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策略研究
——以《水果传》为例

2021-11-14葛玥

声屏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纪录片水果受众

□葛玥

叙事策略

叙事节奏碎片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接受方式更加碎片化,年轻一代喜欢在生活的间隙中获取信息。因此,《水果传》抛弃了主流纪录片冗长的叙事方式,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分集进行播出,用几个小故事来表达主题思想。小故事之间的排序并没有理论上的逻辑,所以人们不必特意选择空闲时间进行观看,由此收获了年轻观众的喜爱,使得品牌文化得到凸显。

在《水果传》的每一集中,平均六到七分钟就会介绍一种水果,这种叙事节奏打破了传统节奏的束缚,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以第一集《变身》为例,35分钟里爱玉、可可豆、柿子、蓝莓、凤梨和梅子在摄影机的记录下悉数完成了“变身”,整个叙述过程中既简练又精彩,使观众能够通俗易懂。不仅如此,《水果传》还在每种的水果介绍中设置一到两个转折,以此增强叙事节奏。在介绍马家坡柿子的甜味时,解说员说出了因为时间和距离无法存储这“一丝甜味”的问题,接着播出人们想办法对抗时间所带来的衰败,保留柿子香甜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转折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叙事更加精彩。

叙事角度平民化。主流纪录片一直偏好“宏大叙事”,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当代纪录片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关注个人的心灵状态和生存状态。要使纪录片显得充满人文关怀,其叙事必须从平民视角进行切入,题材的选择上要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感。同时,新媒体时代大量视频涌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因此新媒体节目要想获得受众的关注,对内容生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纪录片的内容必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还要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

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我国美食类纪录片就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其中多是类似于《北京味道》这种形式的地域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大部分是利用历史和饮食文化的优势来吸引食客观看,因此它的影片风格带有比较厚重的历史气息,表现形式也比较“高大上”。但《水果传》却抛弃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另辟蹊径,选择了更接地气的食物——水果,由于水果不会过多的受限于地域,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节目里,摄像利用丰富的镜头语言为人们呈现出了水果的生命轨迹,比如说在爱玉冰的制作过程中,镜头就记录下了爱玉经过剥皮、烘干、回潮、内部翻出、暴晒以及反复揉搓爱玉籽最终形成果胶的过程,强有力的镜头表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同时,节目中镜头也在关注着利用水果制作食物的普通人,讲述着他们的生活故事,为一向严肃的科普类纪录片增添了烟火气息,激发了观众与之共情,打破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壁垒,增强了节目影响力。

内容制作策略

精巧的选题构思。人们对于纪录片的印象,大多是刻板乏味的,与主流纪录片相比较,新媒体纪录片在选题上更注重年轻化的表达,同时选题范围不局限于本土,把眼光放于世界,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

《水果传》第一季将主题定位为变身、异族、滋味、旅行、灵感与诱惑,用六种维度和意境,将世界各地水果的故事独特的表达了出来,这六个主题词让人耳目一新,串起了水果的奇幻旅程。第二季里的主题采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手法,比如说“穿越时空的我”“我的生命密码”等,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变,给不同的水果赋予了不同的品格,让它们在节目中实现了碰撞和跳动,为影片增添了一丝趣味性,使整部影片充满故事感。由此可见,《水果传》的选题相对于宏大叙事的纪录片,实现了由小众化到年轻化的转变,这或许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先进的拍摄手法。日本著名的纪录片导演松江哲曾经说过:“相比于拍什么样的题材,我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拍摄纪录片。”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好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更好的创作机会。

《水果传》不仅是一本关于水果的百科全书,还是一场水果的视觉盛宴。摄像运用了4K超高清设备使整个影片的色调饱和鲜艳,每一粒果肉的表皮都实现得完美绽放。在镜头里各种奇异、新鲜的水果如万花筒一样令人目不暇接,将食欲直接冲到了观众的体内。高速摄影又将水果的充满爆发力的动态时刻记录下来,在水果瞬间迸发的瞬间里,刺激了观众的味蕾,让人流连忘返。在村民制作柿饼的过程中,摄像通过微距摄影和延迟摄影将柿饼上面的白色糖霜完整地记录下来,呈现出了肉眼难以观察的过程。如此,味蕾经过了视觉撩动,让屏幕前的观众对于水果的味道有了真切地感知。

生动的解说表达。一般纪录片的解说词需要同画面语言较好的结合起来,带领着观众进入到叙事之中,使观众能够将画面呈现出来的东西和讲述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将纪录片的内涵进行升华,但对于新媒体来说,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除了让观众了解影片内容,新媒体纪录片的表达还需要思考怎么讲才显得不枯燥乏味。《水果传》的解说词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整部影片的解说词充满了拟人化色彩。比如在制作合饼的时候,解说词这样描述:柿子要暂别阳光和空气,进入黑暗,开启一场漫长而甜蜜的梦。这句话用人类特有的动作以及生理方式展现了合饼的制作过程,最大程度地填补了纪录片情感方面的缺陷。同时,拟人化的解说词配上4K高清摄影,使水果的性格变得鲜活,提升了解说词的说服力。

传播策略

主体:制播分离的模式。制播分离意思是电视台将一部分节目交给独立机构进行制作。当今社会,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体制内,想要创作出精品节目并非易事,整体的节目质量一直在低水平的运转,因此,电视台迫切需要拓宽生产渠道,即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打造出更多优秀节目,

《水果传》就是一部由云集将来制作,在安徽卫视进行播出,联合各大视频网站进行播放的美食类记录片。据统计,《水果传》一经上映,播放量就在两个月内破亿,B站的用户更是打出了9.7的高分,在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中点击率均冲进了排行榜。由此可见,制播分离的模式使得该节目资源得到了高效整合,成为了年度纪录片当中的黑马。

媒介:立体的传播渠道。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使用的媒介而不是内容,因此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理论。当融媒体时代向人们扑面而来的时候,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理论,无论多么粗糙,都变得越来越符合现实意义。以往,电视是影片传播的主要媒介,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视频信息。随着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的传播方式迎来了大的变革,面对新的传播环境,纪录片需要契合当下的传播方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果传》与其他媒体的融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首先,《水果传》除了在安徽卫视播出之外,还和各大视频网站展开合作,拓宽传播渠道。与在电视上播出不同,在视频网站里,观众可以利用弹幕的方式进行互动,还会出现“老味道最让人怀念”“酸溜溜的,就是爽”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评论,吸引别的观众产生共情,消除心理上的“个体孤独”。其次,云集将来还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进行《水果传》的二次传播,小编及时与粉丝互动,收到回复的用户所获得的踏实感以及满足感远远超过了评价本身,提升了节目的黏性,以极低的成本收获了大量的点赞与关注。

受众:精准的受众定位。以往在网络中播出的纪录片往往是平台买过版权后在视频网站上直接播放。这种纪录片往往有着时间长、节奏慢的特点,对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来说显然已经过时,年轻一代更喜欢碎片化的阅读和观看。

《水果传》从选题策划到宣发营销,受众群体都明确的指向了年轻人。其内容定位为“好看、好吃、好玩的纪录片”,正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在抖音上,云集将来账号还制作了《水果传》的合集,实现了二次传播,显示出对于年轻人的诚意。根据网上数据显示,《水果传》的受众群体中,35岁以下用户占96%,35岁以上用户仅占4%。这是否是纪录片受众年轻化的标志,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可以看到的是,受众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了纪录片的一个趋势,而《水果传》为了抓住年轻受众,在叙事策略、内容制作策略、宣发策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结语

《水果传》通过积极的探索告诉人们,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纪录片节目只有与时俱进,以包容的心态运用新技术,主动地和其他传播渠道相融合,才能打造出微观层面的精品节目。

猜你喜欢

纪录片水果受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