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书籍版式设计及封面设计的现状分析

2021-11-14薛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现状分析

【摘要】版面设计以及封面设计都是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全程体现了设计人员对书籍内涵与精神的整体把握,同时也是为读者呈现书籍之美的最直观方式。现阶段,我国国内装帧技术高速发展,对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事先的艺术设计也逐渐成熟,书籍版式及封面设计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当代高质量设计的要求。因此,书籍设计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综合提高可视性、艺术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功能,服务广大读者,折射其设计内涵。

【关键词】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210-03

【本文著录格式】薛菲.国内书籍版式设计及封面设计的现状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210-21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作为知识的载体,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书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是其外在装帧与内在深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承载知识信息,传播人类智慧;另一方面,则是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外在美。书籍的版式设计及其封面设计作为外形之美的主体,应该致力与本身内在品质的相互统一,着力于更好的展现书籍的内涵,而不是现阶段潦草设计或者生硬套用。客观上来说,版式与封面设计是对书籍内涵的二次呈现,是一种非文字化的再现书中内容的手段。好的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往往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格式或外观造型即可较好的反映出书籍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制作与展现,它是建立在完全吃透内容之后,对书籍思想的高度概括与凝练,从而达到如虎添翼的艺术呈现效果。

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在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方面已经下了不少功夫,现阶段在这两方面的设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书籍的版式封面设计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整体上的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依托于科技时代的技术优势,书籍精细化设计与微小元素呈现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进一步的展现出书籍艺术化、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属性,更好的表达出书籍设计的外在之美。

一、目前国内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现代印刷术技术革新与装帧工艺的高速发展,书籍无论从整体设计上还是局部呈现上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是,透过其光鲜亮丽的外表,仍会发现其在细节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不难看出,部分书籍在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上依然存在“缺口”,正所谓美中尚有不足,若不竭力改善这些设计层面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无法更好的为书籍本身内容做好修饰与衬托,进而使得书籍对信息的呈现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某种劲道,让读者丧失阅读兴趣。

(一)对书籍整体把控能力较弱,全局观念淡薄

当下国内对书籍设计整体把握程度难以达到要求,版式设计以及封面设计在某种意义上严重背离书籍所要展现的中心内容思想,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书籍内容与外在装帧背道而驰。所谓书籍外在装帧,即对书籍从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同时也是完成书籍形式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以及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不难看出,书籍装帧是实现书籍形式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其所包含的版式和封面设计是对本身内容的凝练与映照,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设计服务于内容”的基本原则。然而,当下国内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却背离了这一基本准则。不少相关设计者为了使书籍得到更好的销量,在版式与封面设计中往往会添加个人主观情绪色彩元素。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刻意在设计中掺杂个人的艺术风格,从而用以获得更多的流量。这些设计使得书籍本身内容与外在艺术呈现相互背离,书籍设计的整体性功能严重失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书籍自身的价值。因此,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一定要与书籍的中心内涵有机的统一起来,切勿添加个人设计倾向,背离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

其次,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之间存在的矛盾与不和谐也是书籍设计过程的败笔之一。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同为体现书籍外在之美的重要设计,但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某些外在元素的渗入,例如设计者设计风格的突变,往往会出现版式与封面设计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的交汇发展,不少设计者的设计风格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版式与封面设计的过程中,不少从业人员绞尽脑汁想要使得这两方面的设计富有创新性的效果,因此不由得采用多种设计上的艺术风格。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因为这一点,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出现了意义上的分歧,整体上失去了相呼应的映照关系,缺乏协调感,导致书籍设计的散乱与失调。显然,这种设计是当前书籍整体设计的问题之一,适当的规避和解决能为今后的成功设计带来积极效益。

(二)版式与封面设计元素冗杂多样,有失简约之风

每当人们进入书店时,书架上各式各样的书籍数不胜数,绚丽纷杂。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面对纷杂多样的书籍,人们在选择时也不由自主的会感觉到困难。书店的书已经是琳琅满目,此时,若当人们捧起一本书,面对的同样是错综复杂的各类元素冗杂交汇,想必此时阅读兴致会大幅减弱,甚至丧失本次的阅读兴趣。然而,这正是我国现阶段书籍市场的形象呈现,虽然简单,但却深刻。当下不少書籍设计者在设计书籍时,内心总是不自觉的想要为书籍版式与封面添加多种多样的元素进行修饰,认为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展现书中的内涵与精神。譬如,部分设计者在书籍里加入各式各样的插画用以修饰文中内容,认为这样元素的增添不仅会使书籍美化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插图的多样也会让书籍更有魅力。因此,各类书籍都会有意无意的添加插图以增强文中内容多样性。不少教育类型的书籍也借鉴这一设计方法,插图多样,导致书籍论证内容不够科学严谨,有失教育风范。事实上,这样的设计,在读者看来,却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眼前所要接受的元素纷杂多样,冗杂交汇,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阅读印象,甚至在内心会增加一些厌恶感。很多读者更喜欢清澈直白的视觉体验,版式和封面在设计过程中呈现简约之风往往会更加吸引读者(如图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版式与封面设计元素冗杂多样是一种视觉泛滥。当下国内书籍设计风格多样且各异,有些设计者却生搬硬套他人设计模式,客观上,无疑也在加剧一些不合理设计方式的广泛传播。因此,对书籍设计,从业人员应该甄别各类设计方案,摒弃那些不适宜的设计理念,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为在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做出积极的榜样效应。

(三)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方案单一,缺乏创新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无论是外在设计与封装,还是内在构思与精神,都会有着独特的展现力。它所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且难忘的。通常情况而言,读者通过其装帧设计及精装程度就可有所体悟。然而,当下我国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形式单一,缺乏优质的创新款式。现阶段在我国国内书籍市场,往往只有精装设计与普通设计两个大类。一般而言,精装书与一般的书仅仅区别于开本上的差异,同时在纸张的选用方面也会多几分谨慎。市面上的精装书一般还附带有盒式的外套以及可供拆卸的护封,护封在内容上与内封一致,有时书内还会设有呼应书籍主题的书签带。相比于精装书籍,普通书籍的设计就可以说是愈加简陋了。因此,现阶段国内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的设计方案应该加以创新,增添新的设计方向或者在书籍精装程度上多下功夫,革新旧的版式设计,可以增加更多功能性的设计,使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图2)。

二、应对国内书籍版式以及封面设计现状的对策

(一)注重版式及封面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全局观念

书籍作为集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内容构思、中心思想的最终整体,其核心在于各方面设计元素的有机统一。局部要服务于整体,整体才会有更强的外在表现力。在心理学的层面上,整体所具备的意义远远大于各个部分的意义,甚至超越了部分意义之和。因此,书籍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部分的设计并非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在主观意义上背离于整体。在书籍版式及封面设计中,应该理性的把握整体,通过彼此的统一及相互联系,实现“1+1>2”的效果。

把控全局,优化整体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书籍设计与书籍中心内容的有机统一。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属于书籍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书籍的核心内容,更不能背离书籍的中心思想。这两方面的设计初心更多是对书籍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本质上是为了起到“未读书籍,便可知意”的作用。因此,在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刻意的求新,也不必过分的修饰。设计者只需要在整体性的掌握书籍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书籍版式及封面做出相应的设计即可。譬如,在有关石墨烯结构这类学术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上,设计者仅需配以相关石墨烯结构插图用以展示此书核心概念,而不必在设计上展现其他非必要联系的衍生物结构。书籍版式及封面设计是客观的,本意上是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初步阅读氛围,进而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二,在部分设计上应该形式统一,避免内在矛盾。版式和封面设计是同一书籍的不同设计部分,在形式与用意上应该相一致。设计者在把握这一基本设计理念之后,不仅会增强书籍的整体感,还会促进形式与内容上的有机联系,充分结合会给读者留下积极的印象。

(二)合理呈现设计中的元素,避免冗杂

“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收藏的”,这是书籍的功能定位,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的简约易读是书籍功能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书籍自身这片“弹丸之地”,想要完整的展现出文字、页眉、插图等多种元素,其有效的联系与统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如何合理有效的统一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是现阶段首要解決的问题。设计者在对书籍整体设计时,所涵盖的元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元素,适当简化或是多元素整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书籍的封面上,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如文内插画通常是可以省略的,而对相类似的元素,却是可以进行相互整合。其中一些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外在元素往往是无关紧要的,在设计过程中也是可以直接删去的,这样反而可以让书籍呈现有所简约,便于读者阅读。

从我国现阶段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来看,书中元素不合理的呈现以及冗杂多样仍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仍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要达到书籍简约易读的功能性定位,就要严格规范设计的理念方法。从根本上来说,精准书籍功能性定位,就是书籍设计的重大成功。

(三)增强书籍设计创新意识,革新设计方式方法

目前,精装书籍仍是我国书籍市场上较为高端的设计款类。长期下来,书籍在版式设计方面仍然没有新的创新成果出现,这依旧是我国现阶段书籍设计的短板之一。因此,应该进行有效的革新与创新,在版式设计方面做出一些较大幅度的改变。书籍整体设计分为外观部分与内页部分,前者包括函套、护封、硬封、书脊、腰带、环衬页等,后者包括扉页、目录、章节页、正文、插图、书签页等。在版式设计过程中,可以从外观部分入手,譬如,对硬封的设计,可以让其展示的内容由平面化转为立体化 ;对书脊的设计,可以改变内在材质结构,从而加强翻阅书籍灵活度等。另一方面,书籍在其封面设计上也可进行有效的创新。一般而言,书籍封面往往是以题名为主体,周围衬以其他元素渲染。在对其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从三维立体方面着手,带给读者更强的视觉体验感。譬如,封面可以加入折叠的立体元素,进而强化读者阅读体验。

书籍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的革新是改变目前国内书籍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着力从这一方面下手。富有新意的书籍设计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的改变也是对书籍的精神与理念的革新,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书籍版式及封面设计在整体性把握、细节元素呈现以及设计版式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书籍作为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整体,是现代知识信息的传播载体,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书籍的版式与封面设计作为其外在美的集中体现,是与读者最直接的交流。好的版式与封面设计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客观上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当下应该着力于书籍版式与封面设计的改变与革新,真正让书籍展现出其外在美,服务于广大读者,呈现出其真实的魅力与内涵。

参考文献:

[1]钟颖.版面编辑与版面设计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17):212-215.

[2]宁毅.书籍版面设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舞台,2014(8):69-73.

[3]张灵芝.图书版式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6.

[4]吕敬人.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卢昉. 书籍版式艺术设计探究——评《书籍封面设计》[J]. 当代电影,2015(10):200.

[7]王理珩. 运用封面和版式设计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思考[J]. 中国传媒科技,2017(8).

[8]陈培嘉. 艺术美学与艺术美之我见——以书籍版式设计中的秩序美为例[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7(6):48.

作者简介:薛菲(1973-),女,上海,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油画、书籍设计。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现状分析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浅谈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