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致命魔术》的电影剧作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吉尔诺兰魔术师

主线、支线双重叙事

在诺兰导演的电影里,很少有线性叙事的影片,《致命魔术》也不例外。该片借用两位主人公破译两本日记的模式,向观者讲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在影片的情节安排中,两本日记成为了两条重要的线索。两本日记代表了两种窥视,其一是安吉尔对博登的窥视,其二则是博登对安吉尔的窥视,这两种窥视分别满足了观者整部影片的窥视欲。无论是博登窥视安吉尔,或安吉尔窥视博登,其所见所闻正是对方想让他看到的。这两种窥视促进了主线情节的发展,也为支线的铺陈做了最好的设计。

一条主线进行叙事。该片的主线是安吉尔和博登二人的博弈,博弈的目的则是打败对方,完成伟大的魔术记录史册。按照席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来讲,影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端,讲述了安吉尔和博登这两个极具天赋的年轻魔术师一同学习、一同长大。安吉尔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完美地表现给观众;而博登则与他相反,他是极具创造力的魔术天才,他不修边幅和对魔术的痴迷导致他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表现手法去获取观众的喜爱。二人本相安无事,却因一次逃脱魔术中博登导致安吉尔妻子意外死亡,两个人开始相互仇恨。第二部分是安吉尔与博登相互竞争,也是整个影片的对抗部分。二人因为相互之间的妒忌猜疑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关系,他们为了报复彼此不择手段。二人在博弈的过程中,各有胜负,然后都因博弈而名声大噪。直到安吉尔无法破解博登的瞬移魔术,之后去寻找特斯拉,这就进入到了影片的第三部分。该部分二人有着各自的瞬移魔术,但两个人都无法理解彼此的魔术表现手法。两个人因为魔术而疯狂,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

两条支线辅助叙事。基于这条主线,导演将故事分为两条支线向观者讲明真相,借用日记本为观者呈现了一场魔术盛宴。博登给安吉尔看的日记是真的,但最后一页却是博登故意给安吉尔看的。安吉尔给博登的日记也是真的,但同样,最后一页同样也是他故意给博登看的。两个人利用彼此性格的弱点,愚弄彼此。正如影片开始所说“你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做这些。观众知道真相!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很可怜,很真实,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可以愚弄他们,哪怕只有一秒,那么,你就可以让他们对你感兴趣。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一些东西,那就是他们的表情。”

以实代虚的叙事编排

导演诺兰在该片中展现了他对电影叙事结构的独特理解与巧妙编排,而其中也始终穿插着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影片的开头通过安吉尔的工程师卡特对博登的女儿露西讲解小鸟魔术和对应结尾博登回家,卡特魔术表演完毕形成呼应,完美地迎合了故事的叙事模式,完成了叙事。

正如影片中所言,魔术分为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被称作‘以虚代实’,魔术师向你展示一些普通的东西。第二部分称作‘偷天换日’,魔术师拿那些普通的东西,把它变成一些特别的东西。但是,你不会为之鼓掌,让某些东西消失还远远不够,你还得再把它们变回来。”影片中诠释这一点的方式就是通过开始的小鸟魔术。所谓小鸟魔术指的是,有两只完全相同的小鸟,其中一只小鸟消失,另一只小鸟出现。片中的安吉尔和博登的瞬间移动也是基于这个基础上,把鸟笼变成了箱子,一个人消失,另一个人出现。而小鸟魔术的核心要义就是“牺牲”,就像影片中给出的答案,想要小鸟重新出现,使这一魔术完整的代价就是有一只小鸟死亡。任何一个魔术都是这样,小鸟魔术、金鱼魔术师,安吉尔、博登都是想要成为一个著名的魔术师,自我牺牲是其中最大的代价。

牺牲与复仇的主题

在影片中,安吉尔对“小鸟魔术”的理解是分三个部分的。安吉尔第一个使用的“小鸟魔术”是通过改名换姓、换一个身份学习魔术,这是安吉尔的第一次牺牲,牺牲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发现博登完美地瞬间移动魔术的时候,安吉尔再一次使用“小鸟魔术”,让他的助手奥菲利亚去做博登的间谍,这是他不完美的“小鸟魔术”的第二个阶段,牺牲了他人对他的信任和爱,结果奥菲利亚成为双面间谍爱上了另一个博登(福伦)。当安吉尔读完博登的日记之后,他陷入了疯狂,寻找特斯拉、使用机器,并且枪杀了他的克隆体。此时,安吉尔彻底完成了他的“小鸟魔术”,他也创造了他独一无二的移形换影术。而这个魔术他成功地让博登入狱,并完成复仇。

“牺牲”主题。博登对“小鸟魔术”的理解是自始至终,从博登发现中国魔术师表演的金鱼魔术开始,博登就明白了魔术的真谛,即自我牺牲才是魔术的代价。博登与他的孪生兄弟福伦各自牺牲了自己一半的人生,轮流扮演魔术师和工程师,轮流扮演萨拉的爱人和奥菲利亚的爱人。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博登和安吉尔看完中国魔术师表演的金鱼魔术之后,安吉尔曾对他的妻子说,“博登马上就看出来了,而我却不行。让我一生都装成另一个人,我受不了。”这就展现了博登对“小鸟魔术”的理解要远高于安吉尔,因为他已经具有了做出牺牲的准备,而且实际上,直到他死他也一直都在装成另外一个人。

整体来说,牺牲是这部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从开始的鸽子、手指、一个人、亲情、爱情和友情,最后乃至人的灵魂和被淹没的真相,而“小鸟魔术”正是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纵观导演诺兰的多部影片中,都可以见到“牺牲”这个主题,而“小鸟魔术”也是诺兰在他诸多影片中比较常用的手法。而小鸟魔术的牺牲也正是整部影片的思想主题,正如无量塔姬子:“牺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们对牺牲习以为常。”

“复仇”主题。该片前20分钟交代了该片所有隐喻的情节,暗示了影片的内容。之后,安吉尔的妻子意外丧生,这标志着两个人的复仇之路正式开始。二人在整部影片中的戏剧性需求都是彻底地击败对方,向对方复仇。而贯穿其中的戏剧性动作则是彼此的阴谋诡计。安吉尔陷害博登(福伦)入狱,而真正的博登在影片的结尾枪杀安吉尔,这在剧情上也构成了一个闭合式的结局,让观者的情绪能够得到完美的释放。

在诺兰导演诸多影片中如《记忆碎片》《盗梦空间》《蝙蝠侠》等,都可以看到他一个偏爱的主题——复仇。如果从主题和思想的角度来看待诺兰的《致命魔术》的话,整部影片的动作主题是复仇。导演通过安吉尔和博登在魔术生涯上的博弈来向观众展现了他们几个人的境遇和遭遇,并通过两本日记来满足观者情感上和视觉上的需要,让观众被整部影片的真相和这部电影的魔术手法所吸引。然而,导演诺兰却可以做到将叙事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观众展现一种更为深沉的思想与动作的主题。不论是安吉尔还是博登,他们都为了魔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这些牺牲是他们彼此复仇所付出的代价。诺兰在纯粹的复仇上深化了复仇的概念,即每一次精彩的魔术都是一次光明正大的谋杀。

身为编剧和导演的诺兰也在人物名字上的命名做了一些手脚,其表现方式借鉴了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将人物名字形成了具有命运结局的符码。例如,安吉尔的英文名字是angier,可以变化成为anger,意为愤怒,暗示安吉尔复仇的主要原因就是愤怒。博登的英文名字是border,可以变化为burden,意味着守护者,影片的最后留下来的正是博登,他依旧在行使着他作为父亲的职责和义务。博登的双胞胎兄弟福伦的英文名是fallon,可以变化成fallen,意味着阵亡,他的确是安吉尔复仇复仇的牺牲品。安吉尔的工程师卡特的英文名字是cutter,意为切断者,卡特与博登在博登的工作室相遇,两个人互相点头。这也表现了卡特在离开了安吉尔之后,与博登展开了合作。而他切断的,正是整个事件的秘密和真相。以上这些,也正是导演诺兰惯用的手法——“猜谜游戏”,既满足了影片的悬疑感,也满足了观者的窥视癖。

导演诺兰的成功源自他对电影魔术的独特理解,归功于他对观者观影体验的理解。他不仅明白观众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且他也懂得该如何去讲述这个故事。就像影片中提到的,“现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无法找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希望被愚弄。”

猜你喜欢

安吉尔诺兰魔术师
假死疑云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假期大作战
魔术师
巴黎恐袭后的暖心对话
寻找魔术师
魔术师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美国龙卷风“奇迹”女婴不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