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
2021-11-14□
□
首都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首都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概况。根据中国高校之窗统计,北京现有90所高校,其中57所本科高校、28所专科学校和5所独立高校,共计师生人数将近115万人左右。北京的双一流大学约占首都高校总数的30%,学校师生人数众多,且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舆论影响力。因此,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根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高校舆情事件的曝光网络站点,基本上存在于微博、微信,紧随其后的是新闻网站和各类APP,电子报刊的媒介使用热度较低,这说明高校师生网民已经对某个特定的网络站点形成了依赖,并有定期浏览的习惯。从数据量来看,意味着微博、微信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及发展的主要阵地,在进行舆情引导时,应积极利用好用户活跃度高的传播媒介。从情感倾向分析来看,各高校综合全年数据基本保持中立态度,负面态度基本存在于突发性负面事件的时间范围内,不属于普遍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处理突发性负面事件的手段,提高预防和抵抗负面舆情事件的能力。
突发性负面网络舆情事件。从突发性负面舆情事件的话题类型来看,事件多元化趋势明显,关于学生问题类舆情事件有更高的关注度及参与度。从情感倾向分析来看,人们对于多数事件还是能够保持中立态度,一方面,在公共平台中,大部分网民对待负面信息还是处于一个保守的状态,不会产生过激的情绪。另一方面,在负面舆情话题曝光后,各高校的引导方式各异,应对水平高低有别。其中,话题度最高最热的事件类型均为学生爆料事件,与学生有更加密切的关系,直接触碰到学生的利益,因此会引起更高的关注度以及更激烈的负面情绪。
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网络舆论中的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当“意见领袖”发表言论或者观点时,所受到的关注会更多,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会更高。因为高校学生生活的特点,“意见领袖”的能力都会得到放大。一旦“意见领袖”们“失控”,因为众效应现象这种趋同的心理往往是很难以控制的。
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掌握“意见领袖”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正确引导学生舆论,具有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选择和培养合适的“意见领袖”,从而对舆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掌控。
网络舆论的泛娱乐化和低俗化问题。在现今互联网舆情中,是否受到受众关注的首要原因可能不再是信息的来源是否真实,而是主要源于受众的好恶情况。受众自由地选择喜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最近流行的事件、热点话题。高质量的内容会迅速被淹没在各种各样信息的大海里,受众没有时间去仔细品味一段意味深长的佳作,简单直接的娱乐性信息就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如何将过于低俗和娱乐化的信息进行过滤,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是人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网络舆论中的求异心理和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求异心理,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新思变。这也是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的成因之一,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是指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的社区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互相沟通的平台。网络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持“少数派”意见的网民不会因为自己的看法与大众媒体所传达的主流意见不相同而隐藏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保持沉默或者趋同。
求异心理得不到满足和发挥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做舆情引导工作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方面适当地给予一定空间让他们进行表达;另一方面集合多方综合性意见。
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倒流现象。在前互联网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所代表的大众传播“强大影响”论占据着主导地位。屈指可数的几家传统主流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甚至有许多报社都已关闭实体店转战互联网。如今,网络媒体的议题逐渐多元化,且单个渠道的访问用户规模庞大,这意味着我国网民众多,且具有在固定站点长期浏览的习惯,导致网络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很有可能在舆论的推动下愈演愈烈,最终转变为社会焦点,造成或多或少的社会影响。
加强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做好“议程设置”,把握热点话题的主动权。在这个逐渐开放化的世界,严格的把控方式有时未免适得其反,变“堵”为“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首先,主动出击,设置议程。学校应积极应对,营造校园网上的热点信息,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构建,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言论设置一定的“议程”。学校要加强校内校外的网上工作,积极建设和维护校内官方网站以及校外微博、微信、论坛等官方账号。要注重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力量,构建出更多符合学生心理且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议程设置的内容。
其次,做好议程设置内容的把关工作,增强学校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对于议程设置内容的把关,多是对转载其他网站的校外新闻的选择,对于转载新闻作为议程设置内容的把关是十分重要的,且有助于提高校网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第三,对于校内发生的事件,要及时报道,高校的很多事件,尤其是负面的突发事件,必须由高校网站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避免出现失语状态。学校媒体也要及时发布来自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和处理措施,要重视学生对事件的舆情信息,不要忽视或不理睬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做出官方回应,有效化解偏激舆论,正确引导舆论。
最后,针对校园BBS上的评论,要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设置专门的评论员述评,时刻关注学生评论。借助网络媒体论坛良好的交互性能可以进一步判断自己的舆论导向或者是议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需要做哪些调整、如何调整等。
网络意见领袖:从源头发现,在日常培养。一是培养适合的人群。在网络舆情的引导过程中,不仅要发出官方的声音、表明立场和态度,也要借助校园“草根”意见领袖的力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进行全面正确的舆论引导。同时,学生意见领袖要均匀分布在各个年级当中,与群众之间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政治信念强、综合素养高的教师或学生。
二是重视日常培养,加强综合素质。丰富媒介基本理论。首先,“意见领袖”应通过远程学习、网络课程、自我研修等方式,从媒介基本理论、管理制度及法规、我国的媒体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水平,避免对信息的盲从。
掌握媒体传播技巧。要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应尽量把观点和态度隐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注重引用事实进行引导,重视情感沟通的作用,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不信任感,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平等对话,为信息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两面提示”,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当高校发生某些事件存在对立因素,需要校方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依传播对象的属性不同,在传播效果上会有明显的区别。“一面提示”更适用于原来就持赞成态度且文化水平低者。而“两面提示”对原本持反对态度且文化水平高者效果更佳。根据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来看,恰恰符合两面提示传播对象的特征。高校学生更容易反对“皮下注射”式的大众传播方式,认为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比普通人层次更高,对每个事件会有不同的个性化见解,因此更容易抵触官方的说服和宣传,甚至与之公开唱反调。而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正反两方观点的说明,会使学生感到更加“公平”,没有被控制的不适感,这种说明更易被学生群体所接受。
结语
全面系统地研究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问题对于为学生建立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保证首都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正确利用新时代传媒技术,加强对首都高校学生正面思想引导是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通过对于不同首都高校网络舆情案例的研究,得出关于首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对于首都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的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