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淮剧《浪起宝应湖》的启示

2021-11-14

剧影月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团淮剧剧目

2020 年金秋时节,在江苏省第八届淮剧艺术展演月上,宝应县淮剧团演出的淮剧《浪起宝应湖》,以其感人的传奇故事,唯美的演出效果,亮丽的舞台阵容,厚重的整体呈现,为观众献上一台风格别致的现代淮剧。闭幕式上,该剧获得优秀演出奖,由此开创了近年来我县淮剧团在省级赛事上收获大奖的先河。回首多年来一路跋涉的历程,回看《浪起宝应湖》几年来的创作之路,让我心绪难平、感慨万分。其中既有收获硕果的喜悦,更有辛勤耕耘的艰辛。在县政府和主管局的全力支持下,我与全团同志迎难而上,用心血打造了这部剧目,用汗水见证了奇迹,以一种不可置信的收获完成了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组织和关心淮剧事业的人们交上了较为满意的答卷。此剧演出成功,也鼓舞了全团人的信心,锤炼了队伍,更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在沉寂中奋发崛起

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作为地方淮剧团更是步履维艰、生存困难。一度以来,团内基本上难以演出整台大剧。演出的不景气,收入的降低,也导致团体缺乏凝聚力,一些优秀演出骨干因苦于没有戏演,只能跑小场子、进歌舞厅赚些生活费用。有的演员甚至从事其它职业,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盛期的宝淮只能落到默默无闻、可有可无的境地。而此时,在淮剧界却有兄弟剧团异军突起,成绩斐然,让人刮目相看。与我团同样建制的如盐城市淮剧团、涟水县淮剧团等兄弟剧团在重大赛事中连获殊荣,屡有优秀剧目搬上舞台,剧团扬名,团体呈现活力,而宝淮却始终处于艺术低潮,这让很多有识之士心中甚为焦急,新老演员期盼剧团能枯木迎春、实现新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激发我,剧团的老同志在鼓励我,人民群众也在期待剧团能够上演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剧目。作为毕业于艺术专业学校的我,内心也总是感觉此时的我应该做点什么。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对文艺工作越来越重视,文化已经列为国家“五位一体”的整体战略,作为西路淮剧重要分支的宝应淮剧,在新时代里也应该发出自己声音,有自己鲜明的定位。回想自己受组织多年培养,作为一代淮剧人应该有所作为、主动挑担,加上全团上下人心思变,期盼剧团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2017年,经民主推荐,受党组织委托,我被任命为宝应县淮剧团团长。我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重任,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全团演职员工的期盼,我一定要不负全县人民的重托,为振兴宝淮奋力一搏。在认识逐步明确后,经过全团上下研讨,大家思想更加统一,团内提出了以作品为依托,走剧目立团,从逆境中奋起,努力开拓宝应淮剧自强自立的奋进发展之路。

二、在困境中迎接挑战

剧团要振兴,首先要整顿团体,只有组建一个人心齐、作风好、团风正、热心艺术的团体,把人心凝聚到一块,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把队伍带好,艺术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在思路明确后,为稳定全团人心,在主管局的支持下,我们迈出了三大步:一是解决切身利益。剧团能否同心协力从事艺术生产,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在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多方协调,一举落实了剧团多年拖欠的人员养老金缴存与医保问题,同时按照政策落实团内人员工资,随着几个老大难题的解决,让全团上下欢欣鼓舞,大家看到政府对艺术团体的关心,感受到新班子能切实为群众办事,信心足了,人心齐了,全团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第二是抓艺术训练。多年不上舞台,使一些演员业务生疏,手脚不太灵活,缺少基本功。为此全团把抓好艺术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政策的落实温暖了人心,调动了大家积极性,练功的人多了,要求上舞台的多了。老同志言传身教,搞好传帮带;青年同志充满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随着从省扬剧团毕业的新学员进团,让团体充满青春气息。推出折子戏与小淮剧,为青年演员提供实践平台,让更多人得到锤炼。第三是实施严格考核。坚决打破大锅饭,做到人定岗,岗定责,工资与演出场次挂钩,多演多得,评聘分开;同时增加演出场次,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积极服务县委县政府重大活动与经贸洽谈演出,与多行业联手,为剧团演出提供新的平台。一系列的改革整顿,激发了团体活力,也为上演大型淮剧提供坚实的基础。

2019 年,在县政府的鼓励下,在县文旅局的支持下,全团立下了“为宝应淮剧团排一出大戏”的共同目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厚积薄发,洼地崛起,走剧目立团,以演出带动才能促进团体的振兴。目标明确后,一个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激励大家。团内首先是抓剧本,这是演戏的基础。一年多时间,我们通过面向广泛征集,寻找合适的剧本,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省京剧团张建强导演提示我们,每个剧团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排演一个新戏要有独特的追求。“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作为县级宝应县淮剧团,我们的特色就是要立足淮剧本体,展现地域特点,何不眼睛向下打本地品牌呢?随着方向的日益明确,在导演的引荐下,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朱正亚为宝应淮剧团量身打造了《浪起宝应湖》的剧本,由此拉开了“为宝应淮剧团排一出大戏”的序幕。

《浪起宝应湖》一剧,以解放前夕发生在宝应湖一个真实的事件而进行艺术再创作,故事以广袤的湖荡为背景,通过发生在“匪窝”腥风血雨中的一段惊心动魄往事,以所揭示的深刻主题带给人们以深层次的思考,以此来诠释人民向往新生活的追求信念,阐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走上光明大道这一历史必然。剧本一经确立,在多方的支持下,经过认真的前期准备,终于为《浪起宝应湖》能成功搬上舞台提供了保证。

三、在摔打中磨炼团队

决定上演大戏,这对10 多年已不演大戏的团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团之长,我深知剧团的短项与不足,同时团体蓬勃向上的凝聚力也鼓舞我奋力一搏。为让这部戏获得成功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为此我们跨越了三个关口。第一是打好剧目上演的基础关。剧目开排首要的是资金,这是付排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一是积极向政府财政申请,请求县里扶持艺术资金;二是向有实力的企业与单位联系,寻求社会力量资助;三是全团开源节流,宁可暂时不发工资也要保证上马。我本人带头,拿出工资支持剧目排练,全团不少演员主动为剧目提供赞助。第二是筛选团队的专家关。为全面提升该剧的艺术质量,我们从导演、作曲、业务指导、舞美、灯光、服装、音效等各方面与多名知名艺术家联手,请他们加盟,为剧团演出把脉,从一开始就确保剧目的质量定位。第三是上演团队的人员关。《浪起宝应湖》一剧中的所有演员都由我团人员,其中主要角色也没有一名外请,均由我团中青年演员担纲。

回顾该剧上演过程,对我本人就是一个挑战,其中真可谓酸甜苦辣、甘苦备尝。在剧中,我作为女一号饰演了“一点红”,该角色对我是来说难度不小。1991 年,我作为宝应县淮剧团定向委培的学员走进了盐城鲁迅艺术学校,从此走上了演员道路。在宝应淮剧团期间,由于团体人员不齐、资金缺乏,有限的演出大多局限在乡村社区,真正在大舞台担任一台大戏的主演机会有限。这次担任女主角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去我饰演的多是古装淮剧《赵五娘》中的赵五娘、《牙痕记》中的李氏等青衣角色及现代淮剧《悠悠柳河情》中的莲花、《湖畔风雨情》中的柳霞等。再者我已人到中年,又担任剧团一把手,事无巨细众多事情缠身,自己能否有精力演出好都是未知。另外此次我扮演的是一个舞枪弄棒的女侠形象,一个全新的定位,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心中真是没底。剧中的女主人公陈雨荷是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女学生,而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在我纠结苦恼之际,淮剧界的前辈老师告诉我,淮剧从来就是不畏挑战,勇于创造的剧种,此前也早就有人突破行当限制获得成功,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阅读剧本中,我领悟到主人公陈雨荷的年龄应为花旦,但这个人物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天真单纯的女学生,到后来叱咤风云的湖匪当家。从行当上来说,应该是从花旦到青衣的转变。同时,这又是一出现代戏,表演既不能离开戏曲的程式,也不能囿于旧有模式,只有突破自己才能创新。为塑造好陈雨荷这个角色,我特意去了原母校,向当年的老师请教。我对老师表示:“就是要再当一回学生,对不熟悉的花旦表演、生活化表演从头学起,请老师像当年一样对我严格要求,该说就说,该骂就骂,我这次是决心豁出去!”决心下定,学习充电更为认真。后来在整个排练过程中,传统的技艺与业务积累都发挥了作用,一出大戏的付排让我和整个剧团人员都受益匪浅。

上演《浪起宝应湖》犹如一场大考。如今,我团除在本届淮剧艺术节中获奖,同时也顺利通过了江苏省艺术基金的验收,现即将开启全省的基层巡回演出。回首一年来,从想排一出大戏到上演一出有质量的大戏,再到以打造优秀作品为目标的冲击,其实就是不断自加压力,凤凰涅槃的过程,其中的经验体会的确是甘苦备尝、弥足珍贵。艺无止境,任重道远,今后我和我的团体将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努力耕耘,不断登攀,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做出淮剧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全团淮剧剧目
淮剧还好吧
举全团之力 聚各方资源 带领少先队事业开创新局面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致全国团支部书记的一封信
坚持抓下去 全年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