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供性视角下新媒体于政治民主的影响与作用

2021-11-14张安瑜

声屏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主公众政治

张安瑜

概念界定与剖析

可供性。“可供性(affordance)”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1979)提出,认为其意味着环境中可获得的行动可能性,与行动者本身的行动能力相关且不随其需求和目标而改变。在学者Norman(1988)于设计领域和人机互动研究中定义为物体引导人们如何使用的性质。随着相关研究的继续,可供性作用于行动者与技术的直接互动——对技术的试验和适应过程,从而形塑最终人们对技术的使用(Gaver,1991;Leonardi,2011)。而在 SandraEvans(2016)发表的论文中对一直以来围绕可供性的概念及其使用中的矛盾进行梳理,并建立传播研究中的阐释可供性的概念框架,提出了三个对可供性进行判断的标准:可供性既不是物体对象(object)也不是其特征(feature);可供性不是结果(outcome);可供性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

在国内学者也尝试对此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学者潘忠党认为当下新媒体的可供性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信息生产的可供性 (production affordances)、社交可供性(social affordances)和移动可供性(mobile affordances,即在时空点上的自由度)。各类媒介平台或应用形式都能够根据这三种可供性的维度加以区;相对而言,在三种可供性上水平越高的媒体,往往就是越“新”的媒体。

政治民主。民主作为保证人民平等与自由的基础方式,从广义上民主可以被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多个领域中,此时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机制包括多种原理体系,主要是根据绝大多数人民意志进行;从狭义上民主则体现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被称之为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是指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其特点在于以公民意志作为政治合法性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意见为最终依据。因此,可以看出,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以及公民意见的凝练和形成是作为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其中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行为被称为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当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

可供性视角下网络社交媒体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的积极影响

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凭借可复制(replicability)、可连接(connect-ability)、可致意(greet-ability)等可供性为公众政治参与提供多样的可能,也为新媒体时代政治民主建设创设了一幅理想蓝图。

其中,网络社交媒体的可供性为政治民主的发展带来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可能。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输入方面的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从而创新政治参与模式,政治输出方面的政府及时充分征求、吸纳、甄别民意从而做出决策采取行动以及政治反馈方面的促进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的政治过程。

信息生产的可供性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为媒介提供了内容生产的多种可供性,由于新媒体信息生产的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与可关联,为公众丰富了政治参与的平台和渠道。可供性为公众创造了利用新媒体线上政治参与的形式,便捷了政治信息的获取与政治观点的表达。

同时,新媒体打破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议题设置格局,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动性。新媒体的可供性一方面为政治议题的发布与交流构筑平台,为民众参与政府有关公众议题的探讨创设可能。新媒体因其在内容的生产和传递中的特质吸引公众关注,增加公众对政策纲领性议题进行深度探讨,以便于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受到公众强烈关注但并未引起政府重视的问题提供了议题设置的平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议题设置的主客关系和秩序。社交媒体的可连接促进了公众议题、媒介议题、政府议题的融合。新媒体作为一种平台使公众部分相关的网络参与政治参与融合,从而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创新政治参与模式,促进了政治民主。

社交可供性要求政府及时充分地基于民意进行政治输出。新媒体的社交可供性在传情达意与连接扩散上使得政府能够更大程度地吸纳民意基础从而做出更好地决策和行动,因此更需创设和建立科学、客观的舆情评判机制和制度,在充分征求、甄别和吸纳民意后做出决策和行动。政府不仅在微博回应民众,更须转化为实际的执政行为。

新媒体时代,为了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从而提出对信息特质的要求。政府为了获得更多公众和舆论的认可势必在政治输出时应充分征求、吸纳和甄别民意,从而对决策和行动作出相应调整以充分适应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的特质。

移动可供性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政治反馈。因为网络社交平台的可供性,政府和公众之间平等沟通,双向互动的新型交流模式将很大几率实现。这意味着公众将会利用网络新媒体在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的基础上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效果提出意见、要求,做出评论。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将在网络平台上创设相应的反馈制度平台,这就要求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适应网络社交平台的特质更好地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有力地建设“参与回应型政府”,实现新媒体政务的机制化与常态化。

可供性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民主风险

在现实中,媒介技术在公众的使用和互动中却逐渐使政治权力的运作产生了不可控制性,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建设中开始显露民主风险。民主风险指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制度与民主化目标相悖逆的状态,在新媒体时代主要表现为主体风险、进程风险、价值风险、结果风险。

主体风险: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模糊性。在新媒体时代中,网络的匿名性伴随着主体的不确定性。而在现代民主政治要求中明确提出,主体为拥有本国国籍的公民。纵观当前新媒体中的参与主体,特别是在互联网中,多以虚拟的符号出现。网民这一群体没有清晰的法律地位,也无政治权利的限定,更无法确定国籍,主体的模糊性暗含着政治参与最终的性质和结果的偏差。

并且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部分机器人也将成为网络参与的主体,并受控制于某些企业、组织,服务于某些主体的利益。因此,在面对网络舆情和舆论时难以确定网民的国籍属性和政治从属,无法识别与鉴别网络舆情是由敌对势力挑唆和煽动形成的还是真实民情。

进程风险:政治进程的不可控性。新媒体会使得国家政治民主进程产生与原有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计划的偏离。首先,其可供性带来民主在时空层面的挤压与变革。互联网连接了不同的地域与国家,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空间局限,并通过共时性的媒介技术将不同的政治民主体制、民主进程、价值观念置于同一讨论空间,加剧了相互的碰撞和变革诉求的急迫性。另外,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了政治参与议题的游离性和复杂性,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和流动性。这是“一种易来易去的政治,离下场政治请愿永远都只有一次点击鼠标之遥;这种技术形态鼓励问题的游移;在那里,集体政治身份的记忆短暂,很容易被删去”。

价值风险:意识形态的冲击。随着主体与进程的风险显露,主流意识形态层面的安全风险凸显。由于网络新媒体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相对立的意识形态会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侵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例,它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在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正被互联网中渗透的杂音和负能量侵蚀,其中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国内外错误思潮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结果风险:应对网络民粹。互联网媒体时代应警惕网络民粹主义的侵害,网络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互联网媒体中的一种过度民主。由于其极端推崇人民的价值撕裂社会,造成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对社会治理并无益处。一旦民意绑架政府,还会给执政党、政府带来决策压力,导致其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举措,更会因此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

关于现实中新媒体对政治民主影响效用的几点思考

资本、技术对媒体的隐形控制给政治民主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媒体技术作为工具,在商业化进程中受资本和权力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和控制,进而破坏媒体的中立性。而在这样暗含倾向性和策略性的媒体环境中,进行政治参与所得到的“政治民主”将最终失去公共属性。

具体来说,在整个社会中新媒体技术掌握者由于技术特定门槛的加持本身就被赋予相应的象征资本和文化资本。在这样的情境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虽然能够展现部分公众的观点和意见,但其中暗含着的利益和权力的逻辑,却隐晦又带着目的性地消解新媒体的中立性和包容性,无法使政治民主得到真实意义的实现。

更多情绪而非理性的信息得以传播,政治认同感易增强但参与行为较低。随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情绪相对于真相更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公众也倾向于接受情绪性信息并对此表示认同。由于民主主体在网络空间以虚拟身份参与政治生活,权责意识的缺失带来参与行为的随意性。同时,相比于更需要切实行为承担责任的线下政治参与行为,媒体呈现的公众政治认同和发声显得更加容易与积极,然而“积极”背后公众真实的专注力和行动力却被随之消解。

关于网络新媒体之于政治民主作用关系的认识。从本质来看,新媒体时代是由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通过其便捷、开放、平等、自由等特质能够引导公民积极投入政治参与、形成公共意识,同样也会引发对民主的消解和破坏。而政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和形式,体现出其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本质,即政治民主是建立在某个国家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展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和关系。因此,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必不能创造或是决定政治民主的去从,新媒体可以拥有政治属性影响政治民主,所以通过新媒体的特性可以引导政治参与,改进政治信息传播格局,对民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在新媒体时代,政治民主显露的一些风险和危机中涉及阶级属性等实质性问题时,是网络新媒体技术无法直接改变的。因此,本质化、审慎看待新媒体时代政治民主问题,需要厘清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正确的作用逻辑关系。

猜你喜欢

民主公众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公众号3月热榜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