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
——基于凯里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①

2021-11-14彭思祥杨光伟王家和郭先进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用人单位

彭思祥,杨光伟,王家和,郭先进,沈 萍,张 欣

(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一、调研背景

2017 年10 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1]文件,全面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通过认证规范师范类专业建设,全面保障和提升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应对专业认证带来的新挑战,在论证背景下重新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2017 年,凯里学院制定了《凯里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方案》,开始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同时,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2],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贯彻落实《国标》各项原则和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委员会于2020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3],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人才培养举旗定向。2020 年12 月,凯里学院下发了《凯里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 年)》,提出了具体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等,同时,把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凯里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审视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黔东南州各县(市)用人单位和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展调查,找出原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向调研对象广泛征求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厘清修订思路,明确改进方向,为构建符合标准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二、调研概况

(一)调研目的及内容

本次开展调研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对用人单位和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为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提供可靠数据。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1.黔东南州内各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建议。

2.凯里学院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学院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的评价和建议。

(二)调研对象

本调研对象包括:

1.黔东南州内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包括各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副局长、各县(市)督学或教研员。

2.黔东南州各县(市)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处长或英语教研组组长。3.凯里学院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

(三)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问卷包括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和凯里学院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

(1)用人单位调查问卷。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单位名称、所属类型、毕业生在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等。第二部分是关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具体包括工作表现、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品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爱岗敬业、人际沟通、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第三部分是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和建议,具体包括“一践行三学会”所包含的八个方面内容的评价和建议,即践行师德(师德规范及教育情怀)、学会教学(学科素养及教学能力)、学会育人(班级指导及综合育人)和学会沟通(学会反思及沟通合作)。

(2)凯里学院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毕业生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性别、单位、毕业时间等。第二部分是毕业生对学院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

2.深度访谈

对用人单位(包括各县教育和科技局及中小学)相关人员及历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共46 人次采用集体座谈的形式,开展深度访谈,具体了解他们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对问卷调查的有效补充。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形式为网上问卷和现场发放问卷相结合。通过实地走访黔东南州雷山、三穗、镇远、岑巩、施秉五个县教育和科技局以及黄平民族中学,现场发放问卷59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20份,毕业生调查问卷39份),收回59份。通过问卷星网上发布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答题601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201份,毕业生调查问卷400份)。通过问卷星和人工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启示

(一)调研结果

1.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1)英语专业毕业生主体从事的是教育教学工作。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各单位(学校)所从事工作性质大多数是英语教学,占比85.57%;也有从事其他学科(如语文等)的,占比18.41%;从事教育管理的占比13.4%。这与预计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岗位工作是相一致的。

(2)近些年各级学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不减,但因为编制问题,出现进人难的问题。调研发现,近五年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录用人数比例不高,录用1-3人的学校占比为52.24%,4-6人的占比8.96%,7-9人的占比2.99%,10人以上的占比仅为1.49%,另有34.33%的学校没有录用。

(3)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整体满意度较高。具体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如下表(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学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整体满意度

由表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整体是比较满意的(“比较满意”及以上评价),除了创新能力(88.56%)外,其他满意度都在90%以上。在12 个项目中,满意度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师德品质表现(96.81%)、职业道德水平(95.53%)、工作态度(95.53%)和人际沟通能力(95.03%);满意度名列后三位的分别是创新能力(88.56%)、语言表达能力(92.04%)和团队合作能力(92.54%)。由此可见,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师德品质、职业道德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认可度是较高的。但是在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4)用人单位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整体较高。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表(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由表2 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整体较高(“大部分符合”及以上评价)。在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22 个三级指标的达成度均在90%以上。在22个三级指标中,达成度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践行师德”中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师德规范,95%)、“认同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及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从教意愿,爱岗敬业。”(教育情怀,94.53%)和“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为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贡献力量。”(教育情怀,93.04%);达成度度名列后三位的分别是“学会育人”中的“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原理与方法。”(班级指导,90.05%)、“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能力。”(班级指导,90.05%)、“学会沟通”(中的“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反思,90.54%)和“学会教学”中的“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理解和掌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学科素养,90.55%)。由此可见,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等方面跟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较高。但是在班级指导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同时,通过对访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整体较好,各项评价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2.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评价

(1)毕业生对学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式满意度比较高。调查数据显示(见表3),毕业生对学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式满意度(“比较满意”及以上)为82.75%。

表3 毕业生对学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式满意度

由此可见,毕业生对学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式满意度为良好,这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改善。

(2)凯里学院所提供的师范教育课程理论较多,实践较少。调查数据显示(见表4),调查对象多数认为,学校所提供的师范类课程理论较多,实践较少。

表4 毕业生对学校所提供的师范教育课程的看法

(3)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对学生加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很有必要(见表5)。

表5 毕业生对加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培养的看法

(4)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在学校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部分教学技能,但仍需要加强。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6),在五项教学技能中,按掌握程度的高低排列为:备课、课堂评价、新课导入、结课、课堂实施。为此,在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我们需要加强实践,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表6 毕业生对在校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5)多措并举,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性。调查数据显示(见表7),在七项学习实践中,根据其对提高实践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程度排序为:参加教育实习、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提供优秀教师课堂视频并有专家点评、提供实践案例学习、微格教学并有同学互评、学习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加强实习实训,尤其是教育实习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评课、微格教学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表7 学习实践对于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性

(6)用人单位认为从实践操作层面来说,教师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综合知识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见表8),在所列7 项相关知识能力中,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英语教学与课程论知识、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等仍然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的方面。

表8 教师从实践操作层面应具备的综合知识能力

3.用人单位及历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1)用人单位对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质量提高的建议。第一,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要掌握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具体包括语言学、文学和英语国家概况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要掌握教育学相关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师范专业技能,能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熟悉课程与教材,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同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师职业特点,将英语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意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的敬业精神。同时,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第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重视教育实习实践。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习管理,建立科学的教育实习管理机制,让“双导师”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重视顶岗实习,完善顶岗实习机制,把顶岗实习和集中教育实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培养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2)历届毕业生对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第一,注重英语语言“双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着力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基固本夯基础,多措并举增实效,扎实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全能,提升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岗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第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一是主动深入中小学课堂,开展优质课课堂观摩活动。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尤其是顶岗教育实习。三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丰富教学实践课程,如英语书法、英语口语等。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推行分组教学,将“头脑风暴”、模拟课题、同伴互助、角色扮演及组合式等有机结合、交替综合运用于课堂。二是推行参与式教学,引入学生互评教学评价机制。三是推行讨论式教学,将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大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第四,调整专业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能力。第五,重视学科竞赛,拓展第二课堂,提升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英语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风建设。

(二)主要启示

关于调研结果,结合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分析,就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有如下启示。

1.培养目标上应突显“地方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中小学(包括幼儿园)英语教师应成为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教育。

2.培养规格上应体现“综合性”。从知识层面,学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具有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中小学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从能力层面,学生除了应具有较强的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素质层面,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和素养外,还应具有掌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

3.课程设置应彰显“师范性”。严格按照教育部英语专业《国标》《指南》《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1]《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1]要求开设课程,除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外,在“专业教育模块”中要充分体现“师范性”。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开设“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微格教学”“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英语书法”等师范类课程。

4.实践教学应突出“开放性”。加强实践教育,改革实习实训模式,突出“开放性”实践教学特点。一是改革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开放性。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深入中小学课堂,通过教育见习、课堂观摩等形式实现开放性教学实践。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及学院外聘兼职教授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和教学示范。二是创设虚拟实践教学环境,在实践场景上体现开放性。充分利用VR 实训室和翻译实训室等语言实训室,营造真实的对话场景和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实质性开展语言及教学实训。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开放性,充分利用慕课平台,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四是集中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相结合,构建开放性教育实习机制,推行“双导师”制,实现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无缝对接,让集中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5.办学模式应凸显“协同性”。高校(University)与地方政府(Government)、中小学(School)“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UGS协同培养机制”)是《中(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的基本要求,通过“UGS协同培养机制”,可以实现“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合作共同体”的形成,让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6.办学特色上应体现“民族性”。我校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因此,我校英语专业教育存在跨文化现象,教学需要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外语习得规律而体现民族性。

7.人才培养方案应反映“时代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社会对师范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动态监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不断完善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师范类英语专业用人单位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