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吸引年轻受众的原因探析

2021-11-14徐子祺

声屏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山海情山海受众

□ 徐子祺

主旋律电视剧发展现状

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主旋律电视剧始终能在影视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但长期以来却难以摆脱宣教为主的刻板印象,很难为年轻受众所喜爱。近年来的主旋律电视剧,可大致分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大类,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又可细分为革命历史剧和革命军旅题材。电视剧制作方虽做出过吸引年轻受众群体的尝试,增加了言情、谍战等元素,也不乏有《麻雀》《伪装者》等精品,但多数作品同质化的剧情、精致违和的妆容,使之成了披着正剧外衣的言情剧,造成年轻受众疲劳,始终难以突破桎梏。而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中,又以创业和农村题材的作品居多,虽然时代离受众较近,能够契合生活实际,但表现手段贫乏。简言之,主旋律电视剧由于其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又担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任务,必须兼顾内容和形式,在创作中加入年轻受众喜爱的元素,才能使年轻受众获得使用与满足。《山海情》这样一部极具政治色彩的主旋律电视剧能够打入喜欢二次元、网络游戏、明星网红、言情剧的年轻群体中,必然是克服了以往主旋律电视剧中存在的问题,在选题、内容、形式方面都有所突破。

《山海情》吸引年轻受众的原因

作品的生产宣传再创作三管齐下。首先,《山海情》能够吸引年轻受众取决于在作品的生产方面就下足了功夫。《山海情》作为一篇“命题作文”,由此前打造过多部如《大江大河》《琅琊榜》等好剧的正午阳光出品,出品方的实力保证了这部剧的口碑和收视率。创作伊始主创团队就扎根土地,深入群众,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研、采访,基于此才能创作出真实且能触发广泛共情的优秀作品。在角色选取上,为贴近故事发生在西海固的背景,大量启用黄轩、张嘉益、闫妮等西北藉演员,剧中全员使用方言更便于角色的塑造。土到掉渣的服化道充分还原时代,形成了浓郁的地域风格为剧情注入了灵魂。为了还原移民村不同时期的发展,剧组还在戈壁荒滩上搭建了“1.0”版闽宁村和“2.0”版闽宁村两个现场。正是因为主创团队的精益求精,才能使年轻受众产生浸入感,充分了解上世纪90年代的乡村发展,感受土地的厚重与奋斗的力量。

其次,在宣传过程中形成了多媒互动的传播格局。该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联合播出,不仅在浙江、北京、东方、东南、宁夏五个卫视的黄金时段播出,还有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家视频平台跟播。社交媒体对该剧能够抵达年轻受众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海情》播出期间剧情和人物等相关话题经常出现在微博热搜、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热榜,这种碎片化信息分发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常驻社交媒体平台的年轻受众群体。以短视频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将长达几十分钟的剧情进行碎片化处理,使年轻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被剧中某一精彩片段吸引,产生主动去观看整集电视剧的欲求。

最后,受益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再次扩散。不同于中老年群体看过则已的态度,年轻受众的表达欲求更强烈。他以自己的观剧体验和见解对剧情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发表在年轻群体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有助于该剧在年轻群体中的再次扩散和推广。例如让大众听了很“上头”的西北口音,年轻一代就会剪辑一些西北方言骂仗合集让大家一次看过瘾。再比如喜欢磕CP的年轻受众剪辑了得宝和麦苗“油饼CP”的高甜片段,还有得福和水花爱情的唯美视频,弥补了观剧时得福和水花爱而不得的意难平。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这部剧很难不走进年轻受众的视野。

创作内容“真善美”直抵人心。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两个元素:故事和人。《山海情》中真实的扶贫故事和立体的人物形象加之作品内容本身所传达出向上的情怀,真善美的生活图景直接走进了年轻受众的心里。

一方面该剧的剧情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展开,取材于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发生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时代热点脱贫攻坚。真实故事是打动人心的不二法宝,该剧是基于现实题材的创作,消解了口号化的扶贫,将扶贫付诸于细节,没有回避人性中最微妙的复杂性和冲突。例如剧中对“穷”的表达,“兄弟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把深度贫穷具象化表达,符合逻辑。受众看不到口号式的扶贫、假大空的讲话、一帆风顺的致富道路,相反看到的是易地扶贫的困难重重、村民们思想的转化还有年轻扶贫干部的历练与成长。虽然年轻受众对那个时代记忆模糊或完全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通过这一个个合情合理的故事能够感受到那个真实的时代,触发认同感。

另一方面该剧没有聚焦英雄式的人物,角色平民化,以小见大讲述“扶贫人”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和“脱贫者”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一群朴实坚韧脱贫致富的西北人。剧中带着涌泉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马得福、白校长、陈金山、吴月娟、凌教授等主要人物也均在现实中有原型,以人物原型的真实故事进行二度创作书写涌泉村村民的奋斗史,能够使人物形象立得住,年轻受众也就能从心底接受。基层扶贫干部马得福不仅要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要夹在村民与上级领导之间两边受气却不厌其烦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去“蹲点”软磨硬泡给金滩村通电等,他所做的种种事情中映照出了现实中无数基层扶贫干部的影子;李水花是剧中命运最坎坷的人物,与得福爱而不得,因为一头驴和一口水窖被父亲卖掉,丈夫为她挖水窖被砸截肢,尽管如此她从未对生活低头,更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人物形象直击内心,从而使受众对人物产生共情,对那个时代也有更深的理解。

创作风格符合年轻受众审美需求。首先,《山海情》中主要人物与年轻受众处于不同时代同样年龄。剧中为脱贫做出重要贡献的村民中很多都是年轻人,如水花、得宝、麦苗等,扶贫干部也日趋年轻化如剧中的马得福和陈金山。从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不论是在剧中还是现实中,都能看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年轻、锐气来冲破桎梏,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创造新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方式。年轻受众也能从剧中人物身上看到自己身上的那颗想要为国家富强献力的心。

其次,剧中加入了年轻受众喜爱的喜剧元素。在年轻受众的刻板印象中主旋律电视剧往往带有浓烈的宣传意味,喜欢说教,剧情也模式化。《山海情》在叙事风格上更加年轻化,没有照本宣科地灌输脱贫致富的空洞思想,也没有拿假大空去掩盖问题,而是增加了很多喜剧元素,用诙谐的方式讲故事。该剧台词普遍使用方言,涌泉村村民们操着浓厚的西北方言嬉笑怒骂,体现了朴实粗犷的西北风貌。这些方言穿梭的片段,不仅仅负责搞笑,背后还牵系着闽宁两地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一开始双方“鸡同鸭讲”互不理解,到后来变成了互换方言,在不断的磨合中打破了地域、语言、文化的隔阂,感情越来越深厚。这种苦中有乐的叙事风格,让历史的严肃性和故事的趣味性相协调,方言带来的轻喜剧效果给年轻受众以沉浸式的剧情体验。

最后,能够吸引年轻受众的还是剧中所传达精神的时代共鸣。《山海情》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指定正午阳光团队制作的“命题作文”,有明确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该剧以小见大,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既能脚下有泥还能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彰显伟大的家国情怀,真实故事中蕴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剧中扶贫干部马得福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女性人物水花和麦苗不向命运低头、顽强坚韧,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能够超越时间,关照当下与现实,与现在的时代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欠缺和需要学习的精神。

结语

主旋律电视剧在年轻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取决于能否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山海情》能够跨代际在年轻受众群体中走红,得益于该剧与时俱进,在生产宣传等方面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和价值需求。《山海情》的成功也为扶贫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树立了典范,今后的主旋律电视剧在生产制作中需要不断提高选题的贴近性、内容的丰富性、表达方式的创新性,充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山海情山海受众
下一场山海
山海为鉴
《山海情》:所愿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土味《山海情》凭什么热度不减?
好看的“扶贫剧”不止《山海情》
《山海情》,“土到掉渣”的爆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一湾山海融“四美”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