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2021-11-14潘源
□潘源
“剧本杀游戏”最早被翻译为“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s)”,是一种旨在推理真相的社交游戏。它最早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欧美国家的派对游戏,一名客人秘密扮演凶手的角色制造一场凶案,而其他客人通过搜证和调查,进而推理出真正的凶手。2000年以后,“杀人游戏”被海外留学生介绍到中国,发展成为席卷全国校园的线下桌游“狼人杀”。但是,“狼人杀游戏”的内容较为单一、角色设置固定化,也逐渐开始式微。2016年,芒果TV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正式上线,每一期节目明星都需要在“案发现场”寻找证据,通过推理找出凶手。该节目的火爆也直接导致“剧本杀游戏”开始在国内流行普及起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剧本杀实体门店,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创作题材各异的剧本。据报道,我国目前有超过6500家“剧本杀”门店,2020年共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超过31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63%。
“剧本杀游戏”通常需要4—9人参加,游戏开始前,主持人(Dungeon Master,简称DM)会分配给每个玩家相应的人物角色和剧本,在阅读完各自的剧本后开始自我介绍,两到三轮公开讨论和案件线索的搜取,最终指证凶手还原作案手法和动机。除了线下的“剧本杀游戏”,也孵化出“百变大侦探”“剧本杀”“我是谜”等诸多线上“剧本杀”游戏APP。“剧本杀游戏”的盛行与狂欢,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文化现象,目前对“剧本杀游戏”的关注还不多。本文从“剧本杀游戏”的特点之一——沉浸式体验出发,分析它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探讨“剧本杀游戏”的魅力所在。
“剧本杀游戏”与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是一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全体验的服务模式,提供给人一种集各种视听效果和多种媒介于一体,作用于人全身心的难忘经历。“剧本杀游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游戏本身带给玩家长达数小时的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主要来源于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玩家在游戏开始后的几个小时内置身于剧本提供的叙事空间中,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主要建立在角色内容的假定性与环境的逼真性。从假定性方面来说,所有剧本最终只是虚构的内容。玩家在游戏之初选择想要体验的剧本和想要尝试扮演的角色,这就意味着玩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忘记现实世界的“真我”,假定自己是剧本中的角色,理解角色的故事和情绪,体验剧本中“我”的人生遭遇。所以说,假定性是“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它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从逼真性方面来说,“剧本杀游戏”为了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会从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层面为受众塑造“剧本环境”的真实性。通常,主持人需要使用背景音乐、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简称 NPC)演绎、观看视频、环境布景等多种手段,调动受众的感官体验,继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反应与共鸣。总之,假定性和逼真性共同参与了“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构建,使得受众感受到了“剧本杀游戏”独有的沉浸式体验。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
“剧本杀游戏”最重要的载体是“剧本”,其本质就是小说。所以,单从时间的维度来观察,“剧本杀游戏”是一种表现为时间性的存在。每一个玩家拿到的剧本文本在叙述上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与小说一样,“剧本杀游戏”也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它的叙事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逻辑来编排。可以说,“剧本杀游戏”作为一种叙事作品,应该让其特殊的“空间”通过文学语言这种特殊的时间性媒介自动地呈现出来。
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剧本在空间叙事结构上都表现为链条式结构。在整个体量庞大的叙事过程中,剧本依照人物的命运和事件发展的线性顺序来构建故事全篇。整个剧本的结构由一连串的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有需要重点突出的情节安排,一环扣着一环地连接着,若干个环扣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链条,最终成为一部作品。“剧本杀游戏”由多幕组成,每一幕故事的发生都类似于卡尔维诺所提出的“时间零”概念,这些时刻非常重要,玩家们需要通过剧本对人物心理、动作、场景的描写与展示,推理知晓“时间零”之前和之后的情节故事。这种“时间零”空间叙事的精巧排列,也构成了链条式的空间叙事结构。
以真实案件改编的剧本《蓝色大丽花》就突出运用了链条式结构来开展空间叙事。首先,五个玩家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塞西尔酒店,在酒店前台的集结形成了第一个“环”。每一个玩家要在第一个“环”内了解彼此因何来到该酒店。紧接着,为了查明酒店断电原因,五个玩家集结在通往酒店顶楼机房的走廊上,此时正式构成第二个“环”。之后,蓝丽莎的死亡使得警察来到酒店办公室同与蓝丽莎有密切联系的五个玩家进行询问,第三个“环”形成。随着案件侦办的推动,玩家们再次集结在酒店天台的水箱旁,至此最后一个“环”形成。玩家们在四个闭环组建的链条内,利用每一个“环”所获取的信息推理出真正的凶手。《蓝色大丽花》中,酒店的前台、走廊、办公室、天台都是剧本叙事的“环”,即事件发展的空间,每一个空间对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至关重要。伴随着时间的递进发展,空间与空间之间紧密衔接,进而形成剧本的链条式结构。所以,为了使玩家持续沉浸在剧本的世界中,就必须保证剧本空间叙事的整体感和沉浸度。所有的玩家在同一个空间中,通过剧本文字所叙述的空间,产生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言语和举动,由此保证所有玩家共同沉浸在同一个叙事空间当中。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身体感知
身体是人感受和认知空间的中介。沉浸式体验的形成是玩家的身体感知与“剧本杀游戏”提供的“剧本世界”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而这种沉浸式体验构建了人们对“剧本杀游戏”营造的“新世界”的感知与体验。总的来说,沉浸式体验对玩家身体感知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五感”交替融合的身体感知。“剧本杀游戏”的身体感知主要是由人类的“五感”交替融合而产生。视觉是对剧本的文字、图片信息的感知。人脑回沟里的化学记忆物质通过剧本文字信息的刺激后,形成了玩家的记忆。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玩家带着“剧本记忆”开始自己的沉浸式体验。听觉是对“剧本杀游戏”中背景音乐和其他人物音频的感知。为了增加玩家的沉浸感,游戏会通过播放若干段契合剧本内容的背景音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营造情境、烘托气氛,二是辅助玩家转换情绪,更好地代入人设。例如,在以1942年上海滩为背景的情感推理本《夜来香》中,主持人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夜来香》作为背景音乐,让玩家在阅读剧本时仿佛置身于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味觉和嗅觉是“剧本杀游戏”中额外为增加玩家身体感知而附带的一种沉浸式体验。有时候,主持人会准备一些食物或者道具辅助提升玩家的体验感。以古风沉浸本《金陵有座东君书院》为例,烤鸭是该剧本中串联起所有玩家儿时美好回忆的食物,一部分用心的店家会提前准备好烤鸭,让烤鸭不只是停留在剧本文字中的吃食,更是让玩家们通过味觉和嗅觉融入角色。触觉是身体接触到某种物体后产生的感觉。一些古风本、日式沉浸本会要求玩家换上汉服、和服等服饰。贴合剧情风格的服装和配饰穿戴在身上,会增加玩家的代入感。综上,“五感”相互融合所带来的身体感知是“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不可或缺的元素。
焕然一新的身体感知与体验。对玩家们来说,“剧本杀游戏”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为他们带来了一次全新身份转换的机会。在长达数小时的沉浸式环境里,玩家们会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阅读自己分配到的剧本故事,大脑借助剧本文字描述将角色所经历的事件复制到自身的记忆当中,从认知层面形成并增强玩家对全新身份的认同与感知。不仅如此,主持人还会给每个玩家分发属于自己角色的“名牌”,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只能以剧本中的人物姓名称呼彼此。通过呼叫角色姓名,“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有了截然不同的新的身体感知,玩家们的“虚拟身份”再次得以强化和认同。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为玩家提供了丰富的记忆信息,玩家很有可能把剧本中的记忆误认为是现实中自己的“亲身体验”。换句话说,玩家通过认同剧本中的“虚拟身份”,很可能将其作为“人生经历”的一个部分。
沉浸空间中的情感场域表达。关于“场域”的概念,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是这样界定的:“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简单地来说,人类的每一个行为举动都被他所处的场域影响着。开展“剧本杀游戏”的空间是具有互动性的,玩家之间在这个交互式的场域里通过“五感”参与另一番人生的体验。一家剧本杀门店通常拥有几个或十几个装修风格不同的主题房间,例如日式房、中式古风房、中式现代房、欧式房、恐怖房等。店家会根据玩家选择的剧本类型将其安排进入相应的房间开展“剧本杀游戏”。此时,剧本杀房间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场域,目的是为了给玩家们打造出一个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空间。以日式情感沉浸本《欢迎来到万事屋》为例,剧本讲述了生活在日本的四个男孩与两个女孩为了完成好朋友的遗愿而为之努力的故事。该剧本充满了强烈的日系治愈风,因此需要安排玩家在浓郁日式风格的房间里阅读剧本。除此之外,玩家换上日式和服增加身体感知层面的沉浸式体验,剧本最后的沉浸阶段点燃烟花棒许愿等环节,都确保玩家在日式房间这个表达情感的场域中完成了整个沉浸环节。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社交互动
崔恒勇在《互动传播》中认为,游戏互动是以情境互动、关系互动、议程互动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互动传播应用。不管是早期的红白机,还是当下热门的手游,亦或是依托于桌游而诞生的“剧本杀游戏”,强调和在乎的都是玩家与玩家之间由社交而产生的最直接的互动交流。
从情境互动的角度来看,“剧本杀游戏”以剧本为核心输出,辅以背景音乐、主持人、非玩家角色、服装、名牌、房间布置等元素的充分结合,玩家们“披”着剧本赋予的虚拟身份,在剧本构建的虚拟情境中完成人际社交互动,相互飙戏,层层推理还原故事本身,确保玩家充分沉浸其中,达到最优的沉浸式体验。每一个剧本的内容都是固定的,剧本杀店家营造的游戏情境也是大致相同的,但是每一组玩家对同一剧本的感知却又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游戏情境虽然是既定的,但每一个玩家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导致每一组玩家所处的游戏情境与互动方式也会有所变化,形成各不相同的游戏体验感。
从关系互动的层面来看,“剧本杀游戏”中玩家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推理案件、找出凶手、复盘和沉浸(情感本尤其强调沉浸环节)。推理案件则是“剧本杀游戏”的核心行为,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要梳理清楚案件的脉络,找到真正的凶手,就需要玩家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剧本杀游戏”对玩家们团队协作的要求比较高,稍微一不留神玩家就很可能在思维上“掉线”,错过重要的线索,导致推凶结果错误。加之玩家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不需要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真我”,“剧本杀游戏”可以快速地拉近玩家间的关系,瞬间打破人际交往之间的隔阂。
从议程互动的角度来看,“剧本杀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游戏程序:选择剧本——选择人物角色——阅读剧本——搜查线索——圆桌讨论——选出“凶手”——复盘。不同的剧本游戏程序也略有不同,例如情感沉浸本会添加“沉浸环节”,多幕剧本会要求玩家阅读多轮剧本。在游戏议程既定的前提下,玩家们开始阅读剧本,进入属于自己角色的记忆之中,根据主持人的要求完成剧本各个议程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玩家在每一个游戏阶段,通过公开聊天、私人聊天、搜集线索等议程,实现玩家与玩家之间的社交互动,以及玩家与剧本之间的共鸣,形成一套完整的“剧本杀游戏”社交互动模式。
概而言之,“剧本杀游戏”的火爆不无道理。该游戏的设计之初就已经把游戏互动中的情境互动、关系互动、议程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为个体情绪的表达、虚拟身份的塑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语
“剧本杀游戏”是娱乐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栖居的“文化环境”,已成为自然现实世界的“第二自然”。“剧本杀游戏”形成了独有的后现代文化,重构着年轻人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所营造的“剧本世界”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所热衷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在“剧本世界”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中,玩家沉浸在剧本打造的叙事空间里,用身体的“五感”体验着“剧本人生”的喜怒哀乐,与现实中的朋友进行着别样的社交互动,这便是“剧本杀游戏”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