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生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策略
2021-11-14蒙艳利
蒙艳利
摘要:平安是保障,健康是纽带,文明是基石,和谐是目标。只有让安全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并做好层层落实,才能够让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用双手托起孩子们的明天。在新的歷史时期,安全教育成为了学校管理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将安全教育雨欣的历史时期相结合,成为了现阶段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因为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导致安全教育难以发挥其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要以防溺水事故为主要教学案例,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做好安全教育,既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也防范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推进,而在教学改革的深化之下实现了素质教育,也为学生减轻了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有所减少,使得很多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后时间来开展娱乐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对危险的认知不够充分,常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前往河流、溪流等水域,严重威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有数据调查研究,中国每年大约有57000人溺水死亡,在这其中,儿童溺水占据6成之多,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3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利用互联网健全管理制度,并且做到安全预防,实现防治结合,再通过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自救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事故防控策略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约束与管理自己在农村地区的行为,提高其溺水应对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延伸教学资源的基础。但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之前,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部分教师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其他层面的教育。而在这其中学生因为未能够触及生命教育课程,所以对生命的价值认知十分有限。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长对生命的认知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下,教师要着重于互联网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小学教师应该及时的找准问题的源头,并结合生命教育开展教学,也要与学生家长共同携手构建一个立体且全面的管理制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主题班会的方式,向学生家长集中分析溺水的危害,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同时还要及时的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的管理与约束学生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监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安全的在农村地区进行娱乐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线上的沟通与交流,例如通过QQ或者微信群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互动与沟通,为学校与家庭的共同监督作用,使学生能够受到双向教育,切实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安全管理体制,使学生真正的远离危险。
二、以安全预防为主,做好防治结合
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从客观层面出发,而这种教学职能从客观环境上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难以使学生从心底生成珍惜生命的意识。而要想真正的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对水域有一颗敬畏之心,教师还应该以安全预防为主做好防治结合。在这其中需要教师重视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并且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构建一个本土化的课程教育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意识到“生命诚可贵”。
教师自身要积极的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调查与研究,并且要做好安全措施。例如可以在本地水域附近设置一些安全标语,增强学生的溺水防范意识。在此之后,教师要将溺水防范融入到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溺水的动画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溺水这一事件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然后利用多媒体将防范标语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加。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安全教育的讲解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溺水时自救的方法,也能够掌握在他人溺水时营救他人的方法。通过安全预防和防治结合能够有效的规避可能发生的溺水危害,最终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以内外结合为辅,提高自救能力
除了紧抓理论知识教学和构建本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之外,教师还要拓展教学地点,开展丰富且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基础的自救知识和方法,再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自救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开展户外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防溺水方法和自救方法。例如在下雨天或者是天气多变的情况下,不要到小溪边、河边玩耍,更不要去池塘或者河里洗澡,从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之后,教师要着重于溺水自救的活动实践教学。例如,在发现他人溺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立即大声呼救,或者利用救生器材将其救起。然后开展一系列的急救教学活动,学生掌握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控水等急救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还能够在实践中真正的形成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进而使其远离具有危险性的水域,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不仅要紧抓教学工具的现代化,还要落实教学理念的现代化,要以学生的心理机制建设作为核心的切入点,构建一个立体且科学的溺水事故防控策略体系。以互联网教学作为基础,在健全管理制度和做好防治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自救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心理层面的防范意识,促使学生真正的远离农村的水域,减少溺水事件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蔡仁杰,刘少凯. 构建和谐社会有效防范中小学溺水事故的发生[J]. 价值工程,2016,35(030):195-197.
[2]苏卫平. 防溺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外交流,2019,026(013):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