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自我建构分析

2021-11-14刘逸舟航

戏剧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

刘逸舟航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1936 年,法国著名精神学家拉康提出“镜像理论”,他指出镜像阶段中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即“镜子中的外界的‘他者’作为镜像存在,镜子前的‘我’无意识地对镜像趋于认同,并逐渐将这个‘他者’当成自己的真实存在。”根据镜像理论,镜像阶段是婴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和关键转折期,也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形成的初期和关键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自我认识来源于他者,婴儿在通过“镜像”认识到自我存在的过程中包含了期待和错觉。在《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被“父亲”弗兰肯斯坦创造并遗弃,初被遗弃的他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以人类为参照对象,将其塑造成镜中的自我,模仿人类的言行,然终没有被人类世界所认同,最后完成复仇与自我撕裂。

一、初生——自我意识缺乏

镜像理论所建立的一个前提条件,便是婴儿刚出生时欠缺整体性知觉。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者”,缺乏自我认知,不能把镜像和自我联系起来。婴儿经历和“他者”对立,被“他者”约束,通过“他者”认识自己等一系列过程,逐渐靠近镜像,实现初步的自我认知。

怪物“出生”即被“父亲”弗兰肯斯坦抛弃,孤苦无依,只能靠偶然间学会的基本生存技能艰难存活。在这时它是缺乏对自我的整体性认知的,这为之后外界“他人”的进入提供了前提。直到它躲在窝棚,接触到德拉塞一家人,他们就充当了“镜子”的作用,怪物观察镜子里的“他者”,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逐步建立起人类的审美观念,接受人类的文化,并逐渐将他们作为“自我”的标准。

二、成长——误认与异化

主体在镜像阶段往往会受到外界形象的影响,将“镜像”视为标准居于统治地位而忽视内在本质,这样就会导致一种现象——误认。于是认同和破灭就构成一种反复,主体的自我认识就在这种反复中不断发展。拉康进一步解释到,镜像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镜子,也包括外界的眼光和外部对自我的反馈。主体的自我认同的逐步建立经历了外界各种不同的镜像反射,其中就包括与他人的互动中他人的意见反馈,但是他人的眼光以及各种情况下外界对自我的镜像反映不总是一致的。在婴孩时期与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欢欣兴奋的欲望驱使下,主体总会局限地、误导地、满足地认同某一个镜像,然后当这个认同破灭之后,又会更期待下次理想化的认同。

在《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对德拉塞一家的生活模式有着极大的认同,它渴望融入人类社会,享受“人”的身份。在这种欲望驱动下,怪物积极地向德拉塞一家人靠近,它不但不再偷这一家人的食物,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夜里帮他们打来够烧几天的柴火;看到他们忧郁,便想让他们重新快乐;尽力学习他们的语言,以便融入他们之中。

它一次又一次地幻想着自己出现在他们面前,用语言和他们交流,并用文雅的举止赢得他们的心。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听了菲力克斯和萨菲的故事之后,他更加热爱这一家人了。老人的温文尔雅、菲力克斯的善良坚韧、阿加莎和萨菲的美丽温柔,无不让他心中美好的感情油然而生。正如他最后所说:“最初的时候,我寻求的是对美德的热爱、幸福和自己内心洋溢着的爱,我渴望自己也能分享这些感觉。”拉康说,这种误认机制带来的是一种“异化”,人们满足于披着“异化身份”的外部他者形象的华衣,却陷入了理想形象和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一种内部和外部世界的撕裂,也对自我的认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从人类的审美标准出发,怪物的眼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觉得自己样貌丑陋,举止怪异,身体畸形,开始憎恨自己。怪物在阅读《失乐园》、《名人传》、《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过程中常常有感而发,“我相貌奇丑无比,身材硕大呆笨,我究竟算什么东西?我从哪里来?我的归宿又在哪里?”它站在他者的角度反观自身,自己就成了他者。随着它知识的增加,越发意识到自己的怪异和难以接受。它从德拉塞家的模式出发,对照自身,发现自己找不到与其相似的社会联系——是被“创造”出来的,孤身一个,不同于人类有父母、兄弟姐妹,这些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怪物渴望进入人类的关系链中,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员。它努力观察人类的生活,学习人类的语言,了解人类的文化,使自己和人类有更多的共通性。鉴于之前在树林中的经历,它小心翼翼不让自己的丑陋暴露,唯一的安慰是双目失明的德拉塞老人,老人曾对怪物说“我因为眼睛看不见,不能对您的外貌做出判断,但从您的言谈我相信您是真诚的。”就在它即将成功踏入人类社会时,老人的孩子回来打破了它的幻想。

怪物作为一种非正常人类,向正常人类的趋同反倒成为一种特殊的误认。对“镜像”,即人类的模仿促使怪物逐渐产生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在这种自我认知的驱使下,逐渐产生异化,由此出现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因而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其实怪物的这种模仿被描述成一种误认,甚至由此产生异化,本就是一种讽刺。怪物在不断认识人类世界的过程中,也倾心于人类的文化和情感,由此可见怪物其实并非“怪物”,只是人类无法放下自己的成见,致使怪物趋善趋美的行为好似一种误认,并将本属于正向的“进化”扭曲成一种“异化”。

三、消逝——自我确认与撕裂

怪物渴望被人类社会所接纳,然而自己所有的努力和示好带来的都是打击和敌视,它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人类之间的巨大差距,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始终是异类,自己和人类是极为不同的。

人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体,而怪物却无法找到像德拉塞一家人之间那样的社会联系。相对他们来说,自己是个孤立的存在,需要在外界找到一个联系证明自己的存在,一个人,或者是另一个怪物。怪物反观自己的“出生”,意识到自己和人类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它的“父亲”弗兰肯斯坦,它决定去找自己的“父亲”,希望他能承认自己存在的意义,并公正地对待它,怪物渴望通过弗兰肯斯坦进入人类社会的关系链。

怪物踏上寻找弗兰肯斯坦的旅程,途中,它拯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孩,然而女孩的父亲非但没有感谢它反而因为恐惧射伤了它。怪物逐渐开始痛恨人类,痛恨它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把它带到人世间却抛弃了它,甚至一个正当合理的名字都没有给它。当它见到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时,它以为自己能和天真单纯的孩子成为朋友,可是连孩子都厌恶它:“怪物!丑八怪!吃人的魔鬼!”怪物彻底绝望了,它不再奢望能从人类世界获得友好、尊重和亲密情感。怪物向弗兰肯斯坦提出再造一个“怪物”的要求,它需要自己的同类,一个和自己一样处于人类世界之外的生物。对于怪物而言,承认它的存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建立与世界的联系。“我形单影只,孤苦伶仃;任何人都不会与我为伴。但是,一个与我同样丑陋、同样可怕的生灵,是不会拒绝我的。”

在弗兰肯斯坦毁掉即将完成的女同伴后,怪物所有的怨恨痛苦化作报复的动力源泉,它采用极端的方式和人类彻底划清界限。它将杀害威廉的罪行嫁祸给贾斯汀,并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朋友克莱瓦尔,在弗兰肯斯坦的新婚之夜亲手杀死新娘伊丽莎白,以此来报复弗兰肯斯坦。怪物用这样的方式与人类对抗,它开始从自身出发,而非像之前一样视人类的生活模式为标准。最终他承认了自己的“怪物”身份,以“怪物”自居,不再幻想进入人类社会,它开始称弗兰肯斯坦为“人”——不同于自己的存在。

怪物开始把自己视为“我”,区别于人类“非我”。费希特指出人在不断的行为中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而这种自我意识往往是遇到外界的抵抗才实现的。自我的感受依赖于“非我”的存在与干预,自我总是在受到“非我”威胁的情景中才出现。忽视这一根本而强行融入“非我”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怪物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向弗兰肯斯坦要求创造同类的行为也是对自我的肯定,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它最终也脱去了外界的衣装,重新审视自我,认同了自我的存在。

外界他者在主体周围向主体投射镜像反映,映照出主体的形象,是主体自我认同建构的依托,但对于“我”而言,却是将自己的认定交付他人。外部的镜像给“我”这个主体披上了真伪难辨的衣装,它给自身以完整性,表明“我”这个主体存在的正当性。然而自我的真正建立往往会经历误认、异化、与外部撕裂的过程,从而实现自我的最终建构。怪物最后的复仇和死亡既是打破了外在容器,也是彻底毁灭了自己,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实现自我身份的确定。

作为怪物,其自我确认的过程是被动的、曲折的,更是无奈的,在人类世界处处碰壁,致使其摆脱了之前产生的“误认”与“异化”的意识,转而从“理性”的层面认知自己,这种层面的认知不得不说是顺势而为的,但并非理想的、可靠的,即承认自己是“异类”。也正是在这样的认知的诱导下,它做出了“情理之中”的选择,即复仇与撕裂,这种形似“自甘堕落”的自主行为,其实是人类“他者”所赋予的一种被动的自我认知。最后,戕害了人类,也自焚而死,用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我”与“他者”的矛盾。

四、结语

本文对《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自我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怪物从被创造到被遗弃,再到模仿人类,最后到放弃模仿并向人类复仇,都是怪物的“镜像”——人类在起着支配作用。可以说,怪物是在其“镜像”始终没有给予正向回应的情况下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时候,怪物正视自己反倒成了一种悲剧。

以怪物为基点,引申到人类与环境、他人、社会等的关系问题。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历史浪潮中,人类由于过度追求新意而时常陷入了自我营构的“莫比乌斯怪圈”,《弗兰肯斯坦》便是立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全人类抛出了一个关乎未来生存的宏大命题。在科技面前,人类始终以主导者的身份自居,然而未来难以预知,若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这种“马太效应”不断发酵,则是否真的会引发如科幻小说中描述的环境崩坏、机器人大肆报复人类的悲剧呢?该问题目前不得而知,但作为经历了更多次工业革命的新人类,我们实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正视自我与科技,从而在与环境、他人、社会等相处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怪物”一类的悲剧发生。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
第25章 终极嘱托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多重关系
安息吧,斯坦·李,漫画因你而精彩
戈壁沙丘
游历上弗兰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
《弗兰肯斯坦》在21世纪的戏剧改编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塞巴斯蒂安·斯坦:“冬兵”又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