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风雨 百年传播 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回眸

2021-11-14姜强魏岳江

声屏世界 2021年10期

□ 姜强 魏岳江

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2021年1月18日,中宣部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隆重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大力营造举国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

一、1920年9月,《新青年》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红色是上海的根脉,从1921年诞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转移至江西瑞金,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多数时间常设在上海。

1920年9月,《新青年》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肩负向广大读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启蒙教育的重任,激励、团结一代新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系统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1923年8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27年10月停刊。

《热血日报》(1925.6.4至1927)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政治性报纸,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主编瞿秋白。1931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决议召开苏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并决议在大会召开期间建立一个广播电台。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首次文字广播大会盛况,周以栗担任负责人,编辑有王观澜、李伯钊。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该报社与红色中华通讯社合并组成一个机构。此后,红中社以CSR为呼号向外发稿和电讯(“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名“Chinese Soviet Radio”的缩写),对外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中社停止向外发稿,仍继续抄收新闻电讯,部分职能转移到军委电台。周以栗、徐名正和瞿秋白等红中社主要负责人先后在转移过程中牺牲。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在陕北瓦窑堡宣布复刊,红中社恢复工作。1936年7月,红中社迁移到陕西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由廖承志负责国外电讯部分,向仲华负责《红色中华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红中社西安分社设立。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36年12月25日开始用新华社名义向全国发布新闻。但是当时,新华社和《新中华报》还是同一个机构。

1937年10月,八路军战地记者团在延安正式成立。1937年10月中旬,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召开会议,重点讨论时局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工作指导方针等问题。1937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负责牵头筹办的国际新闻社在长沙正式成立。1938年黄薇访问延安时,因被这里抗日精神所吸引,产生留在延安学习的想法,但毛泽东同志鼓励她继续当记者,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向海外华侨作宣传报道,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情况,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基于这种鼓励,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选择了更利于革命事业发展的新闻工作,从此中国首次出现了战地女记者的身影。

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至此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通讯社开始独立发展。1940年1月22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延安分会召开第三次会议。1940年2月7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延安分会向全国通电,反对《日汪密约》。1940年3月1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太行分会出版会刊《记者通讯》。1940年3月3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延安分会举行报告会,邀请来自华北抗日前线的记者刘白羽作专题报告,传达战地新闻工作具体要求。1940年3月11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晋察冀边区分会成立。1940年7月,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电告晋察冀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冀南、山东、延安等分会,决定成立总会北方办事处,具体负责长江以北敌后区域及陕甘宁边区新闻记者学会的工作。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1年1月1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派记者到抗日前线129师386旅进行战地采访,受到陈赓旅长亲切接见。1942年4月1日,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改变了之前以国际新闻为主的版式,变成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大生产运动、军事宣传,成功反击反共舆论,为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1942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了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加强报纸的战斗性。1942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及《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在杨家岭召开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就新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1942年5月,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等50多名编辑、记者和报社工作人员牺牲、失踪或被俘。1942年10月10日,国际新闻界朋友、德国著名记者希伯在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中不幸牺牲。至此,中国女记者接过男记者的接力棒,带着对男性不服输的勇气,在战地采访中自然而然地向男性看齐。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给了她们从事战地新闻工作的勇气和动力,同时战争也成就了她们爱国梦。

1943年5月4日,山东省各界沉痛追悼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山东分会会长、《大众日报》社长李竹如同志在战斗中牺牲。1944年6月9日,苏北新闻界举行联席会议,决议加强战地报道工作。此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抵达延安。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开办英语广播。1945年6月24日,华北新闻界通电,建议成立中国解放区新闻记者联合会。1945年6月28日至7月10日,陕甘宁边区、晋绥解放区、晋察冀边区、太行区等地新闻界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延安分会、晋察冀分会、晋绥分会、太行山分会均复电,表示赞同成立中国解放区新闻记者联合会。1945年7月12日,中国解放区新闻记者联合会筹委会在延安成立。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全党办通讯社”的口号,5月底批准《新华社、解放日报暂行管理规则》,并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进行了重大改组,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决定“新华通讯社及解放日报社为中央之机关通讯社与机关报”“隶属于中央宣传部,并在重大问题上受中央书记处直接指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党性、遵循科学方法、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遵循科学方法、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成立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以新华通讯社和中国新闻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体的人民广播电台。

1950年上半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确立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闻工作指导方针。

抗美援朝作战中,新华社作为唯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建立分支机构的国内新闻单位,共派出100多位记者、编辑及工作人员赴朝作战,他们当中有不少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记者,用他们的笔记录报道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其中,有7位新华社新闻工作者永远留在异国的土地上,有近百名记者、编辑和报务、机要人员获得了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奖章。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51年和1952年两年中,新华社志愿军分社共向总社发回消息、通讯、述评约1000篇,平均每月发稿40多篇。如今,在新华社社史馆二楼的展厅里,还摆放着当年电文的手写原稿,战地记者的笔记本、记者证,以及获得的各种军功奖章,还有战场上用过的电文发报机……

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报纸工作的成绩,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报纸工作重点,进一步规范全国报纸实行“企业化”的经营模式。1956年,为解决新闻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问题,新闻界掀起了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之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报刊品种不断增多。

反右期间,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要求各省委、直辖市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特别关注报纸和刊物,并告诫“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受到了外界干扰,后来开始得到纠正。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得到恢复与发扬,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采写了雷锋、铁人王进喜和焦裕禄等一大批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的典型报道。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闻事业拨乱反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新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新闻事业被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为探讨与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提供了理论指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新闻事业被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为探讨与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提供了理论指南。1982年12月4日《宪法》为我国新闻事业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原则。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开展舆论监督、重大的事情要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要经人民讨论等全新观点,我国新闻事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品种、多行业、多特色的媒体报刊结构。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新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1996年首家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着报业走上了集团化发展模式。截至2000年10月中旬,全国共有16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报业集团。

四、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讲话又强调: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四句话勉励《人民日报》全体新闻工作者肩负起新闻宣传历史使命,此后也涌现出许多世界著名的战地记者。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王智敏赢得了“身穿‘CRI’服装的战地之花”的评价。新华社记者黄文1999年赴南斯拉夫联盟,参加了一系列的战地报道,是中国第一位前往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者。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在1990-1993年首赴贝尔格莱德,1999年主动请缨再赴南斯拉夫,报道了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真相,同年5月7日在北约空袭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中以身殉职。伊拉克战争中,闾丘露薇等5位女记者成为凤凰卫视战地报道的主力军,她们报道技术水平、能力素质比起男记者丝毫都不逊色。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五、胡锦涛同志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强调要重塑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开展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重要新闻观点。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纷纷建立各自的网络平台,并将其作为内容二次传播的窗口。腾讯公司2011年初发明微信、2012年4月正式上线,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有事没事刷刷朋友圈、浏览公众号、点赞群内留言等,已成为很多网民生活中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用户实现从电脑端向移动手机端转变,手机客户端取代网站成为纸媒转型的一个拐点,报刊集团纷纷通过公众号推出自己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或者推送独家采写的原创作品,自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融合发展趋势。

(一)媒体融合发展列为国家战略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此媒体融合发展被列为国家战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开发运用360度相机、VR(虚拟现实技术)、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智能采写机器人、中央厨房、APP、客户端等技术产品,拓展传播渠道,并将打造智能采编平台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打造融媒体运行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各种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各类服务平台和移动传播的重要载体,把媒体融合推到凤凰涅槃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主流媒体发展的新兴媒体,如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成为新闻舆论战场的主力军,并将进一步通过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倡导移动传播、智能抓取、数据采集、视频表达,将以报纸为中心转移到以APP、客户端为中心,把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传播主阵地打造,逐步向基层延伸。

2017年以来,智能采写机器人初露锋芒,新华社智能主播闪亮登场,“媒体+AI”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风向标,人民日报社推出人工智能“创作大脑”、新华社尝试媒体大脑MAGIC进行新闻产品智能生产,揭开智能媒体时代的神秘面纱。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主流媒体逐步打造优质内容聚合平台,进军短视频领域,通过移动端发布视频新闻,推进传播终端向移动化演进,如人民日报社打造的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新华社打造的全国主流媒体“现场云”平台、《光明日报》推出的“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视频,等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从2018年4月开始,对违规短视频平台进行了有效规范和综合治理,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了短视频新闻奖项。

(三)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抱团发展、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的原则,旨在产生1+1>2的集群效应。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单靠哪一家都难以完成,必须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抱团发展、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的原则,打造包括网站、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APP、视频等在内的全媒体智能发布平台。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后,辽宁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媒体资源整合,7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辽宁报刊传媒集团,拉开了全国党报党刊合二为一走集团化发展的帷幕。2019年1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人民网全媒体播控中心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尤其是中央主要媒体主动适应世界媒体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正全力以赴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四)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至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媒体改革重大任务,区县融媒体中心陆续揭牌成立,奏响了融媒体发展的新乐章。

(五)5G、AI、新闻大数据助力云采编:平台聚合、立体传播、多屏齐开。5G的投入使用,主流媒体抢抓5G风口,打造5G融媒体实验室,加速研发5G超高清融媒体演播开放服务平台,积极运用语音播报、AI播报、机器人写作,让技术开启云传播新窗口。

2019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发挥5G网络具有传输快、容量大、智能强、高体验等特点,开展内容云采集、云聚合、云分发、云采写、云传递、云报道等智能采编业务试水,实践探索“5G+内容+技术+渠道”的全媒体智能报道发展新模式。2020年,受疫情影响而推迟召开的全国“两会”,5G、4K/8K、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网民精心制作一套手机网络新闻美味大餐,媒体报道凸显短频快清特点,基本实现“云对话”“云制作”“云采访”“云报道”“云直播”“全息访谈”,创新5G+8K+AI实时传输、智能剪辑、快速制作、立体传播、3D版AI合成主播等新形式,让网民感觉2020年全国两会媒体报道形式内容、传播技术渠道焕然一新、非同一般。

2020年12月24日,“2020智慧媒体高峰论坛”发布的重磅智能产品,是由《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百度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融合《人民日报》的“最强大脑”,充分发挥《人民日报》内容优势,在AI算法的支撑下,无论是图文编辑、视频剪辑还是素材制作,创作者都可以实现一段视频的语音识别、人物识别、精准拆条一步到位,彰显了内容+技术为王,实现内容与技术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的云采编发展新趋势。2021年1月1日,新华网客户端全新升级,新华号、全民发布、数字云集、新华云直播……一端在手,万事融通。改版后的新华网客户端,着力打造“数字云集”体系,持续升级“云创、云展、云商、云数”等,畅通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目前,地方省级推动云端共联共建,与县市融媒体开展内容与资源协同,如内蒙古的草原云、河北的冀云、北京云等,在传播力度、宣传覆盖面上将进一步扩大。

当下,“两微一端”、快手、抖音、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媒介发展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技术为云采编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元素、大数据基因,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终端随人走、手机随时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眼不离屏,正助力云采编时代春天的来临。基于此,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六)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2021年1月18日,中宣部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后,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历史深处,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走进人民心间,充分反映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进思想高地,广泛弘扬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走进奋斗一线,展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凝聚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