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1-11-14罗薇薇
罗薇薇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价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体系建设与构建方法,从而实现新时代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一、引言
习总书记曾说,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加,近年来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逐步调整培养计划与评价体系,从而适应生源质量变化和科技发展对高职青年劳动教育造成的影响。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教导学生成为一名有高远理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多元化评价主体
要想搞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那么就要对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同时多元化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要清楚,在中国的高职学生中,其对新时代的劳动观念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远未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的“拔节期”,进行正确的劳动观念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劳动。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就业出路主要是从事各级各类生产一线,这就更加需要学生们具备端正的劳动观念,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劳动的社会价值,具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基础认识。
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本身更偏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三年专业学习中,贯通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相结合,更能促进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主体需要充分强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多种劳动教育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评价主客体的变换。例如,在进行劳动教育理论授课的环节,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考核。而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其评价主体更多的可以侧重于同学间的互评或个人自评。树立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获得感上。以获得感为核心的评价指标要涵盖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技能等四个方面。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与社会、家庭的多元融合,增加评价主体,邀请高级技师、领域专家、学生家长等多种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真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开设劳动必修课,优化评价内容
要想建设好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就要重视课程对于培养的重要度。近年来,有的学校将思政课与劳动课合二为一,有的学校把“劳动周”作为劳动教育主要途径,这些方法都在积极地尝试,但是总体都还缺失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不完整。在学校课程建设层面,需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确定基本课时和课程学分,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融入,也需要运用网络、文化、社会实践等育人载体,促进劳动价值观融入课堂之外的延伸领域,增强融入合力。
基于此,就要优化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不仅局限于劳动的理论知识考核,更要结合专业特点来评价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多维评价的目的。
四、融入实践教育,把握评价时间
教师要在进行各类课程教育的同时融入劳动教育的思想,在所有课程中强化劳动的价值,适当融入实践教育的元素,从而达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组织学生进行生产一线的技能实习,與高级技师共同进行专业领域的实践学习,从而进行劳动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提高对劳动的感悟与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实践教育的同时,相关院校要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现场反馈,构建高效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持续评价。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持续跟踪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评价,建立校内与校外的联动评价机制,从而多方面了解劳动教育的效果,实现劳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从从课程设置、文化塑造、习惯养成、培养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融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助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社,史亚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以W高职院校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3):62-65.
[2]嵇娥,唐伟.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4):63-65.
[3]张炎.基于OBE的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76-79.
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