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纪录片的平民化叙事
——以《人间世2》为例

2021-11-14王心明徐明

声屏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民化平行人间

□ 王心明 徐明

《人间世2》又名《人间百态》,延续了第一季的纪实精神与人文关怀,但又不同于第一季“壁上观世相”的直接电影式拍摄方式,第二季加入了搬演、三维动画等艺术表达手法,在坚守客观立场的同时兼顾人间柔情与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更重视对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形象刻画,还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对社会医疗矛盾的探究上。截至2021年1月31日,豆瓣共有47414人评价,评分9.6分,5星占比82.1%,堪称国内医疗纪录片的“现象级”典范。《人间世2》以平民化叙事理念将纪录片的纪实性原则和故事性需求完美融合,满足了观众的精神诉求,很好地向观众传递了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对《人间世2》平民化叙事理念的分析,尝试探索医疗纪录片的创作趋势,以期实现作品的升级进阶。

医疗纪录片与平民化叙事

近十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人们对社会医疗状况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2014年5月由深圳卫视播出的《来吧孩子》是我国医疗纪录片的滥觞之作,此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纪录片类型,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类型,医疗纪录片是纪录片中重要而又新兴的题材。对于医疗纪录片的定义,由于包含了新闻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自然科学纪录片等多种纪录片特征,因而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通过类比《生门》《人间世》《急诊室故事》《中国医生》《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等头部作品的叙事内容及风格,基本符合李亢在其论文《中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研究》中提出的定义:以救护车、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为拍摄背景,以医生、患者及相关人物为叙事主体和表现对象,以尽可能真实记录相关医疗过程为主要创作方法的纪录片。

纪录片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影像载体,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时代的晴雨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纪录片,受到时代背景的禁锢,仅仅是作为“政治号角”进行政治宣传教化,风格严肃单一且存在不实内容。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自由包容、开放发展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创作者开始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探索,过去俯视众生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遭到摒弃,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平民化叙事理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199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生活空间》是中国纪录片平民化叙事理念的萌发。之后这一理念得到不断实践,逐渐应用在医疗纪录片的创作上,对揭露医患矛盾、重塑医生形象、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间世2》的平民化叙事特点分析

平静的创作态度。纪实性是纪录片的基础与灵魂,医疗的严肃性使医疗纪录片对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创作者要以平静平和的态度进行创作,摒弃个人情绪,以纪实的影像画面忠实记录。一、叙事结构:平行叙事,客观真实。平行结构是指将各个单元的内容以并列独立的方式编排在一起,突出表现已经确立下来的主题,根据单元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并列式平行、连接式平行以及剖面式平行。并列式平行是指结构中的故事对等,没有明显的轻重之分;连接式平行是指以时空顺序或主题共性进行内容展示;剖面式平行则是以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同一时间内的不同人物或事件连接起来。

《人间世2》共十集,分为烟花、生日、呼吸、命运交响曲、抗癌之路、笼中鸟、往事只能回味、儿科医生、浪潮、暴风雪十个主题,每一集即为一个结构单元,十个主题互相并列,共同服务于“医疗”这一共同的母题。整部作品在单元之间采用并列式平行,而在各个单元之内,则有连接式平行和剖面式平行的共存,例如在第一集《烟花》中,杜可萌、安仔、王思蓉都是被骨肿瘤折磨的患者,他们十来岁的生命像烟花一样短暂,通过将不同孩子对病痛的反映以及家属的表现以连接式平行和剖面式平行的结构进行组合,真实再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倔强,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叙事符号:纪实+抒情,缝合叙事。叙事符号是构成医疗纪录片叙事的重要元素,根据感官形式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实现纪实和抒情的统一。

视觉符号包括画面影像和画面文字。画面影像是医疗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载体,《人间世2》以固定镜头为主,采用全景镜头对医疗场景和医疗事件进行真实还原,特写镜头对人物的细腻情感进行捕捉,通过景别多变的纪实性镜头进行叙事,将“医门多疾,人间有爱”的主题自然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画面文字包括拍摄到的文字和后期制作的字幕,前者主要是患者诊断书、医疗纠纷认定书等文件性文字,作为拍摄到的文字被纳入医疗事件的叙事过程中,起到说明患者病情、完整剧情内容的作用。后者更多的是对声音的校准和补充,从而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因此,医疗纪录片的视觉符号多是服务于真实原则的手段,采用平行蒙太奇巧妙衔接,突出作品主题。

听觉符号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其中人声是医疗纪录片中占比最大的听觉符号,包括对白、独白和解说词三部分。在《人间世2》中,通过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对话,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医疗事件的发展进程,勾起观众的紧张感和对事件结果的好奇心。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纪录片,独白在医疗纪录片中使用频率更高,表现为患者家属出于焦虑和悲伤,将摄像机作为倾诉对象,宣泄情绪。解说词对于医疗纪录片而言同样必不可少,有时内容过于专业,需要依靠解说词来配合画面,传达普世价值和社会伦理。《人间世2》在这方面实现了创新,解说者不再是传统的“局外人”,而是与医疗事件相关的叙事主体,在第一集《烟花》中,解说词是由患者杜可萌用方言来配的,第四集《命运交响曲》则是以摄影师的口吻来配的,这样真实自然的解说形式弥补了记录空间的单调乏味,实现复合叙事。

而音乐和音响的运用,使纪实的镜头实现抒情的表达,在第七集《往事只能回味》中,“老年病房”里的老人们虽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显得有些痴呆,但一首《往事回首》却迅速唤起观众对空巢老人的情感共鸣,更好地向观众展现了他们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第六集《笼中鸟》空镜头中的鸟叫声升华了主题,精神病患者不仅是困在精神病院这个看得见的小笼子里,更是困在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与不理解的大笼子里,呼吁人们以理性的眼光更正确地了解他们。

平视的创作角度。平视的角度,讲究以平等的方式与观众沟通,在叙事主体和叙事视角两方面体现出普适性和平民化,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平视客观地展现医疗纪录片的故事性,其负载的宣传教育及社会价值才能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一、叙事主体:覆盖面广,多位一体。不讲故事的纪录片不是好纪录片,而讲故事自然离不开人物,人物作为叙事主体是整部作品展开的重要部分。《人间世2》作为一部优秀的头部医疗纪录片,在患者选择上充分体现出平等性,既有罹患三阴性乳腺癌的高校博士闫宏微,也有深受尘肺折磨的矿工戴向群;既有七十多岁认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外星人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伍宝祥老人,也有年仅十来岁生命如烟花般短暂的骨癌患者安仔。影片摒弃了以往纪录片中以单一人物为主要叙事主体的模式,不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是《人间世2》关注的对象。

影片在采取患者、医生、家属多位一体的叙述方式塑造叙事主体形象的同时,镜头更多地聚焦于医生和家属,患者因病重不能说话或受到家属对病情善意的欺骗而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患者虽然作为核心叙事者,对自己的病情却常常无能为力,治疗或放弃更多的是由患者家属决定,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符合,更加真实客观。

二、叙事视角:多元运用,平等完整。根据叙事者与人物所知信息的多少,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托多罗拉将叙事视角分为大于人物所知的全知视角,等于的内视角以及小于的外视角。在《人间世2》中,三个视角均有运用,通过多种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使医疗事件的叙事更为平等完整。

全知视角常被称为“上帝视角”,叙事者知道所有的信息并试图更多地传递给观众,常用于对话题的引入以及对事件情况的介绍,如第三集的《呼吸》。通过对廖延龙卖车救父、戴照章借钱救子两个案例的描写,科普了尘肺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现在面临的供体不足、价格昂贵、成功率低等困境。内视角的叙事者通常是医生、患者或家属等亲历医疗事件的人,能够真实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如第八集《儿科医生》以朱月钮医生为主要叙事主体,向镜头讲述了她在平衡家庭和工作、理智与情感等方面的困难,呼吁社会能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关注,内视角使叙事者仿佛和观众面对面对话,情感带入更为直接。而外视角则多以摄像师、导演等与医疗事件无直接联系的人为叙事者,不带任何主观情感的客观记录,如第四集的《命运交响曲》通过摄像师的解说,实现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平实的创作境界。在放平心态、放正角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搬演、三维动画等艺术手法,将技术和艺术结合,用尊重和真实的创作境界换取观众的认可与回应。一、叙事底线:强化法律伦理意识。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纪录片,医疗纪录片不仅要把真实性作为叙事原则,更要把法律伦理意识作为叙事底线,要把握真实的度,注意尊重和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隐私,体现人文关怀,为了避免出现法律和医学伦理纠纷,在拍摄和播出前征求各方的知情同意是必不可少的。

马赛克是影视画面保护人物隐私的常用方法。第二集《生日》中,在对高危孕妇吴莹进行剖腹产时,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镜头没有进行完全展示,而是对手术细节和一地的止血带进行了马赛克处理,同样的方式在第六集《笼中鸟》中也有体现。影片向大众展现了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但并没有为了吸睛而故意夸大展示他们发病时的状态,而是将更多的镜头留给了清醒期的他们,同时马赛克了大多数患者的脸,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措施十分到位。

二、叙事特色:故事化的艺术处理。在确保真实记录的前提下,借用故事化、艺术化的元素可以使真实的故事更有吸引力,让纪录片变得更好看是娱乐时代的需求。在第一集《烟花》中加入了艺术化搬演,骨肿瘤患者杜可萌说自己曾做过一场梦,梦里儿童患者们分别扮演自己最喜欢的角色,一起去敲碎刻有“Cancer”的冰块,仿佛这样自己就能获得重生。另外,第四集《命运交响曲》中的心脏搭桥手术,第五集《抗癌之路》中的癌细胞扩散原理、靶向药物原理,第九集《浪潮》中的胰腺切除手术等都采用了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解说。这种艺术化演绎使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展现弱势群体真实状况的过程中,引发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使主题更触动人心。

医疗纪录片平民化叙事原则

适度纪实原则。客观记录医疗事件,展现医院里的生活本味对观众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全景镜头、长镜头以及采访镜头等纪实手法的运用,在带给观众足够真实感的同时,又使观众完全融入叙事主体的故事中,适当使用会使影片更具层次感,但纪实需要适度,过度使用会导致影片没有重点、枯燥乏味。在第六集《笼中鸟》中,节目组对多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回答充满哲理,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适度纪实设计更能吸引观众。

注重社会价值的传递。医疗纪录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记录医院里的生老病死,挖掘医疗事件背后隐藏的人性与仁爱。一部好的医疗纪录片,必定要通过拍摄的内容、记录的人物来向观众解读社会现实,传达富有深度的社会价值。

《人间世2》以医院为拍摄地点,以患者、医生及患者家属为拍摄对象,不仅仅只是展现生老病死的无助与绝望,更多的是揭示了在表象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影片中的每一个患者都代表了一种弱势群体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尘肺病患者的肺源紧张、求医难,精神病患者的自我禁锢,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无声诉求等,在讲述医疗事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观众的社会思考。如第二集《生日》中,拼死也要生个儿子的孕妇不仅体现了母亲的伟大,也侧面反映了“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第四集《命运交响曲》所讲述的医疗纠纷指出“医闹”的出现多数是因为沟通不当,引导大众理解和信任医护人员;第八集《儿科医生》,向大众表明了儿科医生人才流失、无人上岗的困境;第九集《浪潮》,讲述了培养一名临床医生的不易……发现问题只是手段,分析原因、改善医疗状况才是医疗纪录片的真实目的。

结语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2》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底线、叙事特色等方面都体现了平民化叙事的理念,将纪实性和故事性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医疗纪录片对医院这一单一空间场域的限制,更重视对社会医疗矛盾和生命力量的展现,正如导演秦博所言:呈现苦难绝对不是我们真实的目的,我们希望在困境当中,让大家看到向上的这种力量。《人间世2》的成功证明了平民化叙事的可行性,对医疗纪录片艺术形式和叙事理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平民化平行人间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春暖人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人间第一情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再顶平行进口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