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介时代网络舆论的治理方法及路径研究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舆论意见

社会学家鲍曼在其著作《流动的现代性》中指出:“人类原有的坚固的、沉重的、形状明确的金字塔式的社会,正在向动荡不安、流动易变的液态社会转变。”按照鲍曼的观点,所谓液态社会,其主要特征就是传统社会形态固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生产方式不再以固定有序的方式呈现,社会公众的行为及表现逐渐无序化和失范化。

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冲破了原有社会中关于地理空间的限制,传统的社会权威被消解,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液态社会概念的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社会公众依赖于网络所提供的传播机遇与平台,参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公众从被动到主动的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正是目前社会变迁的有力印证。

网络舆论的形成及传播机制

公众舆论是公众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的一些认识和意见,是群众基础心态和情绪的晴雨表,公众舆论是大众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口头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雏形,带有公开性、广泛性、可塑性、差异性等特征。

网络传播尤其是数字媒介技术时代,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与裂变呈现出典型的特征。

网络舆论传播渠道快速裂变。从报纸、广播到电视,每一种媒介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都是社会公众接受信息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网络与手机作为新媒体快速崛起之后,其威力不容小觑。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的渠道增多了,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渠道,打开了公众进行舆论扩散的通道。

意见表达传受双方身份模糊。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通过媒体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消息,满足自己关于社会生活的需求。传统媒体传播时代,以传统媒介为主,受众被动接受,是典型的传播者传播信息;受众接受信息的时代,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反馈相对较弱。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这种传播格局逐渐改变了,受众逐渐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和内容生产中,不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和接受者。

信息传播多媒体融合趋势增强。当前的网络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定时生产,网络传播时代打破了这种传播形态,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平台。论坛、微博、微信、APP、移动视频直播等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融合趋势增强也成为舆论扩散和传播的重要领域。

数字媒介技术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公众意见表达更加自由。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过程中,由于“知识鸿沟”等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从强势的媒体到达受众,受众由于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接受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公众舆论更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并加以扩散,虽然传统大众传播中也有意见的“反馈”,但这种反馈的渠道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网络的出现溶解了固态社会壁垒森严的人际屏障,国际、种族、身份、性别、文化等鸿沟相继被突破,组织、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便利,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的优势地位逐渐消解,社会公众以极低的代价就可以参与其中,对于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传播现象,公众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积极参与,如近期藏族小伙丁真的网络爆红现象,公众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进行意见表达。

意见领袖作用强化。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经典研究,意见领袖被人们广泛认知。在上连媒介、下连公众的机制中,意见领袖以独特的优势在公众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舆论参与及表达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网络传播时代,传统的意见领袖发生的新的变化,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凭借自己对某些特定话题、事件、现象的独特见解,影响着大批的社会公众。因此,意见领袖在影响力方面甚至会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强,其身份也呈现出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影视明星,无论是某个行业的引领者还是某个话题的参与者,都可以借由网络数字媒介呈现出新的特征。

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的“去抑制性”为公众参与社会事件和意见表达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传统媒体时代,公众会受到来自现实社会的种种制度、规范等的约束,从而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意克制和约束。但是在网络传播中,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弱化了这种来自现实社会的约束,公众会因为匿名性等心理机制,从而放松了对自己行为的克制。因而,在社会事件的传播中公众会释放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意见及态度的参与和传播。在网络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意见同伴,更有动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也更容易形成所谓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同时,信息的即时更新与传播,公众的即时参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关于某一事件的舆论,然后借由网络媒体迅速扩散传播开来。

网络舆论的治理方法及路径

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一方面是媒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进程的表现。但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自由性为数字媒介时代网络舆论的传播与治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网络舆论及其传播过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大了不同社会公众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信息技术强或信息技术多的群体要比信息技术弱和信息技术匮乏的群体接受的信息量更多,而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是扩大了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这种鸿沟。其次,网络传播信息过剩、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现代社会中公众时时刻刻处于信息的包围中,即时推送、即时更新,碎片化内容、同质化信息等现象已成常态,大量信息冗余,另外虚假新闻、炒作等现象十分普遍。第三,媒介暴力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网络传播中诸如“人肉搜索”“刻板印象”等现象导致的媒介暴力,如“小凤雅事件”中的网络暴力现象等,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环境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在网络舆论传播中侵犯社会公众隐私权、名誉权的基本问题,成为网络舆论传播和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如何治理网络舆论成为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重要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为公众参与社会进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进行即时反馈,但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公众的意见表达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不可逾越的数字鸿沟因素下,每一位公众基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对信息进行解读和传播,因此需要意见领袖理性发挥自己的影响作用,引导网络舆论理性发展。

发挥主流网站的引导作用。网络传播时代,价值多元、信息庞杂,更需要主流网站及时发挥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对于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热门事件,及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从正面进行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朝良性发展。对于事件中的不实传闻、小道消息,及时进行疏通和引导,确保主流社会在构建网络舆论中的话语权。

发挥传统媒体的专业作用。不同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把关机制相对较弱,出现很多虚假信息、炒作信息以误导社会舆论。因此,需要传统媒体发挥其专业作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在信息生产及舆论扩散中,即时辟谣、即时更正,借助传播媒体的公信力,树立网络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正向影响力。

健全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制体系。网络舆论的表达是网络群体参与社会进程的一种表现,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时,应该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监督机制,对社会公众的网络参与行为进行研究,多举并重,依法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制建设,共同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疏通网络意见表达渠道。网络空间中,基于某些事件的发生,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会形成网络舆论。社会公众基于自己不同的需求,诸如现实社会的关系需求、来自生活的内容需求等参与进来,将个体情绪借由网络空间放大,一些热点事件衍生的流行语及其快速传播就是其典型表现。因此,更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网络意见的表达进行即时疏通,了解社情民意、民心所向,构建一个畅通的意见传播渠道。

结语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体现。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媒介技术参与社会生活,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重组,新的问题由此不断出现,给人们治理社会空间尤其是网络舆论空间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笔者也将在未来的学习及工作中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舆论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评“小创”,送好礼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