生们在陶艺课中遇到的小问题,实际是生活中关乎劳动的问题的简化。这就说明,在陶艺课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关系到自身的劳动能力的培养。陶艺课的锻炼时有利于以后生活中学生们动手解决实际的问题的。
二、在陶艺课中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1、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态度从不确定到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个时期的孩子们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正确地引导好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好的劳动作风要注意许多的细节,反复多次提醒,强化他们地意识。陶艺课中要用到许多工具,老师们在教会孩子们使用之后,一定要注意教导他们保存和呵护。像刮刀、陶拍、麻布等等,要清洗干净后,整齐地摆放,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孩子们良好地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完成一件陶艺作品,需要孩子们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渐渐地培养他们形成坚忍不拔的,不放弃的行为习惯。
陶艺教学的每一节课的学习方式,都非常重视过程的体验,强调孩子们要具有创造性,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问题,与他人交流,实践体验来自己完成相应的任务。主题的思考和选定需要切实,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着知识的结构和能力的框架,结合实际的生活,从多元的智能的角度,安排教学的内容。给给学生们搭建好知识的平台。这样的陶艺课在慢慢的过程中就会给孩子们养成热爱生活和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2、挖掘学生们的无限劳动潜力
很多人认为劳动只靠蛮力,有力量就能够劳动。但实际上,劳动也是有智慧的,需要学生们有想法、有智慧、有创新的去劳动。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陶艺课的制作过程是手、眼、脑结合的过程。对挖掘孩子们的劳动潜力有很大的帮助。
陶艺课程可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感叹力、观察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的配合。孩子们可以在陶艺教学中,展开自己的想象,驱动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一些家具,水果,动物等等,如果孩子们想要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就需要对这件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开始动手进行制作,这样的思考过程,在催动他们潜力开发的同时,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就做到了劳动潜力的挖掘。
3、鼓励表扬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陶艺课程当中,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好多想法任凭学生们怎么捏揉,在成型之后,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有它自己的价值和美感。老师对学生们的作品提出表扬,这样可以给足学生们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大胆地、自信地對这个世界上地事物进行联想和创作。
老师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孩子们地这种特性,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作品,发现孩子们作品的闪光点,对孩子们大胆的想法提出表扬。或者也可以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览,组织一场展览会,让孩子们的家长也参与进来,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发展。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也让陶艺课在教育历程中越来越光彩。
结语:
总的来说,陶艺课对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是能够让孩子们喜爱并且争取的一门课程。教师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课程更好的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带给学生们。但是现实中,陶艺课在教育界的推广力度还不够,需要教育界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陶艺课能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通顺编《中国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期;
[2]谢丽芳编 《儿童陶艺》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3]《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组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