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西安城市形象书写的影像实践
——“五味什字”短视频工作室城市短视频的选题与策划
2021-11-14□
□
短视频挖掘城市地方特色,从根本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为丰富城市形象的表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想象力与可能性。社会群体对于城市形象的认知不单单是基于地理因素以及现实的生活经验,更依靠符号性的想象建构,媒介对城市形象进行二次塑造形成虚拟空间。
“五味什字”视频工作室孵化于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于2018年2月正式上线,立足于西安城市,打造“原创+品质”的本地化精品短视频,工作室通过影像纪实方式记录西安当代城市的掌纹脉络,再现当下城市空间和群体状态的画面,让用户透过影像的媒介,将印象中对一个空间、一个街巷、一个地标的认识,结合新的视觉感受,重新形成人们对于西安城市的地方感。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五味什字”视频工作室共推出118部原创精品作品,并分为十一个系列:“城中村系列”“特色街道系列”“现象西安系列”“特色老店系列”“寻夜江湖系列”“西安美食系列”“航拍西安系列”“城市建筑系列”“即刻西安系列”“城市之光系列”“魅力陕西系列”。万变不离其宗,尽管系列众多,工作室对于西安当代城市的关注始终聚焦在城市空间、城市群体、城市事件、城市概念四个方面,透过地理风貌、社会文化、人文活动等内容文本,为西安城市建立鲜明的城市特色,并促使群体对于西安城市形象产生认同感、满足感和荣誉感。本文从该工作室的选题立意出发,对城市影像与城市形象的关联性进行探索。
城市空间:西安城市形象的存储物质
建筑理论家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城市空间中行进,城市中的场景、地方和景观呈现流动状态,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景观视觉,透过这些物质形态大众得到直观的城市印象。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将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归纳为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内容的五种元素。“五味什字”视频工作室在对西安的城市挖掘中,也围绕这几种元素展开。
道路。“西安特色街道”用11部作品记录了西安街道的真实场景和大众的生活状态,其中包含以“老菜市场”为特色的建国门、“布艺批发”文艺路、“服装批发”康复路、“水产批发”炭市街为代表的商业功能型街道;包含以明德门街道、学习巷、道北区域为代表的生活型街道;包含以“酒吧一条街”德福巷、“书画一条街”书院门、“美食一条街”北院门为代表的游览型街道,以及以曲江池东路、灞桥东路、纺织城正街、韦曲老街等为代表的交通型街道。
边界。《长安有八水,条条都很美》展现的是在西安城市四周穿流的八条黄河水系,与道路有所区别,是不被视为通道的线性边界。
区域。因中国第一部城中村电影《沙井村之恋》故事发生在西安沙井村,城中村成为西安特有的城市样貌,“西安城中村”系列以西安五个城中村为标本,展示共同城市空间下不同地理区域的城中村群体各自独特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
节点。《你没见过的立交桥之夜》拍摄对象为西安城区内人流量较高的五座立交桥,作为城市道路的汇聚点和不同层次空间的交汇点,立交桥是典型的城市节点代表。
标志物。一个城市中最有鲜明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标志牌等,通常会被大众认定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物,以此来与其他城市做区分。《直角西安》把镜头对准包括大雁塔、陕西广播电视塔、永宁门、大明宫遗址在内的西安城市地标性建筑物。从200-500米的高空垂直观看,发现西安城市的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线性、圆形、方形以及各种几何形状,横平竖直有韵律。新的视角带领观众形成西安城市方正、规则的城市记忆。
城市群体:西安城市形象的表达客体
在短视频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虽然是经由媒介进行二次塑造,但是人们对于具体空间的体验与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的具体空间除了作为存储居民集体记忆的地理要素,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空间为群体提供了进行社会交流的平台,媒介塑造的群体在虚拟空间中的城市体验,可以让实体空间中的大众更直观地理解城市形象与地方体验,塑造群体地方感和地方认同。
在“西安美食”系列中,对于“老陕”群体的塑造可谓直接,“要说西安人粗,他也是西安人粗放豪迈的性格,要说他细,也是很细腻的人,从这个饮食上就能看出老陕人的性格”。在《粉汤羊血》片段中,画面刻画了食客耐心细致掰馍的场景,现实的西安人“掰馍”,快则三五分钟,慢则在“谝闲传”的过程中花上个把小时用于食材准备,手工掰馍是西安人对这道美食的尊重与乐趣所在。而这样的美食大多在街边小店,时常人满为患的饮食现场,老陕人对于美食追求并不介意端着碗在路边吃,好一点的拿着凳子坐着品,也有不需要桌凳工具直接端着碗站在路边的食客,这是关中地区老陕人特有的、典型的地方性生活场景,这样的画面对城市以外的人了解西安人以及西安的城市形象提供了直观的印象。
“寻夜江湖”是以记录西安城市深夜人群生存状态的一个系列栏目。以《西安夜中人》为例,该片记录了六个时间段六种不同职业人群的真实生活状态:子夜00:00街边流浪歌手、01:00 深夜加班白领、02:00 夜班出租车司机、03:00 夜市摊老板、04:00 代驾司机、05:00 值班门卫、06:00 蔬菜批发市场老板。媒体大众在这个短片中观看到不被居民所熟悉的深夜西安城市形象以及他人的生活经验,并通过他人的生存活动直接得到城市体验感,加深对西安城市日夜不息、城市轮转的印象塑造。此外还有《夜市摊》《深夜末班车》《深夜电台》均以某个职业为拍摄对象展现西安深夜的城市状态。
城市事件:西安城市形象的事件节点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在某个阶段发生仪式性事件。仪式是包含参与、程序、表演、特定社会文化编码的事件、活动或集体行为。许多媒介仪式依托的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具有重大的传播效果和价值。
《陕西向西,跑起来》是依托“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而创作的作品。提起丝绸之路,大众首先会想起西安这座城市,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今天的丝博会对于西安城市而言充满了仪式化的特征,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博览会本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民族、国家认同感。同时,西安城市也借由丝博会这一国家级项目活动,极力塑造国际化、包容性、互联互通的城市形象。
城市概念:西安城市形象的抽象记忆
所谓“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用来反映事物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特征。大众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把同类型事物的共同特性加以总结概括,即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一般而言,表述“概念”的语言通常有“词”和“词组”两种形式。“五味什字”视频工作室在选题策划过程中提出了“城市概念”的思路,简单说,就是用“词”和“词组”的形式,把所感知的城市相关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用以映射西安城市内相关事物中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特色。当然,这里的“词”和“词组”,指的是影像语言的“词”与“词组”,它们通过镜头蒙太奇构成视觉性表达。
《西安·红》是一部创意类视频,策划构思是以“城市色彩”概念为出发点,发现西安城市中最习以为常但被居民淡忘的那些色彩元素。红色象征着激情与活动,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集合了城市各个角落里关于“红”的景象与事物,大到西安城市地标大雁塔外围的红墙、“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现场,小到西安特色美食油泼辣子、古城中潮流青年的红色嘴唇,透过这些视觉的冲击与色彩相似、重复的展示,加深了观众对于“红色西安”的印象,并延伸概念含义,联想出“活力”“激情”的西安城市印象。
结语
城市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而应该成为精神的栖息之所。在这个以空间建筑为景观、道路与边界为脉络、群体居民和社会活动为内涵的城市系统中,“五味什字”短视频工作室挖掘西安城市各个角落的内容,逐渐成为映射西安城市形象的一面镜子,当用户在观赏工作室的作品时,通过“城市空间”“城市群体”“城市事件”“城市概念”四个方面的内容无形之中强化了对于西安城市形象的认知图景。在工作室通过短视频手段塑造西安城市形象的过程中,以期在民众的想象愿景与生活经验上达到共鸣点,这种情感诉求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城市形象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也深受喜爱。
城市特殊的地域形象给短视频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短视频的创作实践又反过来促成了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创作实践中,“五味什字”探索着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路径。